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
上期專欄,我談到70年的土地使用權問題,但如果從建筑壽命來看,焦慮于住宅70年的產(chǎn)權到期后會如何,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建筑物根本維持不到70年!這個冷酷的事實,讓最近圍繞土地使用權70年的爭議頗具幽默色彩。
中國的房子,應該活多久?
中國是世界上每年建筑量最大的國家,70多億平方米新建面積,消耗全世界50%的水泥和鋼材,但中國建筑物的壽命大多只能持續(xù)25-30年。以平均30年的壽命計算,不到英國建筑132年壽命的1/4,不到美國建筑平均壽命74年的1/2。
中國的房子,應該活多久?按照住宅土地使用權的年限,應該有70年;而按照《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guī)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100年。居民住宅很顯然不屬于“重要建筑物”之列,但法定的年限最少亦應該滿足50年的使用壽命。但實際情況是,中國建筑壽命50年罕見,30年普遍。
如果要論價格,中國很多城市的房價早已“趕英超美”。我看到某機構對全球最貴城市的房價排名,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摩納哥、香港、倫敦、紐約、悉尼、日內(nèi)瓦、新加坡、上海、巴黎和北京。北京、上海均入圍全球最貴房價榜單。
但是,如果考慮到中國房子的計算是包含公攤在內(nèi)的建筑面積,同時,土地使用權的年限不是永久的,其實,中國很多城市的房價排名要遠超于這個名單。在北京,四環(huán)內(nèi)普普通通的房子都上千萬;在遠郊,買一套不是別墅的“別墅”至少要花3000萬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在美國可以購置一處莊園,永久產(chǎn)權的,在歐洲可以置下一座城堡,文物式的,而在中國北京的中心地帶,卻只能購買透過窗戶可以清楚地看到鄰居內(nèi)衣顏色的所謂“豪宅”,而且,沒有法定的永久產(chǎn)權,可謂“紅顏薄命”。
質(zhì)量問題,還是制度問題?
每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水泥都澆灌在中國的土地上,而捆綁著祖宗三代人收入的房子卻只能維持30年,原因何在?
其一,偷工減料。住建部特聘專家周磊曾表示:“現(xiàn)在全國相當多的建筑工程、質(zhì)量在造假!”廣東省質(zhì)監(jiān)局朱明峰直言,“2007年底到2008年廣州新建的商品房,最好還是不要買。因為這段時間建造的樓盤普遍有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xiàn)象。”
其二,結構性缺陷。由于建筑結構問題,許多鋼筋混凝土的壽命不過25年左右。
其三,人為拆除。很多建筑沒有使用幾年,就因為城市規(guī)劃修改而被人為拆除。比如:前幾年名動一時的無錫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綜合樓,用了僅七年時間,就要被爆破拆除。說來也是,既然政府如此熱衷于拆拆修修給自己找事干,開發(fā)商對建筑的質(zhì)量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住建部幾年前的抽查結果表明:全國30多個省的90多個城市中的180多個建筑工程,96.1%的合格。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建筑遠低于國際和法定標準的30年壽命基本合格。這樣,很多人舉三代之力購買不足70年的使用權之后,實際得到的是被打了對折的一套短命的房子而已,而且還要時時擔心地方政府以“歪舊房”改造的名義而強令拆遷。
當然,將中國建筑的短命放到目前這個特殊的語境下就會發(fā)現(xiàn),建筑物的短命,與其說是一個質(zhì)量問題,毋寧說是一個制度問題,是房地產(chǎn)各種亂象的生命體征反應而已。這幾年很多財富機構的報告也告訴我們:中國人80%以上的財富其實都是房子,這說明你的主要財富表現(xiàn)在價格昂貴而壽命短暫的房子上,而這種配置的風險是很大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中國房地產(chǎn)問題上實事求是,從不刻意唱空或者唱多,更不會站在開發(fā)商的角度故意鼓吹大家買房子。我判斷房子要漲的時候,會提醒大家買房子;判斷房價要跌的時候,會提醒大家等一等。但對于很多沒工作多久的年輕人,我一直認為不應該著急買房子,如果一個年輕人一開始就背負極為沉重的房貸包袱,他是不可能有其他理想的。晚買房子,不等于輸了你的人生,但如果被房子“壓彎”了理想,你的人生肯定走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