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晴
寫作不能無病呻吟,總還是應當有感而發(fā)。然而“感”從何來?當從每日正在經(jīng)歷的生活中來。
“生活”是什么?生活指為生存發(fā)展而進行各種活動。也是人類這種生命的所有的日?;顒雍徒?jīng)歷的總和。廣義上指人的各種活動,包括日常生活行動、工作、休閑、社交等職業(yè)生活、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生活”的含義相當廣泛,每日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全在我們的生活范疇。“生活”是一個又一個場景,刻印成每個人獨特的生命軌跡,從而形成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感受——“感”?!案小睆乃伎肌吧睢倍鴣?,這恰恰是寫作的源頭——學會思考生活,才能寫出有自己獨特感受的好作品。
可是日常教學調研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們這樣的說法:現(xiàn)在的學生哪有什么生活?除了上課就是做卷子;我們的學生是農村學生,見識有限,城里人的生活他們沒見過;學生的生活只有讀書考試,沒有別的生活……每每聽到這樣的論調,作為一個語文教學的研究者,我深感變革教育觀念的艱難。網(wǎng)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資訊的傳播已經(jīng)到了我們無法回避的程度,這個世界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鋪天蓋地而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有時候我們都害怕資訊過多會干擾了我們的生活,不得不去粗取精,通過思考來篩選。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我們缺少的不是生活中的資訊,而是讓我們對生活進行沉淀、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不同生命各自的生活質量恰恰從對生活的思考而來。
作文教學,正需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學會思考生活。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得先從這一課開始。生活在如今這樣時代的人,誰能逃脫時代的影響?教師如此,學生亦然。一個關心時代生活的語文教師,他的學生絕不可能與生活隔離。也許學生的見識有限,但當他們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我們就要給他們打開一扇窗子,讓他們的眼界開闊起來、思維活躍起來——教育的啟蒙意義也在于此。教師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眼界,教師的思想引領著孩子的思想。這樣看來,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需要借助眾多的生活事件從思維方式上去影響學生,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才能引領他們寫出有獨特生活感受的好文章。
那么,該怎么入手去幫助學生呢?筆者以如下思考與讀者分享:
一、探尋生活事件背后的意義
生活事件每天都有,可是這些事件往往以其光怪陸離的表象與我們見面,我們看得到的大都是事件表象,很少能夠看得見它的實質。這就需要我們面對現(xiàn)象多問幾個為什么去探尋其本質,多從幾個角度切入去思考其不同的意義。
比如,“霧霾”現(xiàn)象。許多人只是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在如何創(chuàng)作搞笑的段子上,對霧霾現(xiàn)象及其相關的人和事冷嘲熱諷。可是記者柴靜卻通過自己的深入調查和深邃思考完成了一部專題片《穹頂之下》,對霧霾的形成原因追根溯源,對治理霧霾提出合理的建議??催^這部專題片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紛紛為她的社會責任感點贊。霧霾,就是現(xiàn)象,對這現(xiàn)象的憤怒、不滿,只能說是表面化的行為,而探尋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卻需要深入地思考。因為有了思考,才發(fā)現(xiàn)了霧霾形成的自然原因、社會原因,甚至發(fā)現(xiàn)了體制背后一些不為世人了解的真相。因為有了思考,才會有合理化的建議,才會將表達社會責任感的方式從抱怨改變?yōu)榻ㄔO,啟迪人們關注生存環(huán)境。因探尋本質而喚醒責任,這樣社會才可能有良性的、健康的發(fā)展。思考的意義即在于此。這是一個思考生活的典范。我們在柴靜的《看見》一書中讀到大量的案例,所有的社會問題都只是現(xiàn)象,經(jīng)過記者由“看”到“看見”的過程,了解這件事發(fā)生的原因,進而萌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愿望,甚至提出建議。因此,思考對于寫作的價值不僅僅是了解,更是喚醒。
