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俐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在實施幼兒園新課程過程中,許多幼兒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也知道合作學習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織形式,那么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如何呢?下面將從這四方面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 大班科學教學 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69
Use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Kindergarten
Large Class Science Teaching
FANG Minli
(Lin'an City Taihuyuan Town Central Kindergarten, Lin'an, Zhejiang 3113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Outlin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many kindergarten teacher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child care co-Ability, also known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eaching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form, then what i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how to use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in kindergarten scie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do? Below these four areas will be set forth.
Key word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large class science teaching; use
隨著新《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頒布,在實施幼兒園新課程過程中,許多幼兒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也知道合作學習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織形式,但對于合作學習法能否在科學教學領域內(nèi)運用心存疑惑。為此,我們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研究。
1 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
本文所指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以集體教學活動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從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精神與交往合作能力。
2 在科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2.1 新課程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在第二個目標中,除了數(shù)、量和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內(nèi)容目標之外,還蘊含了數(shù)學的表達和交流的過程性能力目標。
2.2 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1)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較為寬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活動中,師幼之間、同伴之間是相互的,幼兒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機會,能更多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在科學實驗中探究、發(fā)現(xiàn)科學的奧秘,尋找問題的不同答案。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是輕松自由的,教師通過提供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的各種內(nèi)在需要,激勵了他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2)促進交往合作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是人生成長中最基本的素質(zhì)。《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教育活動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交流能力??茖W探究中的合作既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幼兒體驗地學習如何圍繞探究任務與同伴分工協(xié)作。小組合作學習為幼兒的積極交往和互動學習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學習平臺,幼兒從中能主動交流,敢于嘗試,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與同伴的交往互動中發(fā)展了合作能力。由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一致的,是通過共同努力來完成一個小組任務。這樣,小組與個體的價值就融為一體,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個體的價值也隨之得以實現(xiàn),自尊、自信等社會性基本素質(zhì)也得到發(fā)展。
(3)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幼關(guān)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這種民主、平等的的師幼關(guān)系,為幼兒提供了寬松、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解除了幼兒思想上的束縛,形成以幼兒為中心的自主活潑的小組學習形式,尊重幼兒與眾不同的疑問和新觀點,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在經(jīng)過小組成員間不同想法的碰撞后,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動機,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 如何在科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
3.1 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運用
