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涵
貴胄之后,富貴之家;有鴻鵠之志,擁天妒之賦;如此人杰,卻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我不知該是扼腕嘆息,還是沉默長思。
鴻門宴之前,他的人生不可一世。
“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的那份驕傲;劍眉星目,一眸雙瞳,猶如圣人的那份神異;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令吳中弟子皆忌憚不已的那份威武霸氣。再至青年時期在巨鹿的一戰(zhàn)成名,諸侯驚懼,莫敢仰視,難以想象那是怎樣的榮光!七十余戰(zhàn),未嘗敗績,又是怎樣的豪情萬丈!
鴻門宴之后,他的人生傾頹難止。
不曾經(jīng)歷失敗的經(jīng)歷似乎成了他最終失敗的濃重伏筆。不過是一次兵敗被困,不過是一場四面楚歌,怎至于悲歌數(shù)闕,連斬數(shù)十漢兵之后便獻(xiàn)頭于故人?
或許,他的失敗是婦人之仁的咎由。
劉邦、張良、韓信都曾在項羽麾下任職,他沒有伯樂般的火眼金睛,三人的才能未被發(fā)掘可以勉強(qiáng)理解,但漢家之勢起非一日而就,總是在慢慢積累中產(chǎn)生質(zhì)變的結(jié)果,項羽不可能毫無察覺,卻將威脅自己帝位的行動一次次縱容。再至劉邦脫離項部,自成一家諸侯,項羽終于下定決心,設(shè)下鴻門宴,卻在范增頻頻以塊示絕之時再動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終落得自己凄慘結(jié)局。
大抵,他的失敗是盡喪人心所致。
“取而代之”的那份放浪不羈,“以一當(dāng)十”的那份神武威嚴(yán),在屢戰(zhàn)屢勝中膨脹成暴戾成性。下城之后便是屠城,生擒之后便是坑殺。那把在巨鹿之戰(zhàn)中燃燒在反秦義軍中的沸騰的滿腔熱血啊,卻在霸王的跋扈中漸漸冷卻。人們擔(dān)心,會不會出現(xiàn)第二個贏政。此所謂民心盡喪。一塊寶玉,玩弄到?jīng)]有棱角也不愿予人,打下的土地就算荒蕪也不愿封將成侯。那些在沙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不過期盼榮華富貴,不過希望蒙陰后嗣,所以甘心以命相搏。所以你看哪,最后項羽身邊連“亞父”范增都不堪忍受只得離去。此謂盡喪軍心。人心、軍心皆失,煢煢獨立、形影相吊的項羽實現(xiàn)了自己孤膽英雄的夢想,卻也與開創(chuàng)輝煌偉業(yè)的康莊大道漸行漸遠(yuǎn)。
我以為,項羽的失敗還是因為他太過年輕。項羽太年輕,所以不懂謙遜的重要,屠城就像是孩子得到新玩具時幼稚的炫耀。他想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昭告天下他的強(qiáng)大,一次又一次;項羽太年輕,所以不懂虛懷納諫,計謀不行,決策不施,他還在叛逆,自負(fù)得只相信自己,一次又一次;項羽太年輕,他不懂隱忍,不懂圓滑處事,還未練就八面玲瓏的本領(lǐng)。我毫不懷疑他有稱帝的才干,卻敗在年輕上。時間啊時間,你還未將他尖銳傷人的棱角磨平,便急匆匆地把他推向歷史的疾流。他就像新釀的葡萄酒,有著淡淡香甜也難免夾雜著橡木桶的苦澀;劉邦卻早成了成年的美酒,剛好在酒窖發(fā)酵足夠長的時間,醇厚卻不濃烈。
追溯往事,如果有機(jī)會,給項羽足夠的時間,予他足夠的磨礪,待得“包羞忍恥”之后,真的“卷土重來未可知”。
新高考·語文學(xué)習(xí)(高一高二)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