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
【摘要】“共同體”一詞不是一個專屬現(xiàn)代人的詞匯,相反,它恰恰是先民們的智慧的結晶。穿回浩瀚的史書煙海,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古老的東方大地,還是在古代希臘羅馬,不論是“共同體“這樣的表述,還是”天下大同“,都閃爍著這樣一種共同的智慧,及人類應當是一個命運相關的共同體。時至今日,人類文明的巨輪已經走得很遠很遠,而這樣一種需求卻顯得越來越迫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于當代人類,或者說對于今后的人類社會來說,有其現(xiàn)實的可能性。筆者將從技術、經濟和文化三個方面簡要闡釋這種現(xiàn)實的可能性。
【關鍵詞】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可能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是歷史的必然,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它的必要性之上,同時也是因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現(xiàn)實的可能性。
一、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技術基礎
科學技術,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全球各個領域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更加緊密,全球各個角落之間彼此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傳送交換而沒有任何的障礙,中國古人用“天涯若比鄰”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的親密無間,而在現(xiàn)在,技術上有太多的手段可以解決這樣一個時空限制的問題。其次,交通運輸能力的不斷地增強也使得位世界各地的居民相互之間的交往能夠暢通無阻。舉一個簡單的小例子,二戰(zhàn)時期的美國道奇汽車在路況良好的情況下世俗最快能夠達到100公里,而在電影《速度與激情5》之中現(xiàn)身的道奇汽車的時速可以達到280公里以上。如果這還不夠明顯的話,那么,中國的高鐵應該是有絕對的說服力。高鐵開通之前,從上海到南京最慢需要4個小時,而在高鐵開通之后,從上海到南京最快只需要一個半小時。
這些簡單的數(shù)據(jù)對比都在說明,技術上的不斷發(fā)展使人類超越回空限制的能力不斷地增強。技術上的保證是人類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先決條件,是人類構建命運共同體這樣一種設想的物質技術基礎。技術上的可能性使得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構想成為現(xiàn)實的可能。
二、世界范圍內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化是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物質基礎
全球化是當今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和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全球化首先是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市場產生于資本主義時代,但是不專屬于資本主義。眼前,人類可以想象的世界幾乎都包含在了這個的市場之中,每個人都是這個市場中的產品供應者,同時又是產品的消費者。
幾百年前的中國,是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tài),人們吃著自己種植的糧食,自己紡紗制衣,世世代代如此。但是在今天,中國的居民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可能穿著意大利的皮鞋,帶著瑞士的手表,開著德國的汽車。如果說這樣的生活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最簡單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在中國東部地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上,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好幾家肯德基的快餐店。同樣,在美國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穿著“中國制造”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你同樣也可以找到中國人開的餐廳,享用到很地道的中國味道。這是全球化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這就是世界市場,是全球化最生動的寫照。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也像是一個巨大的工廠,各國之間有著彼此密切的分工與聯(lián)系。世界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賴于這種分工和聯(lián)系的穩(wěn)定。這也是為什么克里米亞事件之后,國際油價和俄國盧布同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震蕩。
經濟上的相互往來無形之中就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彼此之間在不經意之中建立起了難以割裂的聯(lián)系。人們很難想象,如果中國取消了對外外貿一之后的世界世界是什么樣的,當然,也無法想象取消了對外貿易的中國將會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局面。
在全球化這各大市場之中,世界各區(qū)域之間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這是人類能夠實現(xiàn)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F(xiàn)代國家的交往遵從國家利益為先的原則,經濟貿易往來的不斷深化讓所有國家從中獲利,這是人類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最現(xiàn)實的利益所在。缺少了這樣一種基本的條件,人類命運共同的設想將會變成虛妄,成為“烏托邦”。
三、文化之間的相互交往是構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進器
全球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全球化的內容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僅僅只有經濟往來,最起碼的還有文化的交往。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像是經濟的交往,有很明確的數(shù)據(jù)和表現(xiàn)。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往往是伴隨著經濟的交往進行的,如影隨形,潛移默化,同時,影響卻可以足夠的深遠。過去,文化交往的只能往往會因此而被忽視,在當代,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文化交往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一個中國的孩子從小愛吃肯德基的快餐,很難想象這個孩子長大了之后會反對全球化。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伴隨著經濟往來的不斷頻繁和加深,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往交融也會越來越頻繁。這就意味著,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可以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和認同。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認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設想得以實現(xiàn)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條件的影響力可能會比經濟上的利益關切更加深遠,更加強烈。
經濟上的相互關聯(lián)并不是根本性的,但文化上的分歧確實一種根本性的分歧。文化上差異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很難預測在什么時候會爆炸。但是,一旦國家文化層面上產生深層次的分歧,這種分歧將會是致命的。人類社會進入現(xiàn)代時之后,這樣的事例也是屢見不鮮的。文化上的相互的了解和認同,是保證經濟上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得一個深刻的因素。文化上彼此了解,實現(xiàn)彼此之間的認同,就意味著彼此之間的能夠相互接納。同時,文化層面上達成的契合,也意味著各國、各民族之間存在著共同的理想追求。文化之間實現(xiàn)相互認同,會極大的推動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