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莉
【摘 要】兒童的戲劇是一種游戲,它沒有整齊劃一的動作,變化新穎的隊形,而是孩子們的一種自我創(chuàng)作。整個兒童戲劇是由一場一場的角色游戲組合而成的。當然,沒有整齊劃一并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師要掌握好“高結構,低控制”的原則。
【關鍵詞】創(chuàng)意戲劇 幼兒教育 活動 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94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各方面的發(fā)展,大班幼兒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成人,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望,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水平明顯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和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于是,我們大班年段嘗試開展創(chuàng)意戲劇《三只小豬》的編排,希望以此為平臺,通過各種策略來探究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進一步促進孩子自主、和諧發(fā)展。
我們的主旨是凡是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我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去做;凡是孩子應該獲得的體驗,我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去體驗。本人在主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中,實施了一些促進培養(yǎng)幼兒主動性的策略。孩子們在自創(chuàng)、自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語言能力、音樂能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肢體運動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取得一定的提高,這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內在的快樂和思維的活躍,也促使他們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現(xiàn)將《三只小豬》主題實施過程整理如下圖:
一、自主“悅”讀,體驗共鳴
《三只小豬》,這是一個老故事,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應該不陌生?;顒右婚_始,就請孩子們人手一本圖畫書進行自由閱讀?!霸缟虾芏嘈∨笥讯贾v了自己看過的《三只小豬》,現(xiàn)在請大家讀一讀這本書,看看和你原來看過或聽過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樣,故事里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們留了充足的時間去閱讀故事,觀察畫面,與同伴交流閱讀時的想法,然后再進行集體交流。對于不是很自信的孩子來說,“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尤為重要,從積累簡單的語言交流經(jīng)驗開始,促使孩子們能夠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間個別充分地交流之后,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內容也就順理成章多了。一番交流之后再傾聽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會有更多的共鳴與收獲。
活動后,圖畫書投放到了語言區(qū),便于孩子們再次進行自由閱讀。一天午餐后,我聽到語言區(qū)里傳來的一段有趣的對話?!靶∝i胖嚕嚕,我餓了,快點出來做我的午餐?!标栮栔钢鴮γ娴奶焯煺f?!昂?,可惡的大野狼,我才沒那么笨呢!”天天往后退了一步說……我在一旁看完了整個過程,然后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按笠袄丘I了,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小豬不肯出來,大野狼還會說些什么呢?”
在幼兒的再次閱讀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從情節(jié)出發(fā),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部分,想象可能會發(fā)生的事或角色會說什么話。自由閱讀了大概一周的時間,孩子們的對話豐富起來了,也更有條理了。我們決定進行一次故事接龍大賽,分成兩組比一比,相互之間評一評,哪一組的故事講得好。在故事接龍比賽中,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合理的空間,屬于孩子自己的獨特劇本也就慢慢地成形了。
二、自我展示,魅力無限
在孩子們和老師的一起努力下,我們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制作了《三只小豬》的劇本,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有趣的故事“動”起來?!度恍∝i》里不僅有憨態(tài)可掬的豬爸爸和豬媽媽,有個性鮮明的小豬,有兇惡的大野狼,設計者還賦予了稻草、木頭、磚頭以生命,由孩子們扮演稻草人、木頭人、磚頭人,用集體舞的形式在不同風格的音樂聲中表現(xiàn)稻草、木頭、磚頭的特征,并通過肢體的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各種形態(tài)的房子造型。
(一)音樂律動,創(chuàng)意舞動
兒童的戲劇是一種游戲,它沒有整齊劃一的動作,變化新穎的隊形,而是孩子們的一種自我創(chuàng)作。整個兒童戲劇是由一場一場的角色游戲組合而成的。當然,沒有整齊劃一并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師要掌握好“高結構,低控制”的原則。這里所謂的“高結構”就是每一個律動都有一段固定的音樂,教師在引導孩子學會欣賞傾聽音樂旋律、感受音樂節(jié)奏之后,如何來創(chuàng)意動作就可以任由孩子們盡情發(fā)揮了。
例如在《稻草人之舞》的活動中,先請孩子完整欣賞傾聽音樂,初步了解樂曲的AB結構,感受AB段音樂的不同風格,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第一段是柔和的,第二段則很有力)。然后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A段音樂的樂句,稻草在自由舞蹈的時候一個樂句變化一個動作,讓幼兒知道每一個樂句快結束的時候就要做一個房子的造型不動。(剛開始時老師可以用手勢幫助提醒幼兒樂句的變換。)在了解了稻草柔軟特點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創(chuàng)意造型?!翱纯茨膫€稻草的造型最特別???”好勝的孩子們紛紛擺出了自己覺得最棒的動作。