每年夏季,各大城市的水患讓人心痛,在網(wǎng)友們發(fā)各種圖片笑稱“看?!钡臅r候,我們不妨從不同的角度多問幾個為什么。城市的排水設施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是工程技術的問題還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年年水患,為什么年年得不到徹底的解決?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城市的建設規(guī)劃怎樣設計更合理?智慧型城市如何關注百姓的生活需求?作為城市的規(guī)劃者是否應該往地下多看很多米,是否應該往未來多看很多年?……這些思考的價值恰恰在于讓學生懂得“生活在其中,思考便在其中”的道理,思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生活的大環(huán)境相似,但相似大環(huán)境下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樣,作文的質量就不一樣。要想作文寫得有“含金量”,必須經(jīng)過這樣苦苦思考的過程,在思考中選擇自己最有感觸的方面來寫作,探尋一個只有自己能領會到的主題。有了深入的思考,我們的表達才能變得有質量。
再如:人工智能。當李世石與AlphaGo人機大戰(zhàn)的時候,世界為之關注。各大媒體發(fā)表評論文章談論這一大事件,各抒己見。關注這件事情的學生自然可以讀到很多與之相關的好文章,見識到很多新穎的觀點,同時也應該有自己的思考。人機大戰(zhàn),這個新聞本身是個現(xiàn)象,而這個現(xiàn)象所能引發(fā)的思考角度卻有很多很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當大家都淹沒在“人工智能統(tǒng)治世界”的悲觀論調中時,我們能否通過學習、了解和思考讓人類從悲觀論調中走出來?“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雖然很強,但他是否就已經(jīng)達到可以取代人類的程度?“人工智能”的思考路徑與人類是否一致?還有多少人類具備的功能“人工智能”并不具備?人類的恐懼到底是來源于科技的進步還是來源于科幻電影的想象?當人類因為科技的發(fā)達越來越依賴于機器的時候,其社會交往能力在逐漸退化,人類真正應該恐懼的是什么?當人類被各種機器控制的時候,人類該為自己做些什么?……可以思考的問題很多,任何一點深入進去都可以作一篇好文章。而這些看似龐雜的思考過程恰恰是引領學生在思考中辨明方向的途徑。思考過程中也許還要查閱很多的資料,或印證自己的想法,或推翻已有的結論。另外,和同伴討論的過程,會讓自己的觀點越來越清晰。思考明晰了,表達就變得從容了。
上面提到的這些事件哪一樣不在我們的生活中?從現(xiàn)象入手,縱向挖掘進去,會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思考過程中找到自己有感觸的寫作方向,從而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文章。這樣的思維體操,能讓學生體會到思考問題的快樂。
二、思考生活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
生活事件的表象各不相同,但細細品來,其本質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些事情包含的道理往往有相通之處,這時就需要我們的思考從橫向上展開,去探尋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共通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fā)。
前不久,網(wǎng)絡上熱傳一段新聞:日本鐵道公司為一個偏遠需要上學的高中女生堅持運營一趟列車直至其畢業(yè)。這段新聞感動了很多人,網(wǎng)友們紛紛點贊。按常理,如果是乘坐人數(shù)比較多的車站和線路一般都會增開車輛,相對的乘坐人數(shù)較少的路線和車站可能就會被廢止,但這個車站和這趟列車的存在意義就只為了女高中生原田華奈同學一個人。這里面所包含的人文關懷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這樣的對人的尊重與關懷。從這個角度延伸,有人便聯(lián)想到了丹麥哥本哈根的“1.2米的垃圾桶”事件。公務員丹尼爾觀察到拾荒者在主街道的1.5米的垃圾桶邊撿水瓶的艱難狀況,寫報告建議垃圾桶降低0.3米以讓愿意自食其力的人得到應有的尊嚴。政府不僅采納了建議,還將垃圾桶設置為可翻轉型,甚至在旁邊配上專門的飲料瓶回收桶。有人感嘆道:“一個社會是否發(fā)達、是否美麗,不僅僅體現(xiàn)在那些富麗堂皇的輝煌建筑中,更體現(xiàn)在這些小細節(jié)里——一個人的車站,一米二的垃圾箱……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jié)里,我們看到了政府對弱勢群體的人性關懷。我想,不管在什么國界,人世間最美麗的風景,必定還是人情味吧!”這樣的思考,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在同一個道理上得到了融通,人們對事件的認識拓展了,思考也加深了。
