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賀禹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職業(yè)高中語文課堂上,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十分受師生的青睞,一方面它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另一方面它實現(xiàn)了教師的有效教學。加強多媒體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當前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多媒體 職業(yè)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49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多媒體正逐步走入課堂,多媒體技術對于包羅萬象的語文學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輔助教學手段,它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教師如果能夠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靈活運用教學媒體,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時空,其效果會事半功倍。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那夏夜朦朧的荷塘月色僅憑文字學生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意象美,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寧靜優(yōu)美的荷塘”“淡雅朦朧的月色”“亭亭舞女裙般的荷葉”“裊娜開著的和羞澀打著朵的荷花”,這樣作者筆下那清晰美麗的荷塘景色便非常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配之以輕柔的樂曲。學生仿佛跟隨作者來到了荷塘,完全融入了詩情畫意之中。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的這種教學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的引入可以借助聲、光、影、像,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這較之教師的抽象講解、有限的板書更容易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如《沁園春·長沙》,作者一開始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秋水澄澈,秋江碧波,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渡,魚群遨游;萬里無云的秋空,雄鷹展翅飛翔。教學時通過多媒體制作精美課件,把偉人筆下這一優(yōu)美的景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視、聽、思中豐富感性知識,入境動情,形象感受湘江秋景的魅力;展現(xiàn)出詩人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振興中華的革命豪情,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重點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在語文課堂中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能力,還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使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由深入淺的幫助學生對難點知識進行理解、記憶,從而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以教學《琵琶行》為例,本課重點是學習用語言文字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作為學生很難理解文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琵琶女彈奏琵琶曲的高超技法。為了突破難點,教學伊始,我引進多媒體演示琵琶名曲《雨打芭蕉》,并配以聲情并茂的語言解說,讓學生感知音樂的語言內涵,體會那種難以捕捉,稍縱即逝的音樂形象,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
《琵琶行》一文的教學重點還在于理解作者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領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具體內涵。教學時利用信息技術同樣實現(xiàn)了課內外的結合,學科間的整合,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中詩人貶謫郁悶之思,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兩人作為淪落人之間的那種同病相憐的有關故事,讓學生了解“知音”對于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深入品讀課文,便不難理解詩人白居易在巧遇琵琶女這位知音后的心情,從而產生創(chuàng)作靈感。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情感
多媒體技術能夠跨越時空,再現(xiàn)事物,便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由于學生見識有限,有些課文的內容學生不易理解,課堂上往往出現(xiàn)“啟而不發(fā)”的場面。如果運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認識、觀察事物的良好條件,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赌现萘吕笾Φぁ罚且黄榻B荔枝的說明文,文章第一部分描寫了荔枝生長繁殖的情況,文字優(yōu)美耐讀,但在北方的人們只見過保鮮荔枝,至于其他部分的描寫就難于從文字間獲得共鳴了。
為此,我搜集了相關圖片與短片,上課時,學生們領略到“紅云幾萬重”的視覺沖擊,一片“嘖嘖”之聲,深化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達到了講解所不能及的效果。在對課程內容認真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腳本的編寫,是根據(jù)教學目的,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內容,在教學《琵琶行》之前,我搜集了《十面埋伏》、《金蛇狂舞》兩首琵琶民樂片斷,并讓學生寫出聽覺感受,接著導入課文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一節(jié),學生很快為作者生花妙筆所傾倒,贊嘆不已,如果不是聽到琵琶曲在先,又怎會有如此深刻感受?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興起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種新趨勢。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抓住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用它來優(yōu)化高中語文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努力探索中學到知識,形成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激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曉峰.職業(yè)高中語文生命課堂的實踐與探索《劍南文學》,2011年3期.
[2]楊淑蓉.運用多媒體實現(xiàn)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年24期.
[3]彭春燕.淺談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金色年華(下)》,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