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蕾
摘 ?要:古漢語詩歌中疊詞的翻譯不容易把握,這些疊詞不僅可以增加詩歌的外在形式美和音樂美,同時還是表現(xiàn)詩歌內(nèi)在感情的重要載體,在翻譯過程中只有對其充分把握才能更好表達出詩歌的內(nèi)涵。詩歌翻譯中有不同的理論,也有不同的翻譯方法,本文對詩歌翻譯中直譯法和意譯法以及其他的翻譯方法做了介紹,這些翻譯方法合理利用能對詩歌中疊詞的翻譯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關(guān)鍵詞:詩歌翻譯理論;古漢語詩歌;疊詞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1
中國古代漢語自有一套體系,也具有一些獨特特征。在古漢語詩歌中出現(xiàn)有很多疊詞,這些疊詞在增加詩歌美感、表達作者感情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由于古漢語詩歌中的疊詞的意義跟整個詩篇緊密相關(guān),且能突出詩歌的意境,不能將其獨立開來。這也給疊詞的翻譯帶來了困難,如果翻譯不當(dāng)會嚴重影響詩歌的表現(xiàn)力。有專門的詩歌翻譯理論對詩歌翻譯提出了指導(dǎo),遵照這些理論,可以更好開展古漢語詩歌中疊詞的翻譯。
1.古漢語詩歌中疊詞的特點
古漢語詩歌中有大量的疊詞,這些疊詞的存在極大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使詩歌在音韻、意境、感情的表達上具有了更大的張力。疊詞有幾種主要的類型,常見的有AA、ABB、AABB,在這三種類型中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是AA類型。比如《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氓之嗤嗤,抱布貿(mào)絲”等等。AA類型的疊詞在詩經(jīng)中大量出現(xiàn),這些疊詞在句中的作用不盡相同,有的是擬聲詞,有的是表事物狀態(tài),起修飾的作用。在后代的五言詩、七言詩、詞等詩歌中疊聲詞也大量出現(xiàn),比如《古詩十九首》中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等。疊詞的運用也成為古代詩歌中的一個語言特色。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到這些疊詞跟詩句意思整體緊密相關(guān),不能把這些疊音詞跟詩句孤立開來。另外這些疊詞也充分顯現(xiàn)了詩歌的音樂美,在控制詩歌節(jié)奏上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疊詞在詩歌中的這些特點和其在詩歌中的重要作用給詩歌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運用正確的詩歌理論對詩歌翻譯加以指導(dǎo),使詩歌的意思能更完整表現(xiàn)出來。
2.疊詞翻譯理論
對于古漢語詩歌中疊詞的特點,在翻譯中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翻譯方法和翻譯理論。比較常見的有直譯、音譯,以及嚴復(fù)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原則,這些方法和理論對詩歌翻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張直譯的翻譯家認為詩歌的外在美不可或缺,詩歌的工整特點對古詩詞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樣的翻譯方式可以把詩歌的外在形式美充分體現(xiàn)出來,但是不容易體現(xiàn)出詩歌的意境美感。另外一種是意義,這樣的翻譯方式不拘泥于詩歌的外在形式,翻譯家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語言特點對詩詞中的疊詞進行合理變換,使詩歌的原有意思能夠充分完整的表現(xiàn)出來。主張這種翻譯方式的翻譯家許淵沖提出了“三美”論[1],即詩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這三者中他主張把意美放在首位,其次是音美、和形美。另外嚴復(fù)也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嚴復(fù)是接受西方思想較早的學(xué)者,通過翻譯他把國外的理論引進中國,把中國的一些著作傳播出去,他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中“信”表示要忠于原作,“達”表示要把詩歌原有意思表現(xiàn)出來,“雅”表示翻譯時翻譯要得體,能體現(xiàn)出詩詞的意境。這幾種翻譯理論各有優(yōu)劣,在具體使用中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實際翻譯要求和翻譯的語言特點進行翻譯,使詩歌原有意思充分表現(xiàn)出來。
3.古詩詞中疊詞翻譯實例
運用不同的翻譯理論翻譯古詩詞有不同的翻譯效果,運用直譯的翻譯方法翻譯時在有的情況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歐陽修的一首《蝶戀花》中的詩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這句詩歌通過疊詞的使用準(zhǔn)確的把暮春時節(jié)柳樹繁茂的情景生動表現(xiàn)出來。對于這句詩許淵沖在翻譯時運用了直譯的方法,他翻譯為“Deep, deep, the courtyard where he is, so deep./Its veiled by smoke like willows heap on heap,/By curtain on curtain and screen on screen./Merry making./From my tower his trace can be seen.”,這樣的翻譯,在翻譯時韻壓的比較好,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詩歌中的意境美,譯文中對詩歌的節(jié)奏感也有把握的很到位。
意譯的方法在詩歌翻譯中也被用到,這種翻譯方法能夠把詩歌的內(nèi)在含義充分表達出來,讓人充分感受到詩歌的內(nèi)在感染力。比如姜夔的《踏莎行》中的“燕燕輕盈,鶯鶯嬌軟”,運用意譯翻譯時可以翻譯為“My love graceful and slim/in sweet and soft voice”,在這句詩中“燕燕”和“鶯鶯”實際上是人名,翻譯者在翻譯時運用意譯的方法比較靈活的翻譯成了“my love”跟原意較為吻合。還有其他多種翻譯方法和翻譯理論在翻譯實踐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準(zhǔn)確表達詩歌意思發(fā)揮出了良好的作用。
結(jié)束語:
有的學(xué)者提出詩歌是不能進行翻譯的,這句話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也有一定意義的。因為不同語言的詩歌帶有不同語言的特點,同時跟使用這種語言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guān),當(dāng)把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詩歌用本土語言之外的其它語言翻譯時就會丟失掉原有語言的獨特美感和獨特含義。
參考文獻:
[1]齊冰.淺談古詩英譯中的疊詞翻譯[J].校園英語, 2015,(18):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