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汽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研究概述

2016-05-19 09:08蘇玉青李舜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南京210016
噪聲與振動控制 2016年2期
關鍵詞:汽車

蘇玉青,李舜酩,王 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南京210016)

?

汽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研究概述

蘇玉青,李舜酩,王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南京210016)

摘要:在汽車節(jié)能化發(fā)展趨勢下,能量回收系統(tǒng)研究受到廣泛關注。汽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當前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再生制動能量回收、饋能懸架以及發(fā)動機廢熱能量回收三個方面。首先對這三類汽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特點與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詳細回顧;然后指出各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優(yōu)勢與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最后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并對新的能量回收利用途徑進行有益的探索,為今后學者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汽車;能量回收;再生制動;饋能懸架;發(fā)動機廢熱

21世紀以來,資源日益枯竭,隨著石油危機加劇,作為石油主要消耗體的汽車,其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汽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研究亦成為當今科研熱點。

能量回收是將不能存儲再利用的能量形式轉換為可以再次使用的能量形式,在汽車上主要是把將要耗散在空氣中的熱能轉變?yōu)殡娔芑蛘咂渌问降哪芰窟M行存儲利用,為車上電器設備供電以及驅動汽車等。傳統(tǒng)汽車存在嚴重的能量浪費現(xiàn)象,例如制動時汽車動能的浪費,汽車振動時懸架耗散掉的能量以及發(fā)動機隨廢氣帶走的熱量等,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而且加劇環(huán)境污染。為此從制動能量回收、饋能懸架和發(fā)動機廢熱能量回收三個方面對汽車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發(fā)展、特點和應用進行綜述,并分別指出其待解決的問題,對其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

1 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

制動能量回收就是在汽車進行制動減速過程中,在保證制動安全的前提下,把一部分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儲起來,以備驅動時作為輔助能量驅動汽車前行。傳統(tǒng)的制動系統(tǒng)在制動過程中將汽車的動能通過摩擦轉換為熱能耗散掉,不僅浪費寶貴的能源,而且頻繁的制動摩擦過程會使制動器產生熱衰退性,對汽車的行駛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也極易導致制動器的損壞[1]。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城市工況中制動消耗的能量占總驅動能量的50 %左右[2],如若對這部分能量進行回收,將產生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1.1再生制動系統(tǒng)機構和特性

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電機再生制動部分和傳統(tǒng)摩擦制動部分,可以視為機電復合制動系統(tǒng),再生制動過程是通過電機的電動機/發(fā)電機可逆性原理來實現(xiàn)的,而液壓制動采用雙回路液壓制動系統(tǒng),保證制動的安全性[3]。在制動過程中,制動控制器根據(jù)制動踏板的開度(實際為主缸壓力),判斷駕駛員所要達到的制動強度,然后確定前、后軸制動力,摩擦制動和再生制動的分配關系。再生制動過程應該滿足以下要求[4]:

①合理分配前、后輪制動力,保證制動的穩(wěn)定性:

②合理分配機械制動力和再生制動力,在保證制動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采用再生制動,更多地保證回收能量:

③控制系統(tǒng)應該與ABS、ESP等系統(tǒng)相融合,不影響原有系統(tǒng)的性能。

目前關于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能量存儲、回收效果評價以及控制策略研發(fā)等方面。

1.2制動能量的存儲

為了更好地回收和利用制動能量,基于對比功率、充放電效率、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考慮,目前主要有以下裝置用于再生制動回收能量的存儲:

①蓄電池儲能以其價格低廉、安裝所需空間小,技術成熟的優(yōu)點,目前在汽車儲能中應用最為廣泛[5],但是其充電速度慢、效率低,污染嚴重、循環(huán)使用壽命次數(shù)少的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②液壓儲能式再生制動系統(tǒng)主要由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儲能器、油路分配控制模塊和電子控制器四部分組成。該裝置將汽車制動過程中的動能轉換成高壓液壓能存儲在液壓罐中,在汽車起步時,推動液壓油以機械能的形式反作用于汽車進行輔助起步[6]。液壓儲能裝置零件少,安全可靠性強,便于布置安裝,逐步成為汽車制動儲能發(fā)展的新方向,但是液壓系統(tǒng)的密封性和工作噪聲問題需改善。

