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焰
摘 ?要:美國著名小說家、詩人與文學批評家埃德加·愛倫·坡是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之一,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說。愛倫·坡深受哥特主義風格的影響,在其短篇小說作品中貫穿著恐怖與死亡主題,追尋一種深入內(nèi)心的恐懼美感與死亡式的解脫。本文首先對其小說作品進行了探究,然后對愛倫·坡小說的死亡主題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愛倫·坡;小說;主題;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01
引言:
埃德加·愛倫·坡(EdgarAllanPoe,1809-1849),19世紀美國著名作家,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之一。他一生坎坷,諸多磨難,這些經(jīng)歷為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基礎。
一、愛倫·坡小說作品概述
愛·倫坡開創(chuàng)了美國偵探小說和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先河,他的作品甚至可以與馬克·吐溫相媲美。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說,其主要作品包括:《黑貓》、《莫格街兇殺案》、《梅岑格施泰因》、《跳動的心臟》、《紅死病的化妝舞會》、《麗姬婭》、《厄舍古屋的倒塌》等。由于深受哥特風格小說作品的影響,愛倫坡的這些短篇小說作品大多奇異詭譎,怪誕夸張,充滿著恐怖的氛圍,又渲染了諷刺的效果。
二、愛倫·坡小說的主題——死亡
可以說,愛倫坡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充滿了猜疑與爭議。從1832年愛倫·坡發(fā)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梅岑格施泰因》直至1849年去世,他累計創(chuàng)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說,雖然這些短篇小說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具體內(nèi)容不同,可是這些作品中都充斥著恐怖、怪誕和死亡,他對死亡的關注已經(jīng)貫穿了整個小說創(chuàng)作的過程。很多作品從場景到氛圍都籠罩在恐怖和神秘之中,比如《黑貓》,敘事背景十分神秘,又有一絲詭異,尤其是小說結尾處,主人公“一時頭腦發(fā)昏”,拿起棍棒敲起了那堵磚墻,在敲擊之后“聽得墓冢里發(fā)出一下聲音!——一下哭聲,開頭甕聲甕氣,斷斷續(xù)續(xù),像個小孩在抽泣,隨即一下子變成連續(xù)不斷的高聲長嘯,聲音異常,慘絕人寰——這是一聲哀號——一聲悲鳴,半似恐怖,半似得意,只有墮入地獄的受罪冤魂痛苦的慘叫,和魔鬼見了冤魂遭受天罰的歡呼打成一片,才跟這聲音差不離”,在拆掉那堵墻之后,發(fā)現(xiàn)了妻子的尸體和“誘使我殺了妻子,如今又用喚聲報了警”的那只“可怕的畜生”。像這樣恐怖與死亡的主題,在坡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而且成為了他小說中不變的主題。或許是與早期的經(jīng)歷有關,坡對于死亡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感受。
三、對愛倫·坡小說死亡主題的解讀
(一)哥特式死亡主題的內(nèi)涵
坡深受哥特小說的影響,他巧妙地運用了哥特小說中黑暗、神秘、詛咒、幽靈、復活等元素,對這些元素進行了審美特質(zhì)的重組,在日常的生活中設置了諸多恐怖情節(jié),營造了神秘的氣息。縱觀坡的短篇小說,對于死亡主題的突出可謂是爐火純青。他的作品中,死亡可以分為兩類:步入死亡與超越死亡。步入死亡是人們由于謀殺、自殺和疾病三種途徑而一步步逼近,最終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超越死亡是人們雖然身處死亡絕境,卻通過逃生、重生而再次獲得生存的權利。
(二)死亡主題的表現(xiàn)
小說《麗姬婭》中,主人公麗姬婭身材修長,飄飄若仙,精通多種語言,擅長數(shù)學和物理,可謂是一位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姑娘。她與“我”兩情相悅,卻紅顏薄命,得了不治之癥。在與“我”傾訴衷腸之后,她終究撒手人寰,在故事的結尾,卻又成功復活。在小說中,麗姬婭步入死亡,又超越死亡,表現(xiàn)了小說的死亡主題。
《黑貓》的故事充滿了死亡的恐怖氣息,讓人感受到了神秘與詛咒。主人公是一個善良溫順的人,卻由于醉酒殘忍地殺死了心愛的黑貓。后來他帶回一只來歷不明的貓,卻發(fā)現(xiàn)它像極了自己殺掉的那只。在預備殺死這只貓的時候,主人公卻鬼使神差地劈死了妻子。最終,警察在砌著妻子尸體的墻里發(fā)現(xiàn)了妻子的尸體和那只張著血盆大口的貓。這個小說的死亡主題貫穿了始終。
(三)死亡主題的隱喻剖析
1.人世間生生死死的循環(huán)
佛教有“輪回”之說,是說人死后會經(jīng)輪回而重回世間。愛倫·坡認為一切生命最終都會消滅,而在消亡后也會重生,因此在他的小說中的死亡主題也便意味著人世間生生死死的循環(huán)。
2.對抑郁靈魂的救贖
愛倫坡寫死亡并不僅限于死亡,而是對于死亡之美的不懈追求,他認為死亡是人類擺脫痛苦的方式,“當那些人過于走出倫理的邊界,犯下不可饒恕的罪惡,他用死亡做懲罰來維持他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對愛倫坡來說,死亡是對抑郁靈魂的救贖,同時也是一種重生與涅槃。坡不僅僅是死亡的描述者,更是人類外部困境與心靈困境的記錄者與探求者,有些時候外部困境與內(nèi)部困境合二為一,人的抗爭與死亡有了更深的隱喻。
四、結語
愛倫·坡的經(jīng)歷使他有著超越常人的智慧與體驗,因此對于生死他也是有著不同的感受。在他的小說中,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藝術審美彰顯了他的與眾不同,死亡主題加強了其作品的深度,同時也對后來的文學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影響到了英國的唯美主義、法國的象征主義,對我國偉大的作家、思想家魯迅先生也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曹曼.愛倫·坡死亡主題的內(nèi)涵讀解[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陳汝冰.愛倫·坡短篇小說死亡主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