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眾籌”這則材料,可以用在“友情”“善良”“金錢觀”“實現(xiàn)心愿、夢想”“成功與努力”“成功的捷徑”“過程與結果”等話題的寫作上。
“眾籌”好壞,眾說紛紜。我以為,朋友圈里的“眾籌”消息泥沙俱下、真假參半,我們很難辨別,能做的唯二。
首先,堅定立場??吹接腥讼蚰慊I款,不管熟識與否、朋友與否,你覺得值得籌的、有能力籌的,就籌;如果覺得沒必要掏錢的,就不掏錢,用不著猶猶豫豫。籌與不籌,全由自己決定。
其次,擇善而籌。對以各種名目、打著各種旗號,實則是“蹭錢”“蹭飯”“蹭路費”的“眾籌”,可以選擇沉默以對或委婉拒絕。而對為公益事業(yè)籌款、為知心朋友解燃眉之急之類的“眾籌”,則可以根據(jù)實情,慷慨解囊,獻出一份愛心。
比如2015年10月,武漢小伙子楊帆在朋友圈發(fā)出為漢江橋“眾籌”救生圈的消息,為的是防止跳橋溺亡悲劇再度上演。同樣是“心愿眾籌”,這一舉動就得到了網友的一致點贊。
我們許多人,特別愛面子,心里一萬個不愿意,被人家推著走、牽著走,最后也只能認了,隨了大流。面對朋友圈里以各種名目、打著各種旗號討要紅包的請求,也一樣。明明知道人家是來“蹭錢”的,礙于熟識的情面籌了款、隨了份子,心中卻覺得被友情“綁架”了、被友誼“消費”了。其實,心里沒個原則和標準,才會覺得自己被“綁架”、被“消費”,否則,網絡“眾籌”花樣再繁多,都有辦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