③飛輪儲能是將汽車制動減速時的動能轉換為飛輪高速旋轉的動能,在需要增大驅動力時又將飛輪儲能釋放轉化為汽車的輔助驅動力。飛輪儲能方式簡單易行,造價成本低,能夠快速進行充放電,電能輸出穩(wěn)定,且能有效地減少車輛噪聲[7],但是飛輪體積較大、重量較重,在極高速旋轉狀態(tài)下對材料要求高,成本增加,目前在汽車上還無法進行推廣。

④超級電容儲能是指汽車制動減速過程中,將一部分動能轉化為電能存儲于超級電容之中,然后在啟動、加速時將電能釋放出來作為輔助驅動力[8]。超級電容過充和過放均不影響其壽命,使用時間長,可焊接特性解決了蓄電池接觸不牢固的問題。但是超級電容存在電解質泄露現(xiàn)象,且由于內阻較大,不可以用于交流電路,發(fā)熱嚴重現(xiàn)象也亟待解決。

⑤復合儲能系統(tǒng)綜合了多種儲能方式,克服了單一儲能方式的缺陷,實現(xiàn)了能量回收最大化和能量利用最優(yōu)化,但是復合儲能協(xié)調性問題還未得到妥善解決。

1.3能量回收效果的評價與控制策略

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要在保證制動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回收制動能量,為此針對回收效果提出一系列評價指標。清華大學張俊智以電機回收的能量與總制動能量的比值作為評價指標,并在某混合動力公交車上進行實驗[9]。吉林大學姚亮以制動回收能量等效耗電量與無制動能量回收時耗電量之比(整車節(jié)能度)作為評價指標,并進行matlab/simulink仿真[10]。

制動力分配是進行制動能量回收研究須首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制動力分配控制策略研究成為了當今再生制動研究重點。美國TexasA&M大學Yimin Gao等提出了制動能量回收的三種制動力分配控制策略,針對不同制動強度進行仿真實驗[11]。Wicks等建立城市客車在市區(qū)行駛循環(huán)工況下數(shù)學模型,研究再生制動系統(tǒng)節(jié)能效果[12]。國外公司已將部分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車中。日本豐田公司推出的基于EHB方案設計的制動能量回收與防抱死集成系統(tǒng)已經批量應用于Prius車上,有效地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和整車的燃油經濟性[13]。福特公司將大陸公司的制動能量回收技術用在其SUV車型Escape上,同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4]。國內高校也提出了一系列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武漢理工大學張丹紅在考慮電機最大再生制動力矩的前提下設計一種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方案,但是沒有考慮汽車的行駛速度,沒能最大發(fā)揮HEV的電氣制動性能[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國柱提出前后制動力按照理想制動力曲線進行分配,摩擦制動力與再生制動力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配,此方案控制策略實行簡單[16]。合肥工業(yè)大學趙韓等根據(jù)車輪滑轉率來對汽車進行制動控制策略的設計,并通過實際NEDC試驗,能量回收效率較高且保證了駕駛員良好的制動感覺[17]。

1.4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小結

制動能量回收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逐步成為了國內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熱點。目前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進行制動力的分配以及回收能量的存儲。制動力分配需要根據(jù)汽車工況協(xié)調解決摩擦制動力和再生制動力以及制動時前、后軸制動力的分配關系,在保證制動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再生制動,尤其是針對緊急制動等特殊工況下能量回收效率低的情況,需要選用和改進新的控制策略,并將再生制動控制系統(tǒng)協(xié)調地融入ESP系統(tǒng)中。能量存儲方面需要改善現(xiàn)有的儲能方式或者開發(fā)新的儲能方式,加快復合儲能系統(tǒng)的研究,改善存儲效率低和充放電的響應速度慢以及峰值過高等問題,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2 饋能懸架系統(tǒng)