3.1.1 精心設計科學教學活動,挖掘小組合作的學習內(nèi)容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科學活動都可以進行合作學習,因此,在組織科學教學活動時對活動內(nèi)容一定要進行篩選,了解哪些教育活動是可以合作的。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在備課時要設計好在一堂課中什么內(nèi)容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在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方法、時間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與能力水平,力求順應幼兒心理發(fā)展與思維發(fā)展的自然進程,這樣才能取得小組合作學習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適合大班幼兒小組合作學習的教材有:《鏡子的秘密》、《空氣寶寶力量大》、《骨頭啥模樣》、《讓熱水變冷》、《士兵的迷彩服》、《紙繩承力大》、《讓氣球飛起來》、《小紙片大力士》、《光和影》、《大鞋和小鞋》、《學習分類和統(tǒng)計》、《方糖的溶解》《沉與浮》等等。
案例1:
在探究“空氣寶寶力量大”時,教師提供多種材料,如裝有水的水盆、空礦泉水瓶、錐子、吸管、紙片、平口的玻璃杯、氫氣球、畫有表格的記錄單、報紙、真空吸盤等。
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先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裝滿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zhèn)€游戲,如果把它的瓶蓋打開,放到裝滿水的水盆里,猜猜瓶娃娃肚子里的水會怎樣?小朋友們記得要在記錄單上寫上結(jié)果哦。”
然后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探索怎樣使水流出來的方法,并做記錄。當有的幼兒發(fā)現(xiàn)水不會流出來,教師就運用材料,吸管和錐子等,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讓水流出來的方法。教師小結(jié):“當空氣寶寶進到瓶子里,水就會被空氣寶寶擠出來,空氣寶寶,力量很大。看,老師這還有一杯滿滿的水,把瓶子倒過來用一張紙蓋住杯口,水會流出來嗎?請大家猜猜?!庇變悍纸M試試,進一步感知空氣的力量。“老師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游戲,把報紙放到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辦法不讓報紙濕了”。幼兒再次分組探索,討論嘗試,交流結(jié)果。
最后分享交流??諝鈱殞毜牧α空娲螅變合嗷ソ涣鲗嶒灲Y(jié)果,第一個實驗水流出來是空氣寶寶的力量把水擠出來的,第二個實驗水沒流出來是因為空氣寶寶的力量把紙片托住了。第三個探索,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由于空氣寶寶占滿了杯子,水流不進去了,報紙就不會濕。
3.1.2 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興趣,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主動地去學習,才會產(chǎn)生更多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在科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科學探索有興趣,那么在活動時就會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豐富,他的智力活動效率也會提高。從而對探索活動充滿信心,表現(xiàn)出對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因此激發(fā)幼兒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至關(guān)重要。
案列2:
在探索“植物靠什么喝水的”時,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計了幾個小組討論的問題:
(1)出示PPT(動物喝水的情景),問: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喝水?他們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是怎么來喝水的?為什么?幼兒在小組內(nèi)饒有興致地討論起來了,并紛紛表述自己所知道的知識。
(2)老師出示一株芹菜,猜一猜,它是怎么來喝水的?為什么?再次開展小組討論,并進行實驗操作,來驗證結(jié)果。幼兒在互動中,發(fā)現(xiàn)了秘密,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里,就會變成紅色,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么樣呢?小組合作對干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功能了解起了一個伏筆。
(3)今天我們要來做個實驗,解剖一下芹菜的莖。要求:四人一組,比一比,哪組發(fā)現(xiàn)芹菜秘密最多?記錄的小朋友要及時把你們組發(fā)現(xiàn)的秘密記錄下來。幼兒開始仔細探索(動手操作)、熱烈討論,記錄員及時記錄了小組內(nèi)發(fā)現(xiàn)的秘密。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研究結(jié)果,原來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圓滿完成了小組學習的任務,極大調(diào)動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芹菜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只不過孩子們從未仔細觀察、比較過芹菜在不同顏色水中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老師用孩子們熟悉的材料,引發(fā)孩子們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比較和思考。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有很高的探究熱情和交流的愿望,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性的探究能力。
3.1.3 創(chuàng)造科學教育活動機會,促使幼兒學會小組合作
瑞吉歐指出:相互交流、認知沖突、合作活動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活動中,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同伴之間相互交往和相互影響,他們互相幫助、共同探討、共同合作,能促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參與中獲得進步和成功。在科學活動中, 幼兒一起游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應努力想辦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游戲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
首先,教師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科學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些合作機會。比如:在組織《沉與浮》教學活動時,教師問:“哪些物體是沉的,哪些物體是浮”?比一比,哪個小組實驗做得快,擺放的速度快,再想辦法改變物體的沉浮。各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大膽想象、實驗,在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還要分工合作,有記錄員、實驗員。一邊實驗,一邊及時地記錄,發(fā)揮小組成員的作用,按要求有序地進行實驗、觀察、思考、討論。
