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志寧
摘 要:封建倫理道德和“獨子寡母”式的家庭結(jié)構(gòu)以及焦母的自身因素是導致集“三美”于一身的劉蘭芝被休的原因之所在。美不見容于那個時代,既是個人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關(guān)鍵詞:氣質(zhì)美;品行美;情致美;封建禮教;悲劇、
南朝陳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中的《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它代表了漢樂府民歌發(fā)展的最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中的重要標志,歷來為人所稱道。其中,女主人公劉蘭芝秀外而慧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
十六歲之前,劉蘭芝織素、裁衣、彈箜篌、誦詩書樣樣都會,如果因為這是出自劉蘭芝本人之口,有自詡之嫌的話,那么,從詩歌的第13節(jié),蘭芝被遣,回到娘家,母親也這樣說就不難看出,這并非自詡。劉蘭芝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知書達理使她具有打動人的氣質(zhì)美。
做焦家媳婦時,盡管她“心中常苦悲”,但能忍而不發(fā),仍辛勤勞作。當被迫與夫君分離時,她發(fā)誓做韌如絲的蒲葦,感情忠貞。被遣之時,當婆婆仍黑臉相對,怒氣未消時,她先自我檢討,繼而流露出對婆婆將在家里操勞的記掛之意。其品行之美他人難出其二。
如果我們從沒讀過《孔雀東南飛》,也不知道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那么第9節(jié)展示給我們的分明是一個待嫁的新娘形象,她懷著激動、欣喜的心情在仔細地梳妝打扮,想把一個最美麗的自己呈現(xiàn)在人生這個最幸福的日子。誰能想到這是一個被夫家休棄將要忍辱離開的女子呢?她該是懷著怎樣的愛和痛,怎樣的牽掛和失落,又是怎樣的自尊和屈辱在一絲不茍地做著這些事情?可我們從她的神情上看不出,從她輕盈的步履中也看不出。這是劉蘭芝呈現(xiàn)給我們的情致美。這種美以天生麗質(zhì)為引子,以自尊做內(nèi)核的人格魅力為支撐。
集氣質(zhì)美、品行美和情致美于一身的劉蘭芝怎么就不見容于婆婆焦母,竟至于被遣呢?
不單蘭芝的母親想不通,焦仲卿想不通,蘭芝自己也想不通。每件事都按照婆婆的意思來做,一舉一動都小心謹慎,晝夜辛苦勞作,想著自己應(yīng)該沒有犯什么過錯,能終生侍奉婆婆,想不到……當母親為她被遣而驚異的時候,蘭芝唯有慚愧難言:“兒實無罪過?!?/p>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讀過這首詩的人都感覺焦母是罪魁禍首,但如果把焦母定位為一個蠻橫無理,絲毫沒有是非曲直的老婦人,那不但會把豐富的人物形象平面化、簡單化,也會削弱這首詩歌的思想價值。讓我們?nèi)曰氐轿谋局衼碜鲆环接憽?/p>
劉蘭芝被遣,我們從文本中能直接找到的唯一原因出自焦母之口:“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备爬ㄆ饋碛袃牲c,一是劉蘭芝不懂規(guī)矩;二是劉蘭芝做事自作主張。
從文本對劉蘭芝言行的描寫不難判斷,焦母說的大概不是實情。婆媳小矛盾、小摩擦那是自古就有的。即使劉蘭芝不懂焦母心中的規(guī)矩,一舉一動不合焦母的心意,但有這么賢惠能干、漂亮可人的兒媳,而且小兩口情投意合,也不至于要休掉。
實情會是什么呢?
《禮記·本命》和《儀禮·喪服》均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問題可能就出在這個地方了。通讀全詩,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焦家不見第三代!從焦仲卿的口中我們知道,兩人結(jié)婚已經(jīng)兩三年了。他臨死前向母親告別,擔心的也是自己死后母親一人孤單。這樣看來,劉蘭芝嫁到焦家后,一直沒有生養(yǎng)。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焦仲卿又是獨子(詩中沒提他有兄弟),劉蘭芝因此不見容于焦母。再加上劉蘭芝的“不懂規(guī)矩”“做事自作主張”不合焦母心意,這樣,“七出”里面違背了兩條(無子、不順父母),作為封建時代深受禮教浸淫的老婦人,焦母就覺得有充分的理由休兒媳了。
焦母休兒媳的原因還可以繼續(xù)挖掘。
《禮記》中還規(guī)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睆脑娭袛⑹龅那樾蝸砜矗煽诟星樯詈V,“結(jié)發(fā)同枕席”,最終乃至“黃泉共為友”。這可能使得焦母不悅,也成為蘭芝被遣的原因之一。
兒子兒媳感情好,那不是好事嗎?焦母為何不悅?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教授梁揚和講師盧曉有一篇題為《獨子與寡母的家庭悲劇——以〈寒夜〉、〈金鎖記〉、〈原野〉為例》的文章,其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即“獨子寡母”式家庭結(jié)構(gòu),說這種類型的家庭容易產(chǎn)生悲劇,獨子們的愛情往往會成為寡母的眼中釘。對個中原因這里不予以深究,但以此來解讀焦仲卿的家庭,卻完全適用。我們說就是這種家庭結(jié)構(gòu)造成了焦母一定程度的心理扭曲不為過吧?她把兒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品,控制欲、占有欲極強,就連愛也不允許有另外一個女性來分享。于是,劉蘭芝在她的眼中竟一無是處,必欲遣之而后快了。
據(jù)此看來,“無子”“不順父母”“子甚宜其妻”的封建倫理道德和“獨子寡母”式的家庭結(jié)構(gòu)以及焦母的自身因素應(yīng)該是導致集“三美”于一身的劉蘭芝被休的原因所在。如果焦母不休兒媳,蘭芝不會回娘家;如果兄長不逼迫蘭芝,蘭芝不會“舉身赴清池”,如果蘭芝不死,焦仲卿不會“自掛東南枝”。假如這些“如果”存在一個,結(jié)局就會有不同。可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假設(shè)!封建倫理中的糟粕是劉蘭芝、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焦母既是這種糟粕的不自覺的犧牲品,又是這幕悲劇的始作俑者,而劉蘭芝的兄長則是導致這幕悲劇的直接兇手。
美不見容于那個時代,既是個人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參考文獻:
閆林林.焦母為何要休劉蘭芝:《孔雀東南飛》教學一得[J].中學語文:下旬,2011(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