懸架作為車輛底盤系統(tǒng)重要的結構和功能部件[18,19],是指車身與車橋或者車輪之間的一切連接裝置,它的作用是傳遞車身與車輪之間力或者力矩,并且緩沖路面顛簸對車身所造成的沖擊,減緩車身振動,其性能好壞對車輛整體的行駛平順性、操作穩(wěn)定性及乘坐舒適性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懸架可根據(jù)控制力或者是否需要外部提供能量分為被動懸架和主動懸架[20]。主動懸架可以主動改變懸架的剛度和阻尼系數(shù),克服了被動懸架彈簧剛度和阻尼系數(shù)不可變的缺點,但是需消耗較多的外部能量來抑制路面顛簸對車身造成的沖擊。隨著對汽車節(jié)能要求的提高,能夠回收汽車振動能量,以供主動懸架減振之用的饋能懸架應運而生。

2.1饋能懸架技術研究現(xiàn)狀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內外許多學者就從理論上對饋能懸架進行了研究,主要對被動懸架功率耗散及懸架回饋能量值進行測量與仿真分析,證明饋能懸架實現(xiàn)的可行性。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Karnopp在理論上分析車輛被動懸架阻尼器耗能過程,指出電動汽車增設饋能懸架系統(tǒng)可以有效降低整車驅動功率[21]。Velinsky通過測量后軸車輪和懸架阻尼器之間的相對速度,分析后軸懸架能量耗散[22]。喻凡以某型轎車為例,分析被動懸架能量耗散和主動懸架所需求外加能量,通過仿真表明被動懸架耗散能量多于主動懸架控制所需能量,從理論上證明饋能懸架的實現(xiàn)可能性[23]。Browne在城市道路工況下測得某轎車懸架4個減振器約產生40 W~60 W的功率耗散[24]。吉林大學于長淼采用Carsim軟件對E-Class SUV車輛模型進行整車仿真,發(fā)現(xiàn)隨路面不平度和車速提高,耗散的能量占發(fā)動機輸出能量的比重越大,且路面不平度系數(shù)影響更直接[25]。何仁針對不同懸架結構,對饋能懸架工作原理及其評價指標進行詳細闡述[26]。

2.2饋能懸架結構分類

饋能懸架根據(jù)不同結構形式可以分為機械式、電磁式及混合式[27]。

2.2.1機械式饋能懸架

機械式饋能懸架是通過適當?shù)臋C械傳動裝置將車輪或車身的振動能量傳給液壓或者氣壓儲能裝置并存儲,在一定的控制策略下適時釋放,從而達到降低振動主動控制能耗的目的[28]。

Jolly提出一種在液壓裝置上實現(xiàn)能量回收的機械式饋能結構,將其應用在汽車駕駛員座椅上,實現(xiàn)了垂向振動能量的回收并用于主動控制,提高了座椅的乘坐舒適性[29]。日本Nissan公司將液壓蓄能器和油缸結合,通過壓力閥進行能量存儲和釋放控制,通過這一新型液壓型饋能裝置達到抑制振動和回收能量的目的[30]。

機械式饋能懸架是一種完全由機械及液壓/氣壓結構組成的懸架裝置,在現(xiàn)有液壓或氣壓懸架上加裝振動能量回收裝置,對汽車原結構改動較小,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能好,饋能效率高,方便維護,使用壽命長,成本低等優(yōu)勢,但是響應頻率較低,響應速度較慢,回收所得能量進行再次利用的范圍和形式嚴重受限。

