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理
編者按: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lián)盟的年度冠軍賽,俗稱“超級碗(Super Bowl)”是全球最具有商業(yè)價值的賽事,遠超夏季奧運會和FIFA世界杯。這一天美國人在食物上的花費約為5000萬美元,單日消耗排名全年第二,僅次于感恩節(jié)。2016年超級碗,美國人在比賽進行時吃掉13億只雞翅、1120萬磅土豆片,400萬磅椒鹽卷餅以及2.78億個牛油果。根據(jù)美國牛油果協(xié)會的統(tǒng)計,可以容納6.85萬人的超級碗比賽場地李維斯體育場的高度為53英尺,美國人消耗的用來蘸玉米片的牛油果醬的數(shù)量可以填滿整個體育場。
精明的商家自然不會放過一年一度的巨大商機。雞翅的價格會因此水漲船高,餐廳與超市往往從上一年第四季度就開始囤貨“備戰(zhàn)”超級碗。然而,為什么雞翅能夠成為球迷的“心頭肉”,“看球賽嚼雞翅”何以成為超級碗的保留項目?我們能從中獲得什么樣的啟示?
每當世界杯打響,啤酒與燒烤必然是球迷看球時“最佳拍檔”。而堪稱美國春晚的橄欖球“超級碗”拉開大幕時,這項品牌價值遠超世界杯的賽事也彌漫著雞翅的香氣——據(jù)美國雞肉協(xié)會統(tǒng)計,2016年2月8日,在舊金山舉辦的第50屆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lián)盟的年度冠軍賽“超級碗”中消耗掉了13億只雞翅,相當于美國全國平均每人消費4個雞翅。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是雞翅?這還要從最初的“超級碗”說起。
1967年1月15日,那是歷史上第一屆“超級碗”,由綠灣包裝工隊對陣堪薩斯酋長隊,大約有5100萬名粉絲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不過沒有人能意識到,這一天會對雞肉行業(yè)產(chǎn)生多么大的影響。比賽的結(jié)果是綠灣包裝工隊以35比10贏得了比賽,但最終的真正贏家卻是肉雞——尤其是雞翅。
1967年,美國消費者人均雞肉消費量是32.6磅,且通常以整雞的形式購買。切塊雞肉在副食店里還非常罕見。不過據(jù)考證,其實早在1964年,紐約州布法羅市(又稱“水牛城”)的船錨餐廳就已經(jīng)對傳統(tǒng)的高湯燉雞菜品進行了改良。為了讓球迷們在看球的時候能夠更方便地大快朵頤,他們把整雞進行了分解,淋上醬汁后進行烹炸,“發(fā)明”了辣翅這一小食。在此之前,在美國的飲食文化中,雞翅是下等貨色,只會拿來煲湯或者直接扔掉。想必船錨餐廳的廚師也想不到,日后辣翅能夠風靡全美,成為幾乎在每個城市的每間餐館和酒吧都能夠點到的一道超人氣佳肴,這么多年來仍長盛不衰。在2009年美國旅游頻道的酒吧美食排名中,美式辣雞翅又一次打敗其他競爭者蟬聯(lián)榜首,可想而知它的人氣有多高。一盤辣雞翅,幾瓶啤酒,幾個朋友一起聊天看比賽,就是美國人最理想的休閑狀態(tài)。而且辣翅成為美國快餐文化的翅膀,還漂洋過海滿足了全球饕客的胃口。
當然這是后話。辣翅銷量的真正“起飛”,還是在搭乘上“超級碗”等系列體育賽事的快車以后。由于辣翅方便易食,口味刺激,高熱量還能給激情的球迷帶來飽腹的滿足感,于是從第一屆“超級碗”開始,辣翅就成了球迷的最愛,“看球賽嚼辣翅”逐漸成為“超級碗”賽事的傳統(tǒng)之一,并借勢“超級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逐漸在其他比賽項目間流行開來。從大學(xué)里的籃球聯(lián)盟,到傳統(tǒng)的英式足球比賽,只要有大批球迷聚集的時段,雞翅的銷量就會大幅上升。在 1967年的紐約市場上,雞翅的平均價格是每磅23美分。而在前不久的2016超級碗賽事期間,雞翅的平均售價達到了每磅197美分,漲幅達756%,人均消費量也達到了90.1磅,比1967年時上漲了176%。按照目前的價格來看,小小一對雞翅就占到了整雞價格的四分之一!
2016年“超級碗”比賽恰逢中國春節(jié)正月初一,美國人在“超級碗”期間吃雞翅,就像中國人在大年三十吃年夜飯一樣,是傳統(tǒng)習俗。2015年,美國雞肉協(xié)會宣布,除去雞翅尖,只計算雞翅中和雞翅根部分(美國人不食用翅尖),全年雞翅出貨量達285億只。這其中至少有5.6%的出貨量是在前不久的超級碗賽事期間實現(xiàn)的。近16億只雞翅在狂熱的球迷指尖“飛舞”,并在總決賽之夜達到頂峰。
1967年以來,肉雞烹飪形式、雞翅消費甚至炸雞翅文化風云變化。當然,還有一件事始終未變——它們還是只有兩只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