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作品《青青的櫸樹》是韓國六十年代女性作家姜信載的短篇小說。該小說代表著感性、感情與自然,打破了以理性、道理與文化為中心的男性小說的主導地位,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風貌。筆者選取這篇六十年代少有研究的短篇小說,力爭通過對其敘述方法的分析展現(xiàn)韓國六十年代富有感性的細膩的女性小說風采。
關鍵詞:青青的櫸樹;姜信載;敘述方法;韓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01
一、背景
韓國的近代小說可以分為多個階段,20世紀初的開化期小說、二十年代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三四十年代的現(xiàn)代主義小說以及50年代的戰(zhàn)后小說等等。從20世紀初到五十年代的小說已被廣泛研究,然而六十年代的小說研究相對不充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六十年代的小說流派沒有之前明顯。但是六十年代的韓國,以姜信載為首的女性作家描寫女性的思想和感情,成為與當時的男性作家齊肩的六十年代代表作家,與樸景麗、孫素熙、韓戊淑一起為解放后女性作家在文壇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作品《青青的櫸樹》是韓國六十年代女性作家姜信載于1960年1月在《思想界》上發(fā)表的短篇小說。該小說代表著感性、感情與自然,打破了以理性、道理與文化為中心的男性小說的主導地位,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風貌。
筆者選取這篇六十年代少有研究的短篇小說,力爭通過對其敘述方法的分析展現(xiàn)韓國六十年代富有感性的細膩的女性小說風采。
二、敘述方法分析
該小說出場人物不多,故事情節(jié)也很簡單,但是作者通過“我”的心理描寫以及大量的對話將主人公細膩的情感描寫出來,同時這也與作者運用的敘述方法有很大關系,比如,敘述視角、非凡的情感描寫以及空間變化描寫的簡介描寫等等。通過這些手法作者將花季少女對愛情的彷徨、絕望以及希冀的細膩感情表現(xiàn)出來,為我們譜寫出一曲清新的青春之歌。
1.第一人稱視角
該小說能將細膩的感情流露,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的視角,通過“我”最直接的表達,讓我們直觀了解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跟著女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
“我一動不動地坐在桌子前面,他漸漸走進我—每當這個時候,我可以預先準確地預測到他的表情,甚至情緒?!?/p>
這是小說前邊部分的一段話,通過女主人公“我”的視線我們可以看到“我”眼中的“玄奎”的樣子。作者運用第一人稱恰當?shù)貐f(xié)調人物心理與外部事件,將女主人公對哥哥的感情利用內心獨白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使作品更具藝術性。
通過第一人稱的敘述,作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將女主人公的心情、感情表達出來,讀者也可以通過女主人公的心理更切實地感受作品人物的情感,讀者也跟著女主人公一起心動、傷心和高興。但第一人稱描寫也有弊端,那就是雖然可以細膩描寫女主人公的心理,卻不可以了解其他人物的心理,我們只能通過女主人公的角度觀察其他人物的行動,并和女主人公一起猜測其他人物的心理。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會和女主人公一起苦惱,產(chǎn)生好奇心,期待以后劇情的發(fā)展。
2.由視覺到嗅覺到觸覺的感覺變化描寫
以淑姬的媽媽和玄奎的爸爸結婚為契機,淑姬和玄奎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必然是從視覺上產(chǎn)生對對方的第一印象,這時兩個人的距離是最遠的。然而自從馬修李帶淑姬到首爾和玄奎一塊生活開始,淑姬感覺到“他身上總是散發(fā)著肥皂的清香”,這時淑姬已經(jīng)開始通過嗅覺來感受玄奎。這說明兩人的距離在一步一步拉近。之后,通過玄奎朋友給淑姬寫情書事件后,兩人確定戀人關系,手牽手并擁抱,這已經(jīng)發(fā)展到觸覺的階段,兩人的關系已密不可分。作者通過“視覺-嗅覺-觸覺”一步一步發(fā)展的感覺描寫手法逐步拉近男女主人公的距離。隨著雙方距離的縮短,兩人感情也越來越強烈。因此,該作品并沒有通過事件發(fā)展的順序來描寫,而是通過感覺的變化來描寫,給人新穎、眼前一亮的感覺。
3.空間描寫
本文的第一句話是“他的身上總是散發(fā)著香皂的清香”,這是作者運用倒敘的手法。“他”是誰,為什么要說他的身上散發(fā)著香皂的清香,這種種問題讓讀者感到很疑惑,并為尋找答案產(chǎn)生了繼續(xù)閱讀下去的興趣。為了給讀者交代,作者在小說的中間部分闡明了“我”和玄奎的關系、“我”的媽媽和玄奎爸爸的關系。
本小說的空間構造是“淑姬的房間—空地—泉水池—樹林—外婆家后山”。隨著場所的擴展,淑姬和玄奎兩人感情的濃度也在一步一步加深??臻g的移動意味著兩人感情的發(fā)展。小說是由起承轉合構成的,除了“志秀的情書事件”“淑姬出走外婆家”“玄奎到外婆家尋找淑姬”分別對應了“危機”“高潮”“結尾”,本小說的發(fā)端和展開不明顯。所以從空間的角度理解該小說更自然一點,更印證了愛情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歷經(jīng)磨難才能達成的,并且愛情會讓人變得成熟的道理。
三、結論
本小說與以往小說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從女性的角度進行描寫,同時運用空間移動的方式進行敘述。這兩個特點以一種女性的溫柔語調向讀者訴說一個關于青春和懵懂愛情的故事,給人以新鮮感。同時作者將女主人公的心理以內心獨白的方式娓娓道來,并將作品人物的內心心理和外部事件有機結合,使作品更具藝術性。雖然不能說該作品的心理描寫是最好的,但該小說活用了感覺描寫,這將女性小說的藝術性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上所述敘述方法都只為一個目的。通過第一人稱細膩的心理描寫、隨空間移動而加深的感情描寫以及對感覺的變化描寫都是為了表達主人公的感情以及提高小說的藝術性。作者企圖打破男性作家主導的文壇現(xiàn)狀,展現(xiàn)了韓國小說嶄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韓國古典小說閱讀-<青青的櫸樹>》,humanist. 2006.09.18.
[2]《青青的櫸樹》斗山百科.
[3]金裕貞.《山茶花》[M].權赫律,譯.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1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