2.2.2電磁式饋能懸架

隨著電機技術不斷成熟以及電機在機/電轉換方面的優(yōu)勢,饋能懸架的形式現(xiàn)在主要由機械式轉變?yōu)殡姶攀?。電磁式饋能懸架基本原理是用機/電轉換裝置(電機)代替?zhèn)鹘y(tǒng)阻尼器,將車輪和車體之間相對運動化為直線或旋轉運動,進而驅動電機進行發(fā)電,將車輪或車身的振動能量轉換為電能進行存儲[31],用于懸架的主動控制或者為其他電器設備供電。電磁式饋能懸架根據(jù)作動器運動方式又可分為直線電機式和旋轉電機式。

2.2.2.1直線電機式饋能懸架

直線電機式饋能懸架是用直線電機代替?zhèn)鹘y(tǒng)懸架中的阻尼元件,根據(jù)電磁感應定律,將車輪和車身之間相對運動所具有的機械能經直線電機轉變?yōu)殡娔苓M行輸出并存儲。

Okada提出用直線式電機作為作動器代替?zhèn)鹘y(tǒng)阻尼器,通過調節(jié)阻尼力對懸架進行主動控制,同時進行能量回收,車輪和車身相對速度較大時能量回饋效果明顯[32]。Suda設計一種兩級式電機饋能裝置,其中一級用來回收振動能量,另一級作為作動器進行懸架姿態(tài)控制,實現(xiàn)了能量自供給[33]。

直線電機式饋能懸架直接利用車輪和車身之間的相對直線運動,不需要其余機械傳動部件,所以幾乎沒有機械摩擦損失。由于運動部件少,易保養(yǎng),極少需要維護,可靠性能好。但是直線電機的質量大,需要較大的安裝空間,加重了汽車質量,且漏磁較大,機電轉換效率較低。

2.2.2.2旋轉電機式饋能懸架

旋轉電機式饋能懸架利用機械傳動機構將車輪和車身之間的直線式往復運動轉換為旋轉運動,帶動旋轉電機發(fā)電并進行振動主動控制。根據(jù)傳動機構的不同,旋轉電機式饋能懸架可以分為滾珠絲杠式、齒輪齒條式和行星齒輪式。

上海交大喻凡等針對某轎車后懸架機構,結合永磁式直流電機應用滾珠絲杠式傳動機構的電磁作動器進行試驗,驗證其設計作動器的實際應用可行性[34]。美國紐約州立石溪大學左磊針對齒輪齒條式饋能懸架進行仿真分析,得出旋轉電機式懸架能量回收效率高于直線電機式懸架,機械傳動機構可靠性更高[35]。吉林大學王慶年對以往的滾珠絲杠式饋能減振器進行重新設計,減小減振器所需安裝尺寸,提高減振性能[36]。

2.2.3混合式饋能懸架

混合式饋能懸架綜合機械式和電磁式饋能懸架兩種結構,利用液壓缸活塞進行往復運動驅動液壓油從而帶動液壓馬達,將往復運動轉化為電機旋轉運動,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實現(xiàn)電能回饋。該機構可以通過一套液壓管路以及類似曲軸的傳動機構將往復直線運動轉變?yōu)閱畏较虻男D運動,避免了旋轉電機正反轉造成的轉動慣量損失,提高了饋能效率。但是由于附加了一套液壓管路,節(jié)流作用及粘性流體摩擦損失會造成一定的能量消耗。

2.3饋能懸架系統(tǒng)小結

饋能懸架的出現(xiàn)為解決主動懸架耗能高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現(xiàn)有饋能系統(tǒng)受機/電轉換效率以及能量回收與振動主動控制之間矛盾性的限制,回收能量較少。為此考慮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提高能量回收效率。硬件方面,選用大功率密度電機、提高傳動機構加工精度來減少摩擦損失等均可以避免能量回饋過程中二次損失,在回收電路中增加一個升壓電路,將較低電壓轉變?yōu)檩^高電壓進行回收,克服蓄電裝置門限值的限制,提高能量回收總值,但增壓電路和原控制電路協(xié)調性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軟件方面,建立更加符合實際懸架非線性模型,獲得更準確的懸架運動狀態(tài)信息,優(yōu)化控制算法,協(xié)調主動控制和能量回收,針對作動器不同工作狀態(tài),對控制策略進行實時切換,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3 發(fā)動機廢熱能量回收系統(tǒng)

