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毓秀
引子
重陽子,中國道教全真一脈的鼻祖。
歷代受封,道德傳世。金庸小說中稱其為重陽真人,世人稱人名諱是謂無禮,故而簡約其名姓,將字號冠以姓氏,稱之為王重陽。
文學(xué)創(chuàng)作總是帶著太多的虛虛實實,好像是尋仙覓道之事,太過不可捉摸、不可說。吾輩今日試觀王重陽,其自遠古劫來,神隱于故事,悠遠于塵世,紛紛紜紜,不擾纖塵。雖然他因戲說被眾人知,言語之中談吐名字亦是莊重。
不得不說金庸前輩的文學(xué)作品的文學(xué)感染力實在太強了,一個若隱若現(xiàn)地武林人物,卒章未全顯的神龍大俠被讀者深深地記住,并且還能歷久彌新。
一咸陽重陽
初聞咸陽,是在幼年只知人云亦云的年紀,暴秦的蠻橫仿佛都因為那片剽悍的土地;初見咸陽,這座城已經(jīng)十分前衛(wèi)了,水泥粉飾的樓、便利的交通,若非偶爾路過那些仿制的秦磚漢瓦,我?guī)缀跻谶@座城市迷失……
時間真的好無情,荏苒與寂滅,總是干脆利落地手起刀落,不留下一個活口。只是大風(fēng)大雨似地收斂清掃個干干凈凈,便讓人再找不見古時故國的影子。
咸陽,這片曾經(jīng)孕育了大秦帝國的土地,生養(yǎng)了全真道的掌門。
據(jù)記載王重陽是咸陽大魏村人,家業(yè)頗豐。正隆年間,散盡家財給鄉(xiāng)里,棄家修道。彼是其于南時村作穴室居之,超脫物外,并將穴室命名為“活死人墓”。
逾三載遷劉蔣村北結(jié)茅居之,后抵山東寧海等地創(chuàng)全真教,門徒奉其為始祖。此間王重陽的著作有《重陽全真集》《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重陽分梨十化集》等,宗教有相關(guān)文學(xué)著作不足為奇,一個武人會作詩,且做比成樣,甚是不易,當然這話本也有些偏頗,王重陽畢竟是個修道練氣之人。
二全真重陽
全真教吸收道、儒、釋三教之長,以老子的思想為正宗,不尚符箓燒煉,提倡“全神煉氣”“出家修真”,這樣的傳道思想在當時既宣揚“養(yǎng)生環(huán)?!庇直M力“去偽存真”。
在中國,如果一個教派對于世間的影響如果夠深刻,一定會被政府追封,王重陽和他的全真教也在元朝享受過封神封圣的禮遇——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且不提什么樣的原因讓一個漢族的教派是怎么樣讓異族政權(quán)青眼相看的,亦不論關(guān)于歷史觀念和個人民族觀。他這樣從“天下故地”而來的身世,與官民齊仰的聲望,讓千百年后的文人還可以將他從神壇上請下,演繹表現(xiàn),深入世俗,實屬不易。
王重陽一生對中國傳統(tǒng)宗教所作出的努力有太多太多,宗教研究者們用文成武德,通經(jīng)史,善武略來形容他?,F(xiàn)下,我只想說他的詞與書法。
三逐夢無夢
詞作為一種萌發(fā)于隋唐,興盛于兩宋,綿延至今的一種詩詞體例,在詞牌與命名方面都有著很嚴格的“潛規(guī)則”。譬如按各詞調(diào)的字數(shù)多少分別稱之為“ 小令”“中調(diào)”或“長調(diào)”。
有的以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有的主張62字以內(nèi)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
王重陽所做的《無夢令》全文有33個字,顯然,題目中的“令”恰如其分。
同是小令,世人知《如夢令》者多,知《無夢令》者少。知李易安《如夢令》者多,知《王重陽書無夢令》碑者少。雖為同格同律的詞牌,但因為名字上一字之差,又引出無數(shù)的深思來。
逐夢,是有夢,因不能常及,寤寐之間輾轉(zhuǎn)反側(cè);無夢,是安眠,亦或求不得,前者白晝無臆想,終夜寂寂不期頤,后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一個人的魅力不僅僅在于旁人怎么說,還要看這個人的能力與修養(yǎng)。
四碑文仙道
此碑的內(nèi)容是一闋小令,言簡意賅,文意清爽,直抒胸臆,簡明扼要地提出了全真真意,書寫方面筆鋒灑脫亦足以彰其書體蒼勁流暢。
碑文正面內(nèi)容盡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小字上款:承安五年歲次庚申重陽日終南山。
釋意:承安五年,庚申年,重陽節(jié)這一天,書于終南山上。
第二部分為大字正文:大道長生門戶,幾個惺惺覺悟。鉛汞緊收藏,方始澄神絕慮。心慕(三個點代表重復(fù)心慕二字),便趨蓬萊仙路。重陽子書。
簡釋:追尋大道希求長生,有幾人能夠清醒、聰明機靈地覺悟通達。鉛汞之物要嚴謹?shù)厥詹仄饋?,這樣才能開始澄澈神思、杜絕顧慮。心中傾慕啊,傾慕啊,這樣就能快速邁上奔赴蓬萊的仙路了。重陽子書寫。
第三部亦是小字下款:分祖庭靈虛觀主呂道安、畢知常立石。
釋意:這塊石碑是由靈虛觀主呂道安、畢知常立。
無夢令,知不知長生最苦。
遑遑歸土,先往坐化宛得長歌一呼;
瀟瀟灑灑,橫顏未知何辜,蓬萊、蓬萊,得慈心者當長宿。
五無夢此碑
大道長生門戶,幾個惺惺覺悟。鉛汞緊收藏,方始澄神絕慮。
心慕心慕,便趨蓬萊仙路。
1200年,金承安五年《無夢令》碑刻立。原散置在祖庵鎮(zhèn)北郊王重陽墓側(cè)田野,1962年移豎于戶縣重陽宮后院集中保護。
此碑圓首方座,身首一體。座高50厘米、寬94厘米、厚27厘米、通高230厘米。碑額橫題行書“無夢令”3字。此碑正文書以行草,共5行,滿行9字,字徑20厘米,前后款小字正書。相對保存完好。
此碑傳世已久,備受金石學(xué)家推崇,《金石萃編》《續(xù)修陜西通志稿》《金石續(xù)編》《環(huán)宇訪碑錄》《陜西金石志》《重修周至縣志》《道家金石略》等皆有著錄。
《金石萃編》云:澄城縣亦有《無夢令》碑,內(nèi)容、書體與此碑相同。
六寫在最后
歷朝歷代都有期待通過燒砂煉丹獲得長生蓬萊的機會,這樣的傳說傳著傳著,就讓蓬萊仿佛比昆侖之巔更讓人神往了。我也曾經(jīng)抱著小折傘千里趕赴山東的蓬萊,機緣難覓,沒有遇到期待的煙雨,沒有遇到期待的千里煙波、萬頃一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