(二)個性臺詞,精彩紛呈
主題實施過程中,相關的圖書、道具等都投放到了區(qū)域中,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便于孩子們進行自發(fā)性的即興表達。在親自參與創(chuàng)編的劇本的提示下,孩子們能夠更自由、自信地展示創(chuàng)編的臺詞。幼兒在了解故事中角色特征的基礎上,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角色的性格特征,在表演中就變成了個性化的臺詞。每個角色由不同的幼兒扮演將會出現(xiàn)不同的臺詞。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shù)剡M行了一些啟發(fā)性的引導:“如果你是老三,你會怎么介紹自己呢?”有的說:“我是家里最小的寶貝,但我可聰明了,我給自己設計了間磚頭房子,造好以后一定又漂亮又結實。”有的說:“大家好,我是豬小弟,我可是一名建筑師,設計房子最厲害了,等我的房子造好以后請大家來玩哦!”……
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動口又動腦,還豐富了角色的語言。幼兒表演時,教師在一旁觀察,把幼兒講到的好聽的詞語、句子記下來;或是用相機記錄下精彩的片段,活動后供其他幼兒學習,豐富他們的詞匯量,自然而然地語言表達能力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也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了參與戲劇活動帶來的多重成長體驗。
(三)多樣角色,別樣演繹
《三只小豬》實際上是一種經(jīng)過組織的、具有戲劇藝術特點的高級游戲。它在內容上表現(xiàn)幼兒的游戲活動,在形式上具備幼兒游戲的特點,給幼兒的精神和身體帶來了舒適和愉快。在自主選擇角色、自由練習表演、明確有意義地運用語言和肢體動作盡情表現(xiàn)的過程中,幼兒加深了對故事角色的了解,甚至是對故事角色的再塑造,體驗到了戲劇表演的愉悅。
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其實就是孩子們生活中的“影子”,今天,我扮演的是“豬小弟”,明天,我扮演的可能就是“大野狼”。孩子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以自己對角色的理解進行演繹,同時也適當?shù)匦骨榫w。當音樂與戲劇角色或戲劇情景相結合時,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角色外部的動作和語言,還有他們的思想和情感狀態(tài)。
例如:“大野狼”這個角色受到了班上比較要強、任性的孩子們的歡迎,有面目猙獰的“大野狼”,表現(xiàn)出了角色兇惡的樣子;有表情戲謔的“大野狼”,表現(xiàn)出了角色惡作劇的樣子;甚至有內斂羞澀的“大野狼”,表現(xiàn)出了角色有點傻傻的樣子。雖然是一個“反面”的角色,卻深受小觀眾們的喜愛
三、自制道具,體驗成功
孩子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給予、直接灌輸?shù)?,而是幼兒自己通過活動、調整經(jīng)驗來獲得的。幼兒在自主操作、探索中,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獲得親身經(jīng)驗,而這樣獲得的經(jīng)驗知識才是孩子自己的、內化了的。與以往的表演活動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們全程參與了活動,連上臺表演的道具都是孩子自己制作完成的。這大大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平臺中,鍛煉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開始,我很擔心,孩子們會不會使用專用的膠水,會不會弄得全身都是;制作的道具是不是牢固,會不會還沒上臺就掉了……但是,實踐過后孩子們的表現(xiàn)讓我驚喜,一件件個性十足的道具是成人制作完全無法達到的。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讓他們去嘗試,當然也應該允許孩子在嘗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包容那些成人眼中的“不完美”。
例如在制作過程中,雖然老師講解時強調了涂上酒精膠后,粘到自己想粘的地方,要用手壓一會,再拿開,這樣才能粘緊。但是制作時還是遇到了問題,特別是在制作“磚頭人”帽的時候(“磚頭”是用紙板制作的,表面光滑,比較難粘)。孩子們發(fā)現(xiàn),涂上酒精膠后好一會,“磚頭”還是會掉下來。就有孩子問了:“為什么稻草人帽就粘得牢,磚頭怎么那么滑?”“再按一會試試?!绷硪贿呉粋€孩子自言自語地說:“膠水太多了,沒干就粘不牢,要涂少一點?!本瓦@樣,在不斷的摸索、嘗試中我們完成了道具的制作。雖然使用的時間比較長,但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卻都在孩子們的動手操作中一一解決了。
演出之前的宣傳、觀眾的邀請等等,一件一件都是由孩子自己來完成的。兒童戲劇是一項集體的工作,每個幼兒在這個集體中承擔了特定的任務,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最終,童話劇《三只小豬》成功地搬上了舞臺。受到了弟弟妹妹以及爸爸媽媽們的熱烈好評。
通過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們能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遇到問題時,已漸漸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會自己嘗試著去解決,甚至學會了發(fā)現(xiàn)身邊的問題,主動探索,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鼓勵孩子大膽地去探索、去體驗。并且將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滲透到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把活動還給幼兒,把幼兒還給他自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地“動”起來,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許卓婭.探究閱讀·創(chuàng)意戲劇綜合課程.北京: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8.
[3] 賴敏利.兒童創(chuàng)意戲劇的實踐和理論.北京:《少年兒童研究》,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