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明
在中學語文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發(fā)揮課本中文言文的作用,找尋到文言文教育意義的多重指向,尤其是對于學生的審美和人格方面的教育。本文從多個方面對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雙重指向進行了闡述,從而不斷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
一、分析文本,體會文言文中的審美教育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不單單是讓學生來認識一定的美麗事物,還要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對于意境美的體會,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美的感悟,讓學生看到文學中美的內(nèi)涵,而不是那些表象的東西。
1.感受文體之美,增強文言韻味
文言文是古代人表達想法的書面語言,它的主要特征是注重運用典故,注重工整的對仗形式,在表達上相對流暢,且不加標點符號。文言文有很多種文體,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問題之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文言文的學習。例如,先秦時期的《詩經(jīng)》表現(xiàn)的是詩歌的美,到之后的《楚辭》這些都有很高的審美教育意義。在文言文中,通過一定的文字組合,不斷地散發(fā)出文體美,教師要將這種美通過一定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不斷增強文言的韻味。
2.體會韻律之美,追尋文言韻律
韻律的美感是每一篇文言文中都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在文言文中,不僅文字的結(jié)構(gòu),就連人的名字中,都能夠體現(xiàn)出一定的韻律美。例如,在教授《出師表》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它和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進行聯(lián)系,在三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是單字,如孫權(quán),字仲謀;劉備,字玄德;關羽,字云長等。這種現(xiàn)象是為什么呢?教師不僅要對文章的含義進行一定的講解,還要對漢朝的文化進行一定程度的闡述。例如“王莽篡漢”,以及漢朝的建立,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我國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從歷史文化中尋找韻律的美感。
3.感悟意境之美,體會文言情感
意境是中華美學特有的范疇,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多么強盛,其文學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意境之美,與我國的文學作品都是無法比擬的。如《小石潭記》中“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僅數(shù)十字就勾勒出一幅美不勝收的場景??v觀全文,拋卻文中直觀的景色描寫,其內(nèi)涵在于作者含蓄地抒發(fā)了憂傷凄苦的感情,而這即是一種意境。在這一課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原文,更要注重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意境之美。
二、研讀文本,體會文言文中的人格教育
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作品中作者的高尚人格精神通過一定的方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1.領會文本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晏子使楚》一文向?qū)W生們展示的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表達了晏子對祖國的熱愛及其自強的信念。但在課堂上,教師應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精神呢?首先,可以用文中的對話來影響學生,既要讓學生在對話中感受晏子不屈不撓的精神,又要讓學生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這需要教師對課文進行細致的講解,并制
巧解《使至塞上》中的王維形象靳區(qū)有
一向被視為山水田園詩派杰出代表的王維,沒想到在邊塞詩上更有建樹,從今存詩詞數(shù)量來看僅次于高適。作為橫跨山水詩和邊塞詩兩大風格領域的詩人王維,他的內(nèi)心更傾向于“避世”,還是金戈鐵馬地去建功立業(yè)?在他的邊塞詩中是否有矛盾的體現(xiàn)?《使至塞上》一詩給出了很好的詮釋。
《使至塞上》是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入選的一首古詩。公元737年,詩人王維名為慰問邊塞將士的朝廷使臣,實則是被排擠出朝廷,任河西節(jié)度使判,內(nèi)心的凄苦可想而知,那么這是真實的王維嗎?執(zhí)教此課,如何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深層對話,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為此,我拋棄了傳統(tǒng)的講解詩歌的方法,而是先讀詩,劃分節(jié)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詩下注釋翻譯詩句。接著,結(jié)合詩的寫作背景,抓關鍵詞來逐句賞析,最后水到渠成的理解作者的思想。通過巧設核心問題,讀、思、品三位一體,步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
上課之初,我巧妙利用作者出使的矛盾心情來設疑激趣。我是這樣來設計導語的:“公元737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假如你是王訂完善的課堂教學計劃。其次,要從側(cè)面來加強學生的自信,所謂側(cè)面,即對學生闡述當時齊國與楚國的社會背景。通過強弱的對比,讓學生看清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強,怎樣才能算是自信?!蛾套邮钩肥且黄难晕?,而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往往是不會直接表現(xiàn)的,更多的是讓讀者自己去領會。從教學觀點來說,這種表現(xiàn)方式更能夠讓學生心有所感,從而加深學生對自強自信的認識。
2.傳承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
在文言文課文中,很多篇章都蘊含著作者濃厚的愛國情感和強烈的使命感,這些都是偉大人格的彰顯,是現(xiàn)代青少年應該學習和傳承的文化精髓。作為語文教師應借助文言文中這些豐富的資源,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建設祖國的憂患意識。如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的名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就經(jīng)常被后人引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在這篇文章中無處不體現(xiàn)著作者崇高的英雄觀和為國獻身的精神;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只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體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優(yōu)秀范本和最好的精神食糧。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代表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更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沉淀與象征。文言文的語言借鑒作用對于學生進行語文基礎學習意義重大,這種文體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中國文化,認識漢字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與意義,對學生奠定深厚的文學功底,更具有啟發(fā)與導向的雙重作用。
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積極情感和深刻論點,發(fā)揮文言文教育意義的多重指向,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益處與妙處,讓學生在認識我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同時,深切體會到審美與人格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