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祺雯
人人都知道引火燒身的后果,卻很少有人真正去有意識的預(yù)防。穿衣不慎有可能引火上身,導(dǎo)致嚴重?zé)齻1本┦屑徔椑w維檢驗所檢測中心技術(shù)總監(jiān)朱洪亮,告訴您究竟哪種材質(zhì)的衣服最容易引火上身。
化纖材質(zhì)最易燃
在衣服中,絲襪是相對容易著火的。朱洪亮說,絲襪的材質(zhì)主要是錦綸或聚酯纖維,屬于化學(xué)纖維(俗稱“化纖”),其為易燃品,而且有兩大特性,首先,燃燒速度快。當(dāng)我們穿著絲襪時,皮膚中的油脂會滲入到絲襪纖維中,給燃燒提供便利。
其次,化纖遇熱后會迅速熔融,熔融物溫度可達200-300℃,黏附在人體皮膚上,不易脫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日常中易燃的化纖還有腈綸、氨綸等,多用于絲巾、雪紡衣物、羽絨服表層和內(nèi)里等衣物中。
朱洪亮表示,棉、羊毛、麻、桑蠶絲等天然纖維較安全,因為燃燒時不會熔縮或熔融,也不會黏在皮膚上,容易脫下或撲滅。
此外,衣服是否易燃還與衣服結(jié)構(gòu)密不可分。輕薄的衣服比厚重的衣服更易燃,因為材質(zhì)著火時需要足夠的熱量,輕薄的面料點燃所需的熱量較少,更易著火。比如絲襪、薄裙子、運動T恤、輕型休閑褲等都屬于易燃物。
雖然很多易燃或可燃纖維經(jīng)過阻燃處理后,會大幅度提高安全性,但我們?nèi)粘5囊路?yīng)用極少。
三個時刻最要當(dāng)心
生活中預(yù)防“引火上身”要尤其注意以下時刻:
打開燃氣時。廚房的燃氣灶火源,尤其是那種非自動打火的燃氣灶,在點火時要小心,最好用長一點的點火器點火,不要靠得太近。
吃火鍋、燒烤等時。用炭火火鍋、燒烤等邊加熱邊吃時,要留意風(fēng)吹火苗偏向一邊的隱患,同時還要注意風(fēng)扇不要開得過大。
點放煙花等時。點放或觀看煙花時落下的火花、點燒祭祀用品時腳下的火苗、身邊的打火機隨風(fēng)飄起的火花等都是常被人忽略的一些潛在火源,一旦掉在衣服上會呈“燎原”之勢,要格外警惕。
著火點不同,滅火有差異
朱洪亮提醒,衣服起火時,一定不要慌忙亂跑,因為奔跑會加速空氣流動,反而讓火更加猛烈,而且跑動過程中,可能會再引燃其他可燃物,使情況更糟,必須第一時間呼喊周邊人幫忙潑水,或用滅火器滅火。若著火時周邊沒人,不妨用以下方法自救。
首先,若外套等容易脫下的衣服先著火,試著立即脫掉著火的衣物;脫不下來時,趕緊找周邊可利用的不易燃物抽打著火部位,比如濕毛巾。
其次,如果是褲子、絲襪等腿上不易脫掉的衣物先著火,須及時坐下或躺下。因為織物垂直燃燒的速度比水平燃燒得快,站立會助長火苗燃燒。
再次,如果頭發(fā)先著火,不要胡亂拍打,而是盡快找到濕毛巾或浸濕物把火“捂”下去。
最后,若周邊沒有滅火材料,應(yīng)快速趴或躺在地上,并盡量將著火點壓在身下靠地面處,使著火點因隔離氧氣而熄滅;若著火點不止一處,必要時打幾個滾來暫時鎮(zhèn)壓火勢,以爭取救援時間。
此外,朱洪亮呼吁,公共場所一定要配備滅火器,個人也要學(xué)會使用,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