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要】 目的 觀察改良淚道逆行置管治療淚道阻塞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20例淚道阻塞患者(25眼)進行改良淚道逆行置管治療手術。術后3個月后拔管, 隨訪3個月~1年。觀察治療效果。結(jié)果 患者術后3個月內(nèi)有輕度異物感, 部分淚道沖洗不通暢, 置管無脫落, 擠壓淚囊區(qū)無溢膿等并發(fā)癥。拔管后觀察3個月~1年, 其中22眼無溢淚, 淚道通暢, 治愈;1眼輕度溢淚, 淚道沖洗通暢, 癥狀好轉(zhuǎn);2眼拔管后仍然溢淚, 復發(fā), 其中1眼再次行淚道逆行置管術后治愈。治愈率92%, 好轉(zhuǎn)率4%, 無效率4%。結(jié)論 改良淚道逆行置管術治療淚道阻塞療效顯著, 此手術操作簡單, 易于在基層醫(yī)院開展, 且1次植入失敗后可行2次手術治療。
【關鍵詞】 淚道阻塞;改良淚道逆行置管術;療效
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天分泌1.0~1.5 ml淚液, 淚液有濕潤眼球的功能, 少部分蒸發(fā), 剩余部分淚液都由淚道引流入鼻腔。如果淚囊發(fā)生炎癥或淚道出現(xiàn)阻塞, 會使淚液進入鼻腔通道受阻, 出現(xiàn)淚溢, 其治療原則是控制淚囊炎癥, 恢復或建立淚道淚囊至鼻腔引流通道。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淚道置管, 但因使用導管材料不同, 操作方法相異, 療效不盡相同[1]。
作者采用改良淚道逆行置管術治療20例(25眼)淚道阻塞患者, 療效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20例(25眼)淚道阻塞患者, 包括女15例(20眼), 男5例(5眼);年齡30~68歲, 平均年齡51歲。主要包括慢性淚囊炎9例(12眼), 鼻淚管阻塞及淚總管阻塞11例(13眼)。
1. 2 方法 做好術前準備, 術眼結(jié)膜囊滴1%奧布卡因, 再行淚道沖洗(左氧氟沙星眼液、地塞米松眼液、生理鹽水稀釋液沖洗淚囊), 根據(jù)沖洗液反流的情況, 判斷阻塞部位。用手指腹壓盡淚囊內(nèi)沖洗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1.0 ml在淚囊內(nèi), 按摩淚囊處使注入的利多卡因部分溢出。然后將1%奧布卡因麻黃素棉片置于術眼下鼻道外側(cè)壁。再注射1%利多卡因1.5~2.0 ml篩前神經(jīng)阻滯麻醉和眶下神經(jīng)阻滯麻醉, 淚點擴張器擴張下淚點, 后用含有記憶導絲的9號探針導引管探通淚道, 推送記憶型導絲至鼻腔外, 將硅膠管上端側(cè)角的引線夾入記憶型導絲間, 提拉導絲連同探通針體一同拉出, 隨之導引管之引線從下淚點牽出, 直至引線標志結(jié)自下淚點露出。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地塞米松眼液、生理鹽水稀釋液沖洗下淚道, 沖洗液從鼻腔流出表明淚道通暢, 剪除外露的導管, 整個手術操作時間平均20 min。在手術結(jié)束時、前
1個月留管期間、取出導管當天及取出導管后1~2 d內(nèi)沖洗1次, 沖洗藥液量不應少于5 ml。留管期間沖洗時同時清除鼻腔內(nèi)和導管中的阻塞物, 以保證導管通暢, 充分引流淚液。淚道置管時間為3~5個月。每月門診或電話隨訪1次, 記錄結(jié)果。
1. 3 療效判定標準 以淚道通暢、無流淚為治愈;以淚道沖洗通暢、有輕微流淚為好轉(zhuǎn);沖洗淚道不通暢, 流淚癥狀未見改善為無效。
2 結(jié)果
手術一般可在20 min內(nèi)完成, 手術過程順利, 無手術并發(fā)癥?;颊咝g后3個月內(nèi)有輕度異物感, 部分淚道沖洗不通暢, 置管無脫落, 擠壓淚囊區(qū)無溢膿等并發(fā)癥。拔管后觀察3個月~1年, 其中22眼治愈, 無溢淚, 淚道通暢;1眼輕度溢淚, 淚道沖洗通暢, 癥狀好轉(zhuǎn);2眼拔管后仍然溢淚, 復發(fā), 其中1眼再次行淚道逆行置管術后治愈。治療6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治愈率92%(23/25);好轉(zhuǎn)率4%(1/25);無效率4%(1/25)。
