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12-01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考查學生學習能力、閱讀理解力的最為簡單和可靠的方法不是考試,而是給他一份陌生然而適宜的閱讀材料,要他們直接朗讀。那些能夠讀的流利通順并且富有語感的,必定就是具備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的。
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讓學生在朗讀中領會內(nèi)容、體驗情感、陶冶情操。朗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課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談談心得:
1 教師的范讀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是對學生朗讀指導的最好引領。學生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并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
2 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托。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文章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敝^之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 朗讀目標要明確、具體
朗讀不是亂讀、濫讀,更不是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朗讀前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學生初讀前,教師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子,讀通讀順課文。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問題如: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對于美讀,不僅應要求學生讀準語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還應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氣勢,并把握朗讀的速度,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程度。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語境,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對于分角色朗讀,應要求學生讀出人物個性。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足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如果是個別朗讀,還應為其他學生布置任務,使他們邊聽邊思考。如果是集體朗讀,則要求學生讀的整齊而有氣勢。
4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以豐富的感情和生動的講述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氛圍,感染學生,以情激趣,以情動人。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先聲情并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學生立刻被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采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5 朗讀形式靈活、多樣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師生賽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采用個別讀,默讀,有利于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jié)課中,教師可采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jié)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chuàng)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6 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我們知道,要把一篇文章讀得聲情并茂、入情入境,首先需要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與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才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表現(xiàn)出來。但朗讀是一項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活動。朗讀技巧的習得、掌握和運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通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反復訓練才會熟能生巧。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朗讀技巧訓練是必要的,如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和故事情節(jié)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于描寫突然發(fā)生變化、著急、遇到危險,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現(xiàn)高興、喜悅、贊美的句子,讀時音調(diào)略高,聲音響亮;對于描寫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要讀得語氣舒緩、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喪,傷心的語句可讀得低沉、緩慢一些;把最能體現(xiàn)句子意思的詞語讀得重一些。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么讀,應結合文章內(nèi)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讀《翠鳥》的第一自然段,應讀得稍慢、輕柔些,讀出翠鳥外形的美麗、可愛。但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應讀得適當快一些,而且把描寫翠鳥動作的詞語讀得重一些,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總之,朗讀作為最基本的語言訓練活動,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注重朗讀,強化指導,使學生陶醉于文學作品構建的藝術王國,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自己的情感:有時是會心的微笑,有時是傷心的哭泣,有時是痛心的激憤,真正達到朱熹所說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