楊金樂
新課標中提到,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特別是低年級的英語學習,大多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進行精心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不同的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為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當然,真實的語境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是學生在生活中常遇得到的場景。因此,我們的英語課堂需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并且這些活動服務于教學目標,成為有效的教學活動。那么,在低年級的英語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應該怎樣去創(chuàng)設這樣的活動呢?
一、活動的設計應該是學生經歷過的、熟悉的
教師設計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理解并且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因此,只有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他們熟悉的事物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談論學生所熟知的話題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參與。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更容易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例如,在教授外研社英語一年級下冊第一模塊時,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能夠描述家庭成員的職業(yè),并且能夠準確使用代詞he和she。在教學中,我曾嘗試過這樣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課文主人公引出所有的家庭成員,并依次按課前設定的職業(yè)對每個人進行介紹。介紹過程中將男女進行區(qū)分,之后讓學生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男女在指代上用詞的不同。另一種是利用學生自己的家庭成員展開教學。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過年的情景,讓學生說出和自己一起過年的人,然后一一列出,并說出那個人的職業(yè)。在描述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達指導他們準確地用英語進行描述,達到學習的目的。通過兩種教學方法的實踐對比,我發(fā)現(xiàn)第二種方法學生參與的熱情更高,更愿意在教師的幫助下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因此,不難看出,對于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學生是很愿意去表達的,哪怕在表達上出現(xiàn)困難,他們也能用心去聽,然后改正自己的錯誤,準確表達自己的句子。
二、場景設計要真實可信
在五年級parcel一詞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利用在課堂上真實遞送包裹的場景對新詞進行教學,并引出一系列的文本內容,這樣的方式更能給教學添彩。那么,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又能怎樣創(chuàng)設真實可信的場景呢?
在教授外研社英語一年級上冊第七模塊第一單元時,其中一部分教學內容是利用風箏教學動物。在第一次教學設計時,我利用PPT,讓學生通過看各種圖片來學習幾種動物。在課堂上,剛開始學生的注意力是很能集中的,但是課程過半后,學生開始慢慢失去了興趣,使得組織教學有些困難。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學時加入了真的風箏,也就是在PPT打出動物圖片的同時,出示一張紙制的圖片,然后在學生熟讀以后用課前準備好的線貼在紙上,做成一個簡易的風箏。并且在課程的最后五分鐘,讓學生分成六個組,利用教師準備的工具,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制作一個風箏并進行文本對話練習。通過這樣的改變,課堂變得生動了,有趣了,學生們學習起來也輕松了,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主要分為導入、新授、練習鞏固三個部分。也就是說我們三個部分的活動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對于一些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活動則應省去。寧可活動少而精,也不應多而無用。
在教授外研社英語一年級下冊第二模塊第一單元時,課題是“Wheres the bird?”主要新授的知識是三個方位介詞in、on、under。讓學生分清每個方位介詞,并能用句子表達出物品的位置是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本次課新授環(huán)節(jié)我使用了兩種教學設計在不同的班級進行教學:第一種是讓學生選擇正確的介詞卡片并放在正確的位置;第二種則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不同的介詞。兩種活動的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區(qū)分三個介詞。在實際教學中,第一種形式的活動學生不僅要記詞音,還要記詞形,也就是在音形兩方面學生都得到了學習。但是,這種活動形式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掌握起來稍顯困難,教學進度推進較慢;第二種形式的活動學生通過用耳聽、用嘴說、用手演的方式參與教學,尤其是用手的指向表達方位,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通過兩種活動的實踐對比,第二種活動的形式在低年級更有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聽、說訓練是主要教學任務,詞怎么寫并不重要。因此,課堂設計必須關注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讓學生通過多種器官的運用參與學習,一來可以抓住學生注意力,二來可以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教學活動是實實在在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來;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更有助于單詞的記憶;有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到的新語言使用得更順暢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預設活動前和活動后學生會有哪些變化。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的性更強,教學效益更高。所以,我們應該思考適合自己學生的英語活動,在實際課堂上不斷實踐、歸納、總結,讓這些活動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