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需要靠近生活,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將英語帶入并且融入每個孩子的生活中,成為他們語言的一部分,這樣才能在實際中體現(xiàn)英語的真正價值之所在。而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如何把課堂教學和小朋友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課堂的熱身、導入、操練、提升和作業(yè)五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生活化教育,真正讓孩子在生活中學英語,在生活中用英語。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生活化教育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工具。而小學英語作為英語的啟蒙階段,承載著很多小朋友的很多夢想和對國外知識的渴求與探索。所以,我認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將英語真正帶入并且融入每個孩子的生活中,在實際中體現(xiàn)英語的真正價值所在,這才應該是英語學習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 “為生活而教育”。那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新性,使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語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認識所學知識的作用與意義。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呢?
一、熱身生活化
每堂英語課的熱身尤為重要,它關系著這一節(jié)課到底能吸引多少孩子的注意力,能體現(xiàn)多少語用的價值,能重現(xiàn)多少知識的運用場景。作為教師,我會先以學生為中心,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整體安排,然后才開始設計不同的熱身形式與模式,并會抓住時機逐步滲透后面要學的內(nèi)容。
對于一年級剛接觸英語的小朋友而言,任何單詞和句子都是新鮮的,也是極易記憶的。他們所能掌握的知識遠遠超過書本所要求教授的,我常會不斷嘗試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加入更多口語化、生活化、實際化的語言,幫助學生真正用到實處。例如,在教授了 Good morning to you這個句型和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之后,我利用不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改編歌曲,如實際上課時間為下午則改成《Good afternoon to you》,如果是晚上回家對爸爸媽媽則唱《Good evening to you》,歌曲里的人物也隨之改變,還配上了各種動作,學生十分喜歡這種唱唱演演的形式,自然也能更好地明白每個句型在生活中的具體用法。
二、導入生活化
現(xiàn)在全新的小學英語課本主要圍繞數(shù)字、顏色、時間、天氣、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人物、節(jié)日等進行單詞句型操練。這些都莫過于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都很容易將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就是陶行知一直推行的“生活教育”,學生能真正把英語運用于實際中。而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更多真實的場景,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更好地適應生活、獲得經(jīng)驗、得到發(fā)展,也讓英語能回歸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1.真實場景導入。3A新教材 Unit 4同樣的課題My family,是在介紹家人,重點在于歸納句型This is my …并從整體幫助學生理解。而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都用到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從自己的生活入手,讓學生通過了解我的家人而更清晰直白地明白句型的用法,我還增加了兩個新詞“Mr”與“Mrs”來描述我的父母。從外國人的姓與中國人的姓的區(qū)別中,讓學生學會運用單詞來描述自己的家人。這樣的導入讓學生一下子覺得與教師拉近了距離,也能清楚明白如何正確介紹家人。
2.歌謠形式導入。在三年級上冊老教材Unit 9 On and off這一單元的導入中,我加入了一個chant:Open, open, open your books. Close, close, close your books. Off, off, take off your coats. On, on, put on your coats. Jump, jump, jump three times. Run, run, run to the house! House, house. Go! Go! Go! 并配上歡快的節(jié)奏,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一邊做動作,一邊chant。open, close, take off, jump和run,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以兒歌的形式回歸了生活。
3.故事情節(jié)導入。小朋友都十分愛表現(xiàn)自己,雖然接觸的英語不多,但是他們很愿意展現(xiàn)所學知識。我在教授并回顧服裝類單詞和句型Can I help you?時,正值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于是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創(chuàng)設了故事場景:為動畫人物麥兜和美羊羊買衣服。學生都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模仿爸爸媽媽去商場買衣服的情景操練句型。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經(jīng)歷來導入英語對話非常有助于提高二年級小朋友的理解能力。
三、操練生活化
我們教師在設計操練環(huán)節(jié)時應做到趣味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相結合,這樣不但使語言學以致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能使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生活,有利于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三年級的新教材對于一二年級已經(jīng)學過兩年英語的學生而言,相對比較簡單,尤其是Story time的呈現(xiàn),句型量增加了,但內(nèi)容卻與一二年級重復,學生很難集中精神去操練句型。對課文的表演,也不是很感興趣。突然有一天,某學生說表演課文就像是拍電影。Bingo!于是,我買了一塊場記板,請學生當導演,創(chuàng)設真實的拍戲場景,教會學生用“Action”與“Cut”,如實評價每一組的表演,中場有學生忘詞,導演可以喊“Cut”,NG次數(shù)不能超過3次。這樣一來,學生立馬被調(diào)動起來,踴躍參與,表演的效率提高了,自然對句型的理解也到位了。
四、提升生活化
教師,是學習的引領者,應該讓每堂課的知識從機械型操練提升到運用型理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教授知識的用意,體現(xiàn)英語的實際運用性。我會收集一些相關的國外風俗、節(jié)日、習慣,適時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國外知識,而不是局限于書本的空談。有時我也會利用歌曲、動畫等形式,活躍氣氛,然后挑選一些知識作為補充,寓教于樂。這樣的做法,既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又能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五、作業(yè)生活化
我經(jīng)常布置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把所學的內(nèi)容表演給家長看;每天聽錄音,聽英語兒歌歌曲,評比選出班級里的“英語小博士”、“模仿大王”;為學習用品、生活用品貼標簽。學生為達到美觀這一目的,他們書寫標簽、設計標簽時就會非常用心,這樣既幫助了學生記憶單詞,又提高了書寫水平;我還讓學生收集、摘抄英文商標、中英文廣告,制作英語小賀卡,并用英語進行描述,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小朋友已經(jīng)在構思英語小作文了,對于今后的書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一切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英語也不例外。陶行知先生說:“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它們是一個現(xiàn)象的兩個名稱,好比一個人的小名與學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彼倪@段話一直鞭策著我,所以在不斷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我我會從不同的英語課堂環(huán)節(jié)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努力建立學生“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橋梁,讓學生在兩者之間暢通無阻,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
參考文獻:
[1]上海市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S].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陶行知論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