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陸
【摘要】創(chuàng)新又稱創(chuàng)造,是一種意識、行為,是個體經過思考和實踐產生新觀念、新方法和新事物的活動。通過創(chuàng)造,人類不斷超越過去的東西,不斷用新的東西代替舊的東西,所以創(chuàng)造就是創(chuàng)新與除舊布新的活動。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就必須使受教育者從一開始就象一個思想家一樣獨立地、自由地思考問題,使他的精神生命活力自然生長。美術教育應該適應人類發(fā)展的自然法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恰當評價每一個學生,也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必將優(yōu)化美術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
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就必須使受教育者從一開始就象一個思想家一樣獨立地、自由地思考問題,使他的精神生命活力自然生長。一切外來的精神養(yǎng)料都必須經過自己的選擇、分解、吸收和重構,進而成為他的活的精神生命有機體的組成部分,實現個人精神的自然發(fā)展和整個人類精神的自然發(fā)展,這是不可阻擋的自然法則,這一理論與今天的建構主義理論完全一致。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與他人合作、協商、交流和意義建構獲得的,這一理論的建構過程就是信息的選擇、分解、吸收和重構過程。
美術教育應該適應人類發(fā)展的自然法則。一切美術語言、形象、表達方式都要在學生選擇、吸收與重構之后,才能成為內心的高尚情操與智慧,因此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學生接受過程中是存在選擇的,學習結果也不可能相同,因為學生自身首先存在著差異:每個人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生活空間不同、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同,因此要把教師提供的資源轉化為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特點因材施教。而這個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無疑是最理想的手段與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點
時代呼喚課堂教學改革,很多的教改實驗都在研究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現代信息技術就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條件,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它在拓寬教育空間,擴大教育信息方面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豐富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有極大優(yōu)勢。
現代信息技術將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信息資源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將事物直觀呈現于人的眼前,這一特點與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更應有機結合,從而將平面的、立體的、軟的、硬的……甚至光影聲色巧妙再現,豐富學生頭腦中的形象信息的儲存,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使學生通過視覺,從教師提供的外界刺激中獲得信息,再在腦中貯存積累,不斷增加大腦的信息量,為今后美術學習提供豐富的信息源。我在講《吃蟲草》一課時,首先播放了吃蟲草吃蟲的錄像,又用電腦制作了吃蟲過程的動畫,還在趣味百科知識光盤中找到了有關吃蟲草的其它資料,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吃蟲植物圖像,學生被吃蟲草神奇的吃蟲過程所吸引,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或繪制出各種吃蟲情景。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展,教學過程也得到了合理優(yōu)化。
再如講21世紀新教材《可愛的家》,又親自拍攝了部分小朋友的家的錄像片,提供了大量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這比教師千百句的語言描述更有效,更直觀,也更加節(jié)約時間,加大了教學密度,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創(chuàng)作欲望極其高漲。
在講《我的太陽》一課,我由一組經過計算機處理過的“暗淡”的圖片導入,問學生:為什么畫面中看不清楚?學生知道因為沒有陽光,我又問:有了太陽,剛才的圖片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學生點擊一下,一片美麗的風光躍然眼前,學生立即精神振奮,接下去我又在《七色光》音樂的伴奏下,出示了大量的學生作品,學生們按捺不住紛紛主動一試身手。原來枯燥的教學步驟和方法完全被舍棄,學生照樣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教學過程也得到了最優(yōu)化。
今天的美術教育已經遠遠拋開了純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更多的是表達感受、自我提高。因而,展示功能尤為重要,實現展示功能的手段現在當仁不讓要數各種電化展示工具——投影儀、幻燈機、實物展臺。如講《紙的立體制作——我的小伙伴》時,我就充分利用了實物投影工具,將所有同學的照片一一展示出來,還讓同學們從中挑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并講出他的特點,同學間的友情得到了加強鞏固,再制作出的作品也都賦予了感情,更有生氣,有的準確表達了自己的好朋友的外貌,有的生動再現了人物心理,有的將人物的喜怒哀樂及膚色躍然手中,作業(yè)精彩至極,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同學間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利用美術學科的特點,適時舉辦小型畫展,可以是一次課的、一個單元的、一學期的,也可以是一個班的、一個年級的……總之盡可能大地發(fā)揮直觀效能,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機會與體驗,使每個學生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現的情感和意識,這是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方面。而實現這一做法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利用實物投影。
21世紀呼喚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然而,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如何發(fā)掘40分鐘內的效率,使受教育得到更多知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讓一切能力都在健康的審美觀點和思想指導下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在實踐中認真探討的。
講《可愛的家》時,實物展臺展示出同學們的家庭生活照,錄像播放了同學們的家,同學們畫出的就不僅僅是家庭的簡單布局,而是傾注了對家的深深理解,對父母的尊敬與愛戴,深刻體會了家的溫馨與可愛。在《設計郵票》時,我又把自己多年的珍藏用實物展臺出示給學生,從互聯網上搜集了大量珍貴資料讓學生去了解。通過不同時期的面值、票面對比,同學們深刻體會了祖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時代的變遷,深刻體會了改革開放為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講《蜻蜓和蜜蜂》時又提供了大量的幻燈片,在小蜻蜓是益蟲……的音樂伴奏中讓學生不僅知道了圖案的繪制,而且聯想到蜜蜂的勤勞、蜻蜓的可愛,學會了保護益蟲、愛護有益動物。講《紙的立體制作——我的小伙伴》時我又由一個戴著博士帽的同學的照片鼓勵這個同學——將來能不能成為小博士???這個同學當然很有信心——一定能!以后的學習中他越來越有動力,教學過程能不說得到了優(yōu)化嗎?他要成為博士,不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可能嗎!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恰當評價每一個學生,也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有機體,他們有思想,有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把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來看待,承認學生在學習中有主觀能動性,承認學生有獨立的人格與個性,承認學生有差異,承認學生在美術領域中存在著天賦與勤奮。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從評價中受益,使每個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所得、有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