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周末,我去明月山游玩。休息時,聽到一位大媽一走出廁所就開始大聲地抱怨:“哎呀,這廁所太臟、太臭了。”她一邊大聲嚷嚷著,一邊走向旁上的水桶,舀水洗手。
洗干凈手后,大媽找了個休息的地方,從包里掏出了一包瓜子,開始嗑了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地上便鋪上了一層瓜子殼。這時,走來了一個打掃衛(wèi)生的工作人員。
“瓜子殼不能隨便丟在地上?!惫ぷ魅藛T對大媽說道。
“不丟在地上我丟哪兒?!?/p>
“你可以先用塑料袋裝著,等下丟到垃圾桶去。”
“為什么要我自己去丟,而不是你來打掃,你難道拿著工資不干活嗎?”大媽尖銳地指責道,“廁所那么臟都不沖一下,居然還來說我?!痹瓉泶髬寣εK廁所的怨氣未消,為了刁難打掃衛(wèi)生的工作人員,她隨手把一個包裝袋丟到了山谷里。
于是,他們倆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一言不合就吵架”的鬧劇。
伶牙俐嘴的大媽毫無懸念地贏得了這場爭吵,可是旁人卻都把她看成了失敗者。不過我們可別因為能分辨這場爭吵的是非而得意,這只不過是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罷了。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表現(xiàn)得跟這個大媽差不多。
在商場的衛(wèi)生間里,洗完手后,我們是不是有過隨手把水滴甩在地上的舉止,完全無視公共環(huán)境的整潔,也不管他人會不會因為踩到濕滑的地面而摔倒?我們穿得干凈整潔,卻把垃圾、煙頭隨手一扔;我們跟父母說,有錢了,帶您二老下館子吃好的,卻在飯店大罵服務員;我們告訴孩子,爸換新車了,帶你去兜風,卻在斑馬線上與行人搶路。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擁堵路段,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空子就鉆、有便宜就占,只要自己方便,管他別人急閑……
我們的內心總有一種想突破規(guī)則的小沖動,當這種小沖動不受道德的束縛時,就會產生“一言不合就吵架”“一言不合就發(fā)飆”“一言不合就動武”等形形色色僅因“一言不合”這么簡單的理由而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
這樣的沖動與任性還不都是因為圖一時痛快,因為自己自私?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痛快會給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
為了去撿大媽隨手往山谷丟下的垃圾袋,那個打掃衛(wèi)生的工作人員在爬下山谷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在陡峭的山谷里翻了好幾滾,頭破血流。
工作人員只是擦破頭皮而已,沒啥大礙。好吧,那我就再講一個事實:2015年國慶黃金周,發(fā)生了一件因為應急車道被堵導致孕婦流產的事,一個還未出世的孩子就因為“一言不合就把車開到應急車道”而被堵在了來到這個世界的路上。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知道大家都想做個體面的人,無非是因為我們有時候身陷迷局,忘了初衷,才展露了自己“人性本惡”的一面。
一言不合就哭、就鬧、就上吊,這絕對是不可取的。一言不合且三思吧。當局者,多想想孔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誨;旁觀者,也別忘了《弟子規(guī)》里的警言:“ 見人善,即思齊??v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p>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環(huán)境,我們才可以做一個體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