相比于其他動力機械,內燃機的熱效率已經得到明顯提高,但是傳統(tǒng)汽車發(fā)動機釋放的能量大部分均以熱能的形式耗散掉,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廢氣排放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通過有效方式回收利用這一被耗散的廢熱,有助于提高汽車能量利用效率,是實現(xiàn)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有效途徑。

3.1廢熱利用的潛力和特點

從汽車發(fā)動機熱平衡表1可以看出[37],燃料在柴油機中燃燒產生的熱能只有30 %~45 %被有效用于驅動汽車行駛,汽油機這一比例更低,只有20 %~30 %左右,而其余能量則主要被冷卻介質帶走或以廢氣熱能的形式耗散在大氣中。

表1 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熱平衡表

車用發(fā)動機特殊的工作狀況使得汽車廢熱的回收具有其特殊性,歸結如下[38]:

①發(fā)動機廢熱的品位較低,不易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回收效率低;

②不能影響發(fā)動機的正常工作,避免降低發(fā)動機原有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

③能量回收裝置有一定的外形要求,結構簡單,容易加工,體積小,重量輕;

④該裝置要能夠抗震動,抗沖擊,適應汽車的各種行駛環(huán)境,保證能量回收的穩(wěn)定性。

3.2廢熱利用現(xiàn)狀

根據(jù)廢熱的利用途徑進行分類,主要有廢氣渦輪增壓、溫差發(fā)電技術、車載空調制冷、余熱采暖、廢氣渦輪發(fā)電、改良燃料燃燒等,目前由于技術成熟性以及成本等問題,只有廢氣渦輪增壓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他技術還未得到推廣。

3.2.1廢氣渦輪增壓

廢氣渦輪增壓技術是利用發(fā)動機排出的高溫、高速廢氣推動渦輪機高速旋轉,帶動同軸的壓氣機對進氣進行壓縮提高進氣密度,從而增加進氣量[39]。

渦輪增壓技術在不消耗有用功的基礎上可以改善汽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而且有助于減少CO、CH等污染物的排放,是目前在汽車上應用最成熟的廢熱再利用裝置[40]。但是渦輪增壓技術也有其不足之處:

①增設渦輪增壓裝置后發(fā)動機的動力匹配適應性下降;

②起步時由于發(fā)動機無法排出大量高溫高速氣體,廢氣渦輪增壓裝置無法有效工作,造成啟動著火困難;

③由于進氣壓力的提高,發(fā)動機爆震現(xiàn)象增多,且隨著發(fā)動機內部平均燃燒溫度的的升高,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

3.2.2溫差發(fā)電

溫差發(fā)電又被稱作熱電發(fā)電,是基于熱電材料貝塞克效應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發(fā)電技術,將P型和N型兩種不同類型的熱電材料連接并分別置于不同溫度的環(huán)境中,利用溫度差產生電能。

溫差發(fā)電技術具有熱電轉換裝置體積小、重量輕,轉換過程無污染、無噪音等優(yōu)點,而且在發(fā)電同時降低了發(fā)動機排氣溫度與排氣壓力,有助于發(fā)動機降噪,從而簡化了消聲器結構。但是受熱電材料性能和發(fā)電器匹配問題的限制,目前熱電轉換效率低,在高溫環(huán)境下熱電裝置穩(wěn)定性也需進一步探討[41]。