3 討論
手術成功的關鍵是手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手術患者的選擇, 尤為重要, 手術適應證恰當, 凡可探通的各種鼻淚管阻塞的患者作為手術納入者, 淚囊炎急性發(fā)作者不能作為手術入選者, 由于手術在眼科門診完成, 有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全身條件較差者也排除在手術之外。淚道阻塞選擇逆行置管手術治療, 其目的是恢復阻塞淚道的通暢性。由于植入導管時間長, 導管起支架擴張作用, 使阻塞的淚道形成纖維漏道, 淚道再次通暢, 重建淚道引流功能, 減輕患者的淚溢癥狀, 手術效果確切。對比不同手術方法給患者帶來不同的損益, 逆行置管手術創(chuàng)傷小、不需要專門設備, 無需擔心推廣困難。綜合患者收益, 本院選擇淚道微創(chuàng)逆行淚道置管術[2]彰顯明顯優(yōu)勢。改良淚道逆行置管手術較傳統(tǒng)方法方便快速, 術中從下鼻道引出“記憶針芯”的步驟較傳統(tǒng)方法損傷小, 費用低、手術效果好、手術并發(fā)癥少。在置管材料選擇方面, 淚道置管使用的手術材料進行了改良, 本院使用我國研制的有良好記憶功能的逆行置管專用淚道探通導引針, 導管為y型硅膠管, 沒有使用尼龍線、塑料等易老化, 組織相容性差的材料[3]。之所以選擇y型硅膠, 是因為硅膠具有超強彈性與韌性, 置入淚道的硅膠導管可恢復形狀, 重新開放管和壁孔, 使沖洗藥液沖洗時容易滲到淚道內(nèi)。手術方法與材料的進步給手術及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益處, 患者有很好的順應性[4, 5]。
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地塞米松眼液、生理鹽水稀釋配成適量的混和液沖洗淚道。在手術結(jié)束時沖洗1次, 留管期間前1個月每周沖洗1次, 取出導管當天1次及取出導管后1~2 d內(nèi)沖洗1次, 每次沖洗藥液量應確保沖洗效果, 一般不應少于5 ml。留管期間沖洗時同時清除鼻腔內(nèi)和導管中的阻塞物, 以保證導管通暢, 充分引流淚液。淚道置管時間為3~5個月, 之后需來醫(yī)院取出導管。全部病例手術過程順利, 無手術并發(fā)癥, 患者術后3個月內(nèi)有輕度異物感, 部分淚道沖洗不通暢, 置管無脫落, 擠壓淚囊區(qū)無溢膿等并發(fā)癥。拔管后觀察3個月~1年, 其中22眼治愈, 無溢淚, 淚道通暢;1眼輕度溢淚, 淚道沖洗通暢;2眼拔管后仍然溢淚, 復發(fā), 其中1眼再次行淚道逆行置管術后治愈。治愈率92%, 好轉(zhuǎn)率4%, 無效4%。
在淚道阻塞置管手術病例中, 改良淚道逆行置管手術較傳統(tǒng)方法方便快速, 一般可在20 min內(nèi)完成, 術中從下鼻道引出“記憶針芯”的步驟較傳統(tǒng)方法損傷小、快速、簡便, 整個手術無面部創(chuàng)口, 無需縫合及拆線操作, 術后患者臉部無“線”或“管”等任何可見異物的存在。手術可在門診完成, 患者不需住院, 綜合醫(yī)療費用低, 手術安全, 適用于基層醫(yī)院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朱向紅, 石東風.三種手術方式對慢性淚囊炎療效評價.中國實用醫(yī)刊, 2008, 35(13):43-44.
[2]張敬先, 廖素華, 劉艷, 等. 淚道阻塞治療的進展與展望.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02, 12(1):14-16.
[3]瞿聞雷, 瞿文素. 順行法淚道插管術治療淚道阻塞23例. 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 2007, 29(6):540-541.
[4]馮國瑞. 淚道阻塞的手術治療進展. 廣西醫(yī)學, 2003, 25(1):53-55.
[5]張敬先, 鄧宏偉, 顏波, 等. 新型淚道逆行置管術治療鼻淚管阻塞. 中華眼科雜志, 2007, 43(7):806-809.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