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韜
【關鍵詞】 數學教學;練習;教學設計;多樣化;
興趣化;層次性;及時性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3—0108—01
在平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練”的問題,使得數學練習低效,甚至無效。那么,如何設計數學練習,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教學效果呢?下面,筆者就此談些看法和體會。
一、注重練習設計的多樣化
1.針對性課內練習。這是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增加的一種練習,便于攻其一點,逐步強化。如,小數除法中的難點是小數點的處理,針對這個難點,可以對小數點處理進行專門訓練。
2.判斷性課內練習。這種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分析綜合能力。如,學生學完了“方程的認識”后,可設計下面一組判斷練習,要求學生先判斷正誤,后說理。(1)35+45=80 (2)y+24<2y (3)x-14>76 (4)5x+32=47 (5)6(a+2)=42。
3.操作性課內練習。這種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和鞏固知識,發(fā)展各種能力,培養(yǎng)興趣。如,學習“可能性”時,讓學生帶撲克牌,制訂合理游戲規(guī)則,讓他們兩人一組進行活動。
4.對比性課內練習。在練習中通過對比練習,可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有利于辨析學生易混淆的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推理、分析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防止思維定勢產生的負面遷移。
5.說理性課內練習。說理練習主要用于應用題的思路訓練中,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說明算式的意義 。這種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實際問題與數學問題互譯,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從分析數量關系入手,重視算理表達的好習慣,把數學思維與語言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加以訓練。
二、注意練習設計的興趣化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活躍,尤其喜歡一些色彩鮮艷、妙趣橫生的東西。如,卡通式、童話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業(yè)能不斷引起學生的熱情,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形式要多樣。既有一般性演算題、文字題和應用題,又有一些填空、選擇、改錯和判斷題。要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結合課本課后練習,設計一些如過關游戲、兒童樂園、數學王國等作業(yè),增加作業(yè)的趣味性。
如,高年級學習“數的整除的概念”以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打電話游戲:老師家的電話號碼從高到低依次是:(1)既是5的倍數又是5的約數。(2)最小的合數。(3)最小奇數又是質數與最小合數的和。(4)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5)只有3個約數的偶數。(6)6和12的最大公約數。(7)最小合數減去最小自然數。(8)既是奇數又是合數。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復習了數的整除的概念,同時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要突出練習設計的層次化
在作業(yè)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yè),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練習,提高、發(fā)展的環(huán)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1.“套餐”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fā)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yè)。
2.“多味”型。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須強調練習設計的及時性
1.必須設計好以下課內練習形式:①準備性練習。這是在新授課之前,安排一定的內容,了解學生掌握與本節(jié)課有聯(lián)系的舊知識的情況,為新授課的調控提供依據。②新授課后的嘗試練習。這是為了了解學生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情況,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控教學。③鞏固練習。這是第二次集中反饋,經過第一次反饋和補救后,可提高練習要求,使學生鞏固新知、深化練習,教師發(fā)現問題,當堂解決。
2.為了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還須從提問中獲得信息反饋,并及時地對原來設計的教學過程進行調整,這樣就能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