3.2.3廢熱驅動空調制冷

車載空調已成為汽車上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轎車空調的制冷量一般在2.2~4 kW左右,大概消耗轎車發(fā)動機8 %~12 %的動力[42]。汽車空調相比于室內空調具有其明顯的使用特殊性[43]:驅動源方面,汽車空調主要是由發(fā)動機驅動,效率隨發(fā)動機的工況變化而改變,難以維持工作穩(wěn)定;工作對象方面,汽車的空間比較狹小,與外界的隔熱性能較差,乘坐人員密度大,要求汽車空調要有足夠大的制冷量;安裝方面,給予安裝空間極為有限,且要適應多變的汽車工況。利用汽車廢熱驅動空調制冷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44]:氫化物制冷、吸收式制冷、固體吸附式制冷以及噴射式制冷。但是目前廢熱驅動制冷空調普遍存在制冷效率低的問題,可以考慮多種能源復合制冷空調的研發(fā),余熱制冷對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以及制冷劑的選擇問題也需進一步探討。

3.2.4余熱采暖

汽車在冬季時需要保證車內溫度維持在舒適范圍內,行駛時車窗上產生的霧或霜會影響駕駛員的視野,造成安全隱患,汽車采暖系統(tǒng)就是用于給車內供暖以及完成除霜的一套裝置。根據(jù)熱源的不同可以分為獨立式和余熱式,余熱式采用發(fā)動機的廢熱進行供暖,克服了獨立式耗能高的缺點,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成本低廉,經濟性好。但是余熱采暖效率受到發(fā)動機運轉工況限制,穩(wěn)定性差,且只在冬季有需求,季節(jié)性明顯。

3.2.5廢氣渦輪發(fā)電

廢氣渦輪發(fā)電是利用發(fā)動機排出的高溫、高速氣體推動渦輪旋轉從而帶動同軸的發(fā)電機轉子轉動實現(xiàn)發(fā)電,進而對電力進行存儲和利用。經理論分析和實驗證明所發(fā)出的電能足以滿足汽車運行所需的電能[45]。但是渦輪發(fā)電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和仿真試驗階段,其對發(fā)動機性能的影響還需要做深一步研究,發(fā)電轉換效率也需要實際測算。

3.2.6改良燃料

利用發(fā)動機產生的廢熱對燃料進行改良是提高燃燒效率、降低排放的新途徑。目前改良燃料燃燒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將醇類燃料在廢熱驅動以及催化劑的作用下分解為氫進行燃燒[46];另一種是余熱加熱一定量的水,將得到的水蒸氣引入進氣管與空氣一同進入燃燒室與燃油噴霧混合,改良燃料,降低排放的煙度和氮氧化物含量[47]。

3.3發(fā)動機廢熱能量回收系統(tǒng)小結

當前的發(fā)動機廢熱利用方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在此探討廢熱利用新途徑??梢詫l(fā)動機廢熱能先轉換為機械能,然后再轉換為電能進行存儲和利用,具體設計是將壓氣機、發(fā)電機和渦輪機進行同軸連接,高溫高速的廢氣推動渦輪旋轉,同時帶動壓氣機和發(fā)電機轉動,通過一定的策略進行控制,在滿足渦輪增壓的前提下實現(xiàn)多余電能的存儲,避免了渦輪轉速過高,克服廢熱利用不充分的缺陷。除此之外,可以設計一種蓄能器,對尾氣排放管道壁產生的熱量進行回收,轉化為液壓能存儲和釋放。上述裝置不需對原來的汽車結構進行較大改動,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和實用價值。

4 結語

對汽車能量回收裝置的背景和發(fā)展進行回顧,對能量回收形式和回收能量用途進行總結,并分別分析不同能量回收方式當前存在的核心問題且提出解決方案。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汽車能量回收系統(tǒng)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在車輛上也有實際應用,效果甚佳。但是仍存在部分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總結如下:

(1)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問題

能量回收要在保證不影響汽車原有特性的前提下進行,再生制動亟待解決的是制動力的分配問題,要在保證制動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應用再生制動系統(tǒng)進行制動減速;饋能懸架則要控制好作動器能量回收和作動力輸出之間的時間關系,兼顧乘坐舒適性、行駛平順性和能量回收效果;發(fā)動機廢熱能量回收則不能對發(fā)動機性能造成影響。