其次,通過非正規(guī)科學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機會。如:觀察四季的變化、動植物的成長過程、天氣的變化、水的循環(huán)等。例如:組織《多彩的秋天》,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展示。根據(jù)教師的任務,幼兒將自己搜集葉子的整個過程,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看他們完成的情況,可以看出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探究。通過觀察將相同的葉子放在一起,然后交流不同葉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三環(huán)節(jié):延伸。將各種各樣的葉子放入科學區(qū)域內(nèi),動手動腦拼貼樹葉畫并進行展示。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孩子們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熱愛之情,知道從小就要“愛護草木、保護環(huán)境”的道理。
最后,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進行隨機教育。如:在一次戶外活動時,一個孩子看到一群螞蟻在搬家,就問:螞蟻為什么要搬家呀?螞蟻都吃什么呀?……于是教師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觀看。在孩子的一個個小問號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看螞蟻是怎樣搬動大食物的,從而讓幼兒明白一只螞蟻是無法搬動較大食物的,但許多螞蟻一起搬就能把大塊食物搬走的道理,而且還跟孩子探討了螞蟻搬家與天氣的關(guān)系,以及螞蟻的特性等。
我們正是利用這些具體的、活生生的實例,告訴幼兒合作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作為教師,既不要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同時還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提供合作的機會。
3.2 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操作過程
3.2.1 形成學習小組
(1)座位排列:幼兒園的座位排列原本就是按照小組學習的模式排列的,將座位排成類似于圓桌會議形式,4到6人一組。這樣排座位,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共處和交流, 彼此之間加快了解和熟悉,有利于討論、合作,有利于觀察對方,有利于動手實踐等等。
(2)有意安排: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將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孩子分別有意組合,方便他們?nèi)¢L補短,針對幼兒不同的氣質(zhì)類型,因材施教,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獲得愉快的合作體驗。
(3)自由結(jié)伴:大班的幼兒已有競爭的心理,比如,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比賽時,各層次的成員會選擇與自己水平相當?shù)耐檫M行組合。這種合作方式,使得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相互比較,合作效率可明顯提高。
3.2.2 制定小組公約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組建立后,應制定“合作公約”,使幼兒能夠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為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秩序、保證小組工作順利進行等提供有力保障。這個合作公約的制定應遵循“民主自治”原則,讓幼兒自覺參與商量決定,才會有“依法辦事”的熱情與積極性。
如:合作公約:
(1)商量討論時說話輕輕,像說悄悄話。
(2)回答問題時聲音響亮,使大家都能清楚。
(3)別人說話時認真傾聽。
(4)請求別人幫助時說話要有禮貌,要用“請”或“謝謝”。
(5)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肯定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確看法。
(6)遵守紀律,不隨便離開座位,不講與學習無關(guān)的話。
“公約”制定好后,要求大家遵守“公約”,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和激勵小組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心的主人翁意識和團結(jié)奮斗的團隊精神。
3.2.3 小組任務分配
要讓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合作行為順利進行,合理、明確的分工,是完成合作任務的關(guān)鍵,在教學活動我們要讓幼兒明白:“同一小組的成員就是要一起干”,因此在分工時,同伴間要合作商量,活動時要遵守“小組公約”。如:在學習《毛豆朋友》時,有剝毛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讓幼兒自由分組,然后提出問題:怎么才能看到豆子呢?看看剝出來的豆寶寶像什么,是什么顏色,數(shù)數(shù)有幾顆,并把發(fā)現(xiàn)的情況記錄下來。在合作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個別組長竟然已經(jīng)開始組織組員進行分工了。有的摘毛豆、有的剝毛豆、有的進行統(tǒng)計、有的記錄并展示成果,很快任務就完成了,孩子們在活動中非?;钴S。
幼兒園小朋友應為年齡小,常以自我為中心,在任務分配時,經(jīng)常有爭搶自己喜歡的角色或者爭搶自己喜歡的任務現(xiàn)象,有時為了討論某個問題,大家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幼兒們個個爭得面紅耳赤,此時,教師要適時引導,確定分工。如:在《有趣的汽車》這一科學活動中,幼兒將自己的汽車玩具帶到幼兒園,課間討論時,有的說:“我的車好,它跑得最快?!庇械恼f:“我的車才好呢!它還能幫人做事呢!”有的說:“我的是火車,它才是最快的。”一時間,孩子們爭論不休,誰也無法說服誰。這時教師就要求孩子們合作商量,一是將汽車分類,二是小組間確定一位小朋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們協(xié)商后,很快完成了任務。
3.2.4 教師扮演角色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始終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巧妙引導,幼兒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合作或不合作氛圍時,教師適時地調(diào)節(jié)活動,采用適宜的方法開展參與合作。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有效的展開。如:大班幼兒開展《點亮小燈泡》活動,教師要求幼兒合作進行實驗,嘗試利用電線導電的原理使燈珠發(fā)光發(fā)亮,活動進行時,教師放開手腳,讓幼兒動手操作。然而尷尬場面出現(xiàn)了。有人拿起桌上的材料,開始動手,教室里立即討論聲、爭吵聲不斷,同伴間相互爭搶自己喜歡的材料,告狀聲彼此起伏。有的小組內(nèi)無人會做實驗,人人發(fā)呆。有的直接請老師幫忙。有的組內(nèi)成員能力強的一手遮天,包攬一切活動,其它孩子無事可做。這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幼兒如何解決問題。針對反復實驗后仍然無法成功的小組,教師參與其中引導他們再次實驗,嘗試合作學習的快樂。
