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珍
【摘要】導學案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借助導學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目前在導學案的使用中存在很多誤區(qū),作者對導學案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合理運用導學案進行了一下探討,供大家參考指正。
【關鍵詞】導學案科學合理運用
導學案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借助導學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導學案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有對學習內(nèi)容的引領,有對學習內(nèi)容的實踐、點撥及檢測,更有對所學內(nèi)容的總結(jié)與提升、矯正拓展。目前在導學案的還使用中存在很多誤區(qū),最突出的有以下兩方面:
一、忽略了教材的使用
我們的導學案是不能包攬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切內(nèi)容,導學案設計的問題主要取決于對教材或其他教學文本內(nèi)容的選擇,是“二次加工”的過程,很多情況下它不能脫離教材或其他文本材料而單獨存在。學生在使用導學案時,同樣要對照教材和有關學習文本,然而,我們看到在一些學校使用導學案時,翻開學生的課本,都還是新的。這一方面與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時,沒能很好地與教材進行結(jié)合有關,另一方面與缺乏對學生的使用指導有關,甚至教師也走入了這個誤區(qū)。
二、忽略了導學案的“再設計”
導學案的設計應該貫穿教與學的全程,這與過去教案不同。教案通過備課過程最后在課前形成記錄,然后在課堂上執(zhí)行,課堂就成了不折不扣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整個過程是由教師單一控制,完全預設的行為。而導學案的設計除了課前的“預案”,還要體現(xiàn)課中的“續(xù)案”以及課后的“補案”。所以,導學案的使用過程,實際上也是導學案的“再設計”過程。這種“再設計”主要體現(xiàn)在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上的教學策略調(diào)整,基于課堂學情調(diào)查后的教學方案調(diào)整,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自主產(chǎn)生的問題設計,課堂學習評價反饋后的反思設計等等。這些往往被教師所忽略,由于缺乏導學案的“再設計”,使課堂學習進程不能有效推進,導致某些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低效或無效教學行為。由于缺乏“再設計”,導致很多課堂寶貴的“再生資源”沒有被很好地利用,也沒能給備課組進行重新修訂導學案提供有價值的參照常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應變的能力下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被禁錮,沒有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那么到底該如何科學合理運用導學案呢,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要求學生的自學有效、才能在課堂上有所學
(一)、針對導學案的使用,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主動的意識。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理念,它是學生完全參與學習的過程,對知識是自我經(jīng)歷而不是教師給予,對能力是親歷獲取而不是教師傳授,對方法是主動歸納而不是教師總結(jié)。因此,學生要滿腔熱忱、信心百倍、認認真真、積極主動地去做好用好導學案,才能真正學有所得。
(二)、對于學生課下自學的質(zhì)量,是保證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全體學生對導學案的學學習態(tài)度是熱情而不是敷衍,積極而不是消極,主動而不是被動,渴望而不是無奈或拒絕。必須自主階段認真寫,課上互動認真標注,課后修訂認真改。課下全體學生要依據(jù)導學案進行獨立自主全面完成導學案。自學學習主要是在自習課上結(jié)合教材、教輔資料獨立自主去完成導學案(必要時也可同學間合作,這僅為輔助手段),但更多是強調(diào)自主學習,學生原則上不能自習課上討論。但學案一定要自己去學去做,千萬不能抄襲,弄虛作假。不懂的內(nèi)容學生要記在學案上,沒有高度的自主就難以保證充分的互動,這樣才可以知曉自己到底需要得到什么樣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
二、要求學生課上互學、高效利用資源
(一)、課堂交流過程離不開導學案。交流過程如下:
1、修訂學案過程:小組長首先帶領全組首先修訂學案,一定要逐內(nèi)容進行;
2、答疑過程:組內(nèi)個別釋疑解難,小組長或組內(nèi)其他同學對于某同學的個別問題答疑解惑。小組內(nèi)要互幫互學,開展交流,提倡合作;
3、落實學習目標過程:小組長帶領全組對每一個目標檢驗落實情況或?qū)o定問題組織討論;
4、派生出的問題收集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如有集中的困惑問題,小組收集。
(二)、在課堂上的展示過程離不開導學案。各小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點內(nèi)容(對本小組規(guī)定的重點學習任務,認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夠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組員要高質(zhì)量解決相關問題;也可以嘗試不分配特定內(nèi)容)板書展示,展示人答案要寫在相應的小組內(nèi)。
(三)、課堂生成問題過程離不開導學案。課上集中的困惑問題記在學案上、個人的疑難批在學案上、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得寫在學案上、思維的碰撞更要注在學案上。
(四)、整理導學案過程離不開導學案。對課堂知識方法的概括是對學的結(jié)果的一個方面的表現(xiàn),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學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學案。
三、要保證導學案的檢查、及時準確
(一)、課堂學習使用過的學案,下課不能立即收交。為了進一步落實學習效果,課余時間學生必須依據(jù)教師點撥,課堂互動成果紅筆修訂導學案,晚自習上課前課代表或帶領小組長逐一檢查學案修訂情況。沒有高度的自主就難以保證充分的互動,就這樣來看,如果沒有后續(xù)的此項工作,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會很亂,無主次。
(二)、新的導學案自主學習情況也需要督促。在每節(jié)課前小組長應檢查本小組新學案完成情況;并在上課時及時匯報給課任教師,只有監(jiān)督到位了,我們才能保證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近年來我國導學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李福灼、李淑媛 2013年02期
[2]《談“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功與過》[J] 張豫 2013年10期
[3]《“學案”實施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倪建雯 西北師范大學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