(2)能量回收效率問題

受回收策略以及電子設備門限值的影響,在緊急情況下和可回收能量較少時一般不進行能量回收,造成了能量浪費,能量回收效率降低。隨著控制策略進一步完善以及電子設備不斷發(fā)展,這一問題也在逐漸解決。

(3)回收能量存儲問題

回收的能量主要以電能形式進行存儲,這就需要增加一套電能存儲裝置,該裝置在比能量、比功率、充放電效率、成本等方面均應符合要求,但是目前電能存儲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隨著電動汽車普及和復合式儲能系統(tǒng)的發(fā)展,電能存儲問題也在逐步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葉永貞.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3.

[2] Nakamura E, Soga M, Sakai A, et al.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e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R]. SAETechnical Paper, 2002.

[3]崔聲民.新能源汽車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彭棟.混合動力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與ABS集成控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7.

[5]石慶升.純電動汽車能量管理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

[6]雷洪鈞.公交工況下制動能量再生應用及探討[J].汽車與配件,2014,51:54-56.

[7]趙旭升,沈國良.飛輪儲能電池的結構特點及其應用[J].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2004,6:44-46.

[8]趙坤.城軌交通車載超級電容儲能系統(tǒng)能量管理及容量配置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9]張俊智,陸欣,張鵬君,等.混合動力城市客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道路試驗[J].機械工程學報,2009,45(2):25-30.

[10]姚亮,初亮,周飛鯤,等.純電動轎車制動能量回收節(jié)能潛力仿真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1):6-11.

[11] Gao Y, Chen L, Ehsani M.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 EV and HEV [R]. SAETechnical Paper, 1999.

[12] Wicks F, Maleszweski J, Wright C, et al. Analysis of compressed air regenerative braking and a thermally enhanced option[C]//Energy Conversion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2. IECEC '02. 2002 37 th Intersociety. IEEE, 2004:406-411.

[13] Nakamura E, Soga M, Sakai A, et al.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e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R]. SAETechnical Paper, 2002.

[14] Albrichsfeld C, Karner J. Brake system for hybrid and electricvehicles[R]. SAETechnical Paper, 2009.

[15]張丹紅,周加洋,蘇義鑫.基于模糊邏輯的HEV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33(5):717-720.

[16]趙國柱.電動汽車再生制動穩(wěn)定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

[17]彭慶豐,趙韓,尹安東,等.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設計與仿真[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6(12):1409-1413.

[18]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19]袁傳義,貝紹軼,何慶,等.利用模糊神經網(wǎng)絡的汽車主動懸架與EPS集成控制[J].噪聲與振動控制,2011,31 (5):99-103.

[20]陳家瑞.汽車構造[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21] Karnopp D. Power requirements fo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2, 21(1):65-71.

[22] Velinsky SA, White R A. Vehicle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road roughnes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80, 9 (6):359-384.

[23] Zheng X, Yu F. Study o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n energy- regenerative active suspension for vehicles[R]. SAETechnical Paper, 2005.

[24] Browne A, Hamburg J. On road measurement of the energy dissipated in automotive shock absorbers[C]// Symposium on 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Ground Vehicle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heim CA, USA. 1986, 80(2):167-186.

[25]于長淼,王偉華,王慶年.混合動力車輛饋能式懸架的節(jié)能潛力[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4):841-845.

[26]何仁,陳士安,陸森林.饋能型懸架的工作原理與結構方案評價[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6,(5):5-9.

[27]張進秋,彭志召,岳杰,等.車輛饋能懸掛技術綜述[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2,26(5):1-7.

[28]喻凡,張勇超.饋能型車輛主動懸架技術[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0,(1):1-6.

[29] Jolly M R, Margolis D L. Regenerative systems for vibration control[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1997, 119(2):208-215.