總之,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注意觀察小組成員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情況,必要時,教師應主動參與到合作中去,成為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
3.2.5 小組合作的評價
在科學活動中開展有效的交流與評價,能夠增強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增強幼兒的學習動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
(1)評價個人表現(xiàn)。首先要鼓勵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不管做得對錯與否。其次是要真誠表揚,表揚合作順利的幼兒,讓他們講一講是怎樣做的,引導幼兒體驗合作的愉快,激發(fā)幼兒進一步合作的內(nèi)在動機。最后表揚落到實處,比如對于表現(xiàn)好的幼兒獎勵一顆星到五顆星,內(nèi)容包括“你今天發(fā)言了嗎?”“你今天做對了嗎?”“你今天遵守記律了嗎?”等等。專門揀他們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講,他們聽得高興,對合作學習更有興趣。
(2)評價合作過程。從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參與的情況進行評價,比如評小組發(fā)言的次數(shù)、發(fā)言質(zhì)量。重點是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
(3)評價合作結(jié)果。說說合作學習效果、小組匯報情況,利用成果展示法,展示幼兒的合作成品,讓幼兒欣賞到合作后的成果,產(chǎn)生愉快情緒。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要實行“捆綁式”評價,即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和評價。無論評價標準如何變換,均應堅持把握“淡化個體、強化小組”的原則。把團體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jù),強調(diào)“合作學習,榮辱與共” 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4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4.1 增強了科學探索的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授課形式給幼兒帶來了寬松與自由,孩子自主的學習更容易學會本領,也贏得了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喜愛,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也顯著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提問題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不思考,二是結(jié)果完全錯誤或結(jié)果正確但方法單一。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思考結(jié)果不正確的孩子及時得到糾正,不愿思考的孩子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最終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為捍衛(wèi)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這種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正是發(fā)揮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xiàn)。
4.2 提高了科學學習的效率
通過小組合作,組內(nèi)幼兒在協(xié)商、討論中把各自對于科學活動的理解傳到給組內(nèi)幼兒,并與組內(nèi)幼兒達成活動的同一個目標,從而提高了科學學習的效率。
“小組”接受任務后,為了要在課堂上很好的展現(xiàn)自我,勢必認真思考,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為了解決它們,不惜請教老師和同伴,這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自我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的效果要遠遠勝過教師在課堂上不厭其煩的反復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學習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小組任務。
在以往的教學中會常碰到一些問題,如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也就是活動過程中的重難點無法突破。在實踐中,我們有意識地組織幼兒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小組合作力量,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共同探索,順利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小組協(xié)作精神。
4.3 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的能力
《指南》中提出,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交流,探究中的合作既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幼兒體驗和學習如何圍繞任務與同伴分工協(xié)作。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幼兒個體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之在小組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會了交流與合作,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比如,原來上課時,大部分幼兒講話含糊不清,只講短語,現(xiàn)在就能講清楚“是什么,為什么”,為什么這個圖形是三角形,為什么這個圖形不是三角形,有理有據(jù),頭頭是道,本來幼兒只顧自己發(fā)言,基本上是不聽其他幼兒發(fā)言的。而現(xiàn)在,他們能聽到其他同學哪里講得不對,哪里可以補充。會借助同學的力量,會根據(jù)學習提示,把學習順利地進行下去。這比學到一點知識更為重要。
總之,合作學習,不僅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而且促進師生之間教學相長,使幼兒變得更自信,更樂于學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 王堅紅.學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楊芳霞.探索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科學大眾,2010(10).
[4] 王作浩.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