同樣的,“一個人的車站”事件,如果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勝過一千種口號。有網(wǎng)友評論:一個國家怎樣對待他的孩子,孩子將來也怎么對待國家?!边@里的“孩子”,其實也是國家的子民。當我們看到原田華奈的鄉(xiāng)民們?yōu)樗堅?、除雪爺爺為鐵道公司點贊、眾多民眾去車站告別致謝等細節(jié)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是一種多么生動的教育!一個在尊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回報社會以什么,不言自明;一個懂得尊重的社會環(huán)境能滋長什么,無須贅言。由此也可以作對比,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大道理上,沒有實際的行動,無法令人信服;教育如果僅僅依靠學校或者家庭,是遠遠不夠的,在整個社會瘋狂追逐利益的大環(huán)境下,所有紙上談兵的教育都將化為泡沫。如此一來,兩種不相關的教育狀態(tài)在對比中發(fā)生了聯(lián)系,基于給孩子怎樣的教育環(huán)境的思考,讓眾多讀者開始反思我們可以為教育的大環(huán)境做些什么。
再換個角度,“一個人的車站”,看似一件小事,但其中體現(xiàn)的國民“對待小事的態(tài)度”卻是值得人深思的。從這一點進行拓展聯(lián)系,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民族在諸多小事上的精誠態(tài)度,的確是值得世界人民學習的。比如潔凈環(huán)境的營造:日本的垃圾分類很細,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大到人流量巨大的鬧市、小到偏僻街巷,都有細致的垃圾分類設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垃圾袋,處理好自己產生的垃圾;衛(wèi)生間的清潔工居然跪在地上擦地……再比如建筑工地的管理:所有零件在標準化車間里完成,從工廠里出來的樓梯帶有鋼筋,從工廠里出來的墻體就貼好了墻磚,施工現(xiàn)場仿佛搭建積木;如需現(xiàn)場焊接后澆混凝土,不允許留有殘渣;為防揚塵,搭起一層,包裹一層,正在施工的大樓就在“天羅地網(wǎng)”中靜靜“生長”……還有眾多的生活日用品,對產品細節(jié)的設計無不體現(xiàn)著對身體的愛惜、對健康的愛護……在小事上絕不以“小”對待,才會讓一個民族有真正意義上的“工匠精神”。這樣的聯(lián)想是有價值的,事物之間因發(fā)生聯(lián)系而得出結論帶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這樣的發(fā)現(xiàn)是更高層面的思考成果。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每一種發(fā)現(xiàn)都會讓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成長,理性地面對許多問題。
如果覺得前文的話題艱深,那么我們再說個輕松的,比如:《瘋狂動物城》的熱映。一夜間,朋友圈都被那只名叫“閃電”的樹懶刷爆了。網(wǎng)友們甚至制作了各種方言配音版本的視頻。哈哈大笑之余,是否可以思考一些問題:“迪斯尼”的動畫片為什么這么動人?除了高超的制作技術外,有什么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一個動畫片為什么能擁有不同年齡的觀眾?迪斯尼的動畫在故事構架和故事意義上有何特點?精致的動畫片需要在哪些細節(jié)上追求極致來征服觀眾?“童心”在迪斯尼動畫中的含義到底是什么?我們的動畫電影要贏得觀眾,除了技術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角度可以有很多,任何一個角度進去,都可以做縱向、橫向上的思考。喜歡迪斯尼動畫的孩子,可以從早期的《米老鼠和唐老鴨》開始研究,到鼎盛時期的《獅子王》、各種“總動員”等,直至近幾年復興期的《冰雪奇緣》等。無論是對比還是類比,當尋找到合適的比較點進行思考,學生感興趣的這些材料便可以得到靈活的運用,往往會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產生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思考的樂趣,從娛樂興趣點開始,在獨特發(fā)現(xiàn)點結束,學生怎會不喜歡這樣的寫作?學會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其實樂趣無窮。
沒有思考的生活是蒼白的,不懂得思考的人生是膚淺的。我們的寫作教育,不是要培養(yǎng)那些在文字上精心鉆營的砌字高手,而是要培養(yǎng)既會“看”生活現(xiàn)象又能“看見”生活本質的接地氣的人。寫作本就是沉淀生活、提煉思想的過程,寫作離不開生活,更離不開思考。精神豐盈,文章動人。
世間萬事,以萬種姿態(tài)示人,看似龐雜,實際上包含的道理很樸素。那些道理早就藏在在老祖先的留下的經(jīng)典里,當他們披上美麗的外衣分散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時,我們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將他們找出來。從此,我們的作文就有了意義,我們的生活也有了趣味。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