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香菊
目前,職業(yè)學校多采用寄宿制,學生在學校時間長,家庭教育相對缺位,這給學校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然而,一次專業(yè)實踐活動卻為我打開了破解這個問題的思路——對學生的管理宜“疏”不宜“堵”。
那是在一次電子專業(yè)教學中,我們組織機電專業(yè)一些學生參與了學校的設備檢修工作,并支付給他們一定的報酬。學生們非常興奮。受此啟發(fā),我們堅定了把這項實踐活動持續(xù)開展下去的決心。但學生接下來的想法更讓我們眼睛一亮:蘇志鵬會彈電子琴,趙利軍會打架子鼓,他們想和幼師專業(yè)的幾個志趣相投的伙伴組建一支樂隊,在課余時間自娛自樂。一語點醒夢中人——當我們絞盡腦汁想把學生“管”在校園里時,為什么沒有考慮怎么把學生“吸”在校園里呢?
按照這個思路來審視我們的學生:這些孩子雖然文化基礎薄弱,但在文藝、體育等方面的特長卻讓人刮目相看。于是,在學生處和團委的支持下,我和幾位班主任鼓勵機電部的學生組建學生社團,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同時鼓勵學生毛遂自薦,參與競爭。經(jīng)過積極籌備,不到一個月,機電部8個班共組建了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shù)、音樂、電子制作、攝影等8個社團,再加上專業(yè)實踐實習小組等,參與人數(shù)超過了200人。借此機會,我們向?qū)W校提出了關(guān)于支持學生社團建設、豐富校園課余生活、促進學生自理自治的建議,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一個月后,學生社團增加到15個,形成遍地開花之勢。學校的教務處還為各社團購置了必備器材和教學光盤,配備了指導教師。
為了把學生社團真正建設好,我們提出了“‘歪才也是才,有才你就來”的口號,鼓勵和引導學生以社團為媒,以自發(fā)組織訓練、比賽、表演活動為主要內(nèi)容,豐富校內(nèi)課余生活。為增強學生在活動中的成就感,保護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我們在全校開展了“新鄭中專才藝之星大賽”。各社團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把他們最得意的作品呈現(xiàn)出來,校園廣播、網(wǎng)站也不失時機地進行宣傳報道,一時間,校園信息公示欄里貼滿了各社團表演的廣告和海報,校園文化建設搞得轟轟烈烈。
通過文體活動,學校的德育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得知學生史俊賢家庭出現(xiàn)變故面臨中途輟學的困境后,學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學生處、校團委、學生會發(fā)動各社團舉行了義演,為他籌得善款2000多元,使他最終放棄了輟學的念頭,重新回到了校園。經(jīng)常逃課上網(wǎng)的學生,在參加?;@球隊以后,徹底改掉了逃課的毛病——他們每天參加訓練,花式籃球讓他們成了人人皆知的“校園明星”。
85歲的屠呦呦發(fā)表諾獎獲獎感言時說:“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反觀我們的管理工作,如果學校教育活動和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自然會樂意留在校園,也會自覺接受學校的教育和影響,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我和同事們也在工作實踐中形成共識: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由學校指導協(xié)調(diào),班主任及學科老師相互配合,組織開展既符合學生興趣又積極健康的課余活動,逐步實現(xiàn)學生由被動接受學校管理到自治自理的轉(zhuǎn)變。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