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軍
班會課是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茖W地組織班會,可以及時解決班級常規(guī)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增進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但是在目前“重智育輕德育”的大環(huán)境下,班會課變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可以愛要不要”的擺設(shè),更不要說科學合理地組織班會了,班會課作為德育陣地的功能被大大削弱,德育對智育的促進作用大大縮小。
一、目前不科學班會課的形式
1.大包大攬型。這種班會課的主要表現(xiàn)為班主任包攬了所有角色,自導自演,從頭說到尾,學生從文化課上“被填的鴨子”變成了班會課上“被填的鴨子”,沒有存在感。
2.南腔北調(diào)型。這種班會課的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明確的主題,全憑班主任的自由發(fā)揮,想到哪說到哪,思緒好的時候能講一節(jié)課,差的時候可能就是幾分鐘,隨意性太大,教育目標很難實現(xiàn)。
3.應付檢查型。這種班會課的主要表現(xiàn)為召開班會并非班主任的主觀意愿,而是受迫于學校行政的檢查壓力,檢查之前認認真真,檢查之后草草收場。
4.流于形式型。這種班會課的主要表現(xiàn)為班主任課前進行了相關(guān)的準備,為班會的召開設(shè)計了多種形式,但是陷入了“因形式而形式”的怪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可能玩得很嗨,但是沒有真正收獲什么,缺少了教育內(nèi)容的內(nèi)化和感情的升華。
以上是目前不科學班會課常見的幾種形式,通病是放棄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以教育為目的的原則,我們不妨分析造成目前這種境況的原因。
二、原因剖析
1.學校不夠重視。目前蘇州市各所學校在課程表上都會設(shè)置一節(jié)班會課,和其他課程相比,班會課在數(shù)量上已然處于絕對的劣勢地位。當然,假如每位班主任都能充分利用這一節(jié)寶貴的班會課,倒也無可厚非,也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蓪嶋H的情況往往是就這么一節(jié)班會課,還是會被老師們以各種借口無情剝奪,學校行政也明知這一點,可他們默許了這些做法,長此以往,班會課的德育功能必將消失殆盡。
2.班主任方面。
(1)班主任自身素質(zhì)不高。
老師迫于各種壓力,很少人愿意主動擔任班主任,愿意主動做的人中還有部分是為了評職稱。但即便如此,班主任也不能空缺,學校領(lǐng)導迫于無奈,只能“趕鴨子上架”,采用“拉壯丁”的形式拼湊班主任隊伍,忽視了班主任的基本素質(zhì),導致班主任水平參差不齊,試想這樣的一支班主任隊伍怎么可能高效開展班級工作呢?有的時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更好地開展班級工作卻受限于自身素質(zhì),徒呼奈何。
(2)班主任的工作特點。
目前蘇州市各中小學校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都沒有設(shè)立專職班主任。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一樣,要擔任相關(guān)的課務(wù)教學,也要批改作業(yè),教學工作已經(jīng)夠忙夠累,班主任工作又非常瑣碎,導致一些班主任從心理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認真組織班會課。
(3)班主任觀念陳舊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被反復證明的科學的課堂組織模式。但是仍有一些教師不敢放權(quán)于學生,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擔心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課堂,怕學生無話可說讓課堂“冷場”。這樣下去,課堂仍然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仍然是被動接受的“容器”,師生雙邊的互動趨于零,這樣的班會課碰撞不出師生之間的火花,班會課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如何科學合理地組織班會成為擺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大難題。那么,如何才能組織一節(jié)高效的班會課呢?接下來根據(jù)十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我粗略談?wù)劷?jīng)驗。
三、科學組織班會課的措施
1.確定班會主題并力爭把班會開成系列。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每一節(jié)班會課都應該有主題。只有確定了班會的主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各種活動形式都應該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最終的落腳點應該落在這一主題上?!安淮驘o準備的仗”。在確定班會主題之后,班主任要選擇好的素材,巧妙安排活動形式,盡可能地把班會開得精彩。
班主任要做有心人,注重積累,盡量把班會開成一個系列,不能一開一扔,下次又是從頭再來,這樣很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延續(xù)。班主任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每節(jié)班會課都大動干戈,但是我們可以每個月組織一到二次較大規(guī)模的班會,這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是允許的。每個月都可以確定一個主題,如:三月學習雷鋒、四月感恩父母、五月熱愛勞動、六月直面考試、九月開學季、十月熱愛祖國、十一月磨煉堅強意志、十二月紀念先烈等。當然,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可以與時俱進地作修改,不斷充實內(nèi)容,這樣堅持三年下來,班會課就會形成一個有序的系列,對德育的滲透大有裨益。
2.情理兼顧,還課堂于學生。班主任希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是現(xiàn)實的情況往往是學生并不領(lǐng)“情”,原因就在于學生沒有明白其中的“理”。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能付諸實踐,才能讓感情得以升華。學生如何才能懂得道理呢?很顯然,簡單的說教并不能解決這一問題,班主任要摒棄以說教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還課堂于學生,讓他們大膽地去表達、去討論、去探究,在有效的課堂活動中“悟”出道理,班主任只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就可以了,只有班主任放棄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才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從幕后走到臺前,才能由膽怯變得大方,由緊張變得放松,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班主任既能讓學生明白“理”,又能激發(fā)他們的“情”,真正做到情理兼顧,情理交融,還能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捕捉到瞬間即逝的“生成”,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對癥下藥,勇于創(chuàng)新,打造德育教育新高地。班會課承載著教育學生,解決班級日常事務(wù)的功能。班主任和學生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掌握學生的第一手鮮活資料,對班級中存在的問題了然于胸,面對這些問題,班主任要勇于創(chuàng)新,采用有效的方式處理班級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學校領(lǐng)導要努力營造積極的氛圍,讓每個老師都有強烈的做班主任的主觀意愿。主觀意愿是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火花的重要因素。我始終堅信,針對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新不同的形式,對癥下藥,一定能解決一個個棘手的問題,把班會課打造成真正的德育教育新高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生活,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卑鄷n就是激發(fā)學生思考樹立人生理想的主題性德育課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會課,播撒德育的火種。這既有利于班主任教育境界的提高和教育視野的拓寬,又有利于學生收獲人生經(jīng)驗和提高個人修養(yǎng)。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敝灰嘀魅畏e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就定能讓德育的火種遍地開花,“向德育要效率,向德育要質(zhì)量”的理想之光必將照進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