[30] Aoyama Y, Kawabata K, Hasegawa S,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full active suspension by Nissan[R]. SAE Technical Paper, 1990.

[31]喻其炳,朱榮榮,李川.振動能量回收的液電減振裝置設計與測試[J].噪聲與振動控制,2014,34(2):173-176.

[32] Okada Y, Harada H, Suzuki K. A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ntrol of an electrodynamic- type suspension[J].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C, 1997, 40(2):272-278.

圖9 混沌運動的相平面圖(f =21.5 Hz)

3 結語

主要針對Holmes型Duffing方程,進行計算機仿真研究和機械振動實驗研究。在實驗中驗證了該系統(tǒng)的初值敏感性特性,并觀察到鋼片彈簧經由對稱破缺分岔和倍周期分岔最終走向混沌振動的過程。研究內容對混沌振動系統(tǒng)走向工程應用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該系統(tǒng)初值敏感性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應用于弱信號檢測等工程領域。當然,針對該系統(tǒng)的機械振動實驗以及數(shù)學建模還有待進一步的精細化,這也正是下一步研究重點。

[1]梁山,鄭劍,朱勤.非線性車輛模型混沌振動的仿真與實驗研究[J].機械強度,2012,34(1):6-12.

[2]劉凌,蘇燕辰,劉崇新.新三維混沌系統(tǒng)及其電路仿真實驗[J].物理學報,2007,54(4):1966-1971.

[3]任成龍,張雨.汽車懸架振動的混沌特性[J].濟南大學學報,2010,24(2):198-203.

[4] Shi Peiming, Liu Bin. Glob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nonlinear torsional vibration systemunder harmonically excit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9, 22(2):132-140.

[5]張小龍,東亞斌. Duffing型隔振的力傳遞率及跳躍現(xiàn)象的理論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2,31(16):38-42.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f Automobile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SU Yu-qing , LI Shun-ming , WANG Yong
(College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trend of automobile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the vehicle energy recovery syst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for many automobile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Recently,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the automobile energy recovery system mainly focus on three kinds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regenerative braking, regenerative suspension and waste energy recovery of engines. In this article, the features and the advanc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automobile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were explicitly reviewed. Their advantages and key problems were stat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nd the new ways of energy recovery were explored. This work may providethereference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automobile; energy recovery; regenerativebraking; regenerativesuspension; wasteenergy of engine

通訊作者:李舜酩(1962-),男,博士生導師。E-mail:smli@nuaa.edu.cn

作者簡介:蘇玉青(1992-),男,河北省唐山市人,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系統(tǒng)動力學。E-mail:suyuqing0422@163.com

基金項目: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SV2015-KF-01);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NZ2015103)

收稿日期:2015-09-11

文章編號:1006-1355(2016)02-0006-06+16

中圖分類號:U46

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1335.2016.02.002

猜你喜歡
汽車
汽車懸掛的作用
會變小的汽車
2019年8月汽車產銷環(huán)比增長 同比仍呈下降
2019年7月汽車產銷同比繼續(xù)收窄
2019年4月汽車產銷環(huán)比和同比均呈較快下降
汽車之家深陷“封殺門”
我國將發(fā)布報廢汽車回收新規(guī)
汽車的“出賣”
汽車們的喜怒哀樂
3D 打印汽車等
岳池县| 三穗县| 灵台县| 万源市| 大连市| 遂川县| 墨竹工卡县| 自贡市| 崇文区| 黄梅县| 宣威市| 威宁| 霍山县| 湘潭市| 延川县| 贵定县| 宝兴县| 深圳市| 湄潭县| 井研县| 麻栗坡县| 浪卡子县| 叙永县| 宁城县| 康乐县| 荥阳市| 桃园市| 安丘市| 正定县| 陆丰市| 车险| 临朐县| 眉山市| 涿州市| 诸暨市| 宜宾县| 宁城县| 克东县| 瓦房店市| 宣武区|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