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摘 要:本文從蕭紅的小說《生死場》對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描述入手,分析了來自歷史、時代、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踐踏,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劇命運的深層社會根源,并對這部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對女性群體生存和權利的關注進行了深入解讀,對其現(xiàn)實意義進行思考。
關鍵詞:蕭紅;生死場;女性;生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01
創(chuàng)作于1934年的《生死場》是女作家蕭紅的成名作,小說以九一八事變前后的一個偏遠東北農村為背景,描述了那里的人們特別是女性的悲慘生活和境遇,小說深刻獨到的女性視角,讓我們對舊中國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思考。作為北方為數(shù)不多而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蕭紅的這部小說在當時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使她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女作家,也奠定了她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中的地位。
當我們今天再重讀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夠被其背后所流露出的對女性生存權利與生存狀態(tài)的控訴與吶喊深深震撼。關于女性權益與尊嚴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同西方國家相比,更多的東方女性仍然生活在被奴役和被壓迫的狀態(tài),這種壓迫只有少數(shù)是顯性的,更多的則是源于精神和心靈上的隱性奴役。因此,《生死場》帶給我們的思考絕不僅限于那個特殊的年代,而是具有更為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艱難的鄉(xiāng)村生活與民族危亡并存的動蕩年代里,在女性自身的屈辱與國家民族的屈辱交雜在一起的復雜情感洪流中,作者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稱不上是故事的故事,作品中似乎沒有太多曲折、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我們卻被那一幕幕如同電影特寫鏡頭一樣的場景震撼著、撕裂著,女性成為男性的玩物與奴隸,懷孕、分娩、死亡……原本應該是人們向往的美好的愛情、親情,在這里都變成了冷漠與扭曲的悲涼。女性的尊嚴被踐踏,正如我們的祖國被外來入侵者踐踏一樣,交織成為一部血淚的歷史。
一、成為男權社會的附屬物,女性的生存如同動物般的屈辱
小說中經(jīng)常運用描寫動物的狀態(tài)來比喻人的生存狀態(tài),“鄉(xiāng)村女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痹谏婢秤霰揪鸵呀?jīng)十分艱難的舊社會偏遠農村,人們像奴隸一樣辛苦而卑微地活著,而女人們則是奴隸的“奴隸”,她們原本懷著對愛情和生活的憧憬而走入婚姻,卻一個個地淪為男性的性奴隸和發(fā)泄工具。金枝懷了成業(yè)的孩子,卻沒有得到成業(yè)的關愛和憐惜,反而成了他泄欲的工具,后來女兒早產(chǎn)并被摔死,為金枝的悲劇命運添上了濃重的一筆。男人對女人沒有所謂的“愛”,而只有奴役和欺凌,甚至對剛剛出世的生命都可以隨意踐踏。在男權社會的欺凌之下,女性的人權和生存權都沒有保證,擔負著生育和繁衍后代這樣神圣而艱巨使命的女性,卻只能像村里的豬和狗一樣,忙著生產(chǎn)。生育對她們來說是被動的、恐怖的、血腥的,她們在極度的痛苦和死亡中掙扎,這就是作為“奴隸”的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
二、女性生存悲劇的雙重根源:社會的壓迫和自身的不覺醒
原本既溫柔又美麗的月英在丈夫的冷漠和折磨之下,變成了怪物,眼睛和牙齒都變成了綠色,最終只能悲慘地死去,連個收尸的人都沒有。生活的磨難已經(jīng)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傷痛,而這些女人們卻要面對生活和男性社會的雙重重壓,她們雖有怨恨,卻很難尋找出路。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金枝選擇了出走,本以為可以擺脫日本人的凌辱,卻又落入了自己同胞的魔掌,被流氓欺凌,金枝萬念俱灰,卻連出家為尼的路也走不通。作者把女性的屈辱生存狀態(tài)放在國難當頭的背景之下,就更增加了這一主題的深度和悲壯感,其實即便是現(xiàn)今的社會,也有許多的女性因為愛情和婚姻而迷失了自我,失去尊嚴,成為被奴役的對象,屈辱地活著,她們的悲劇并不亞于月英和金枝。女性自身對愛情和尊嚴的態(tài)度,往往會決定她們的命運。
三、雖然抗爭的過程曲折而漫長,但只有覺醒和反抗才是出路
在小說中眾多的女性掙扎在苦難、屈辱和死亡邊緣的時候,我們也偶爾能看到些許溫暖和光明,小說中的王婆就是這樣一個能給我們帶來些許慰藉的人物。命運的多舛并沒有磨滅王婆善良的天性,她用堅韌與忍耐來面對生活的殘酷,用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豐收,她還無私地去幫助他人,幫助被人嫌棄的月英。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無聲的抗爭和反抗,這也是中國勞動婦女堅韌性格的寫照,然而,這樣的抗爭遠遠不能改變女性的境遇和命運。金枝的出走也是一種反抗,雖然最終她又被迫返鄉(xiāng),沒有找到出路,但是金枝還活著,作者雖然也沒能給出答案,但反抗和抗爭是必須經(jīng)過的過程,只有覺醒和抗爭才能改變女性的命運。
總之,蕭紅在《生死場》中給我們展現(xiàn)的畫面是驚悚而震撼的,在男權至上依然存在的時代,當眾多的女性還沉浸在對男權的仰慕與幻想中時,作者給我們的帶來的反思和吶喊是深刻、絕望而又充滿希望的,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女性的尊嚴、權利與生存狀態(tài),去思考、去抗爭,這也是這部作品的現(xiàn)實價值和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李霞.茫茫大地生死場——試論蕭紅的女性意識[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11(01).
[2]鄧益.女性世界低矮的天空——蕭紅《生死場》底層農村婦女的生存困境與婚姻悲劇[J].小說評論.2011(S1).
[3]李雪梅.《生死場》: 荒涼鄉(xiāng)土中女性的暗夜與曙光[J].消費導刊. 2010(07).
[4]李志紅.《生死場》: 女性生命世界里悖論的悲哀[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5).
[5]董玉芝.從女性視角解讀蕭紅《生死場》中的女性悲劇[J].名作欣賞.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