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摘 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他們不能自出的選擇想要學習的對象,而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因此造成從小就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無論是在幼兒教學活動,還是在中學課程的學習中,這一問題是始終存在的。尤其是幼兒的美術教學,教師在指導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適當的對教學方式予以轉變,從原有的條條框框中突破出來,積極的鍛煉幼兒在美術學習中動手、動腦以及動口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這樣才能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幼兒;美術活動;自主學習;樂趣
美術活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動手能力,可以進一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傳統(tǒng)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忽視了從小培養(yǎng)幼兒動手的能力,這樣就會在長期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依賴他人的習慣,無法將自己的感受抒發(fā)出來。雖然幼兒現在的年齡較小,但是他們已經具備了自己的意識,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一自主意識會不斷成熟,因此在幼年時期就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今后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自主學習
首先,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方面加強管理,盡量為幼兒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以提升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要想實現自主學習,發(fā)現其中的樂趣,就要從幼兒的心理入手,進一步放大童心的作用,并且予以一定的引導。例如在向幼兒輔導繪畫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做好引導者的工作外,還應該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將幼兒比作天使,是因為他們具有最純潔的心靈,最童真的感受,最美好的思想,所以在繪畫的過程中,他們只是將心中那個小小的美妙世界呈現在畫紙上,這也是世間的另外一種美好。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而是要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學習繪畫,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去探索美術世界,這樣才不會打擊到他們幼小的心靈,從小便培養(yǎng)起自信心,對今后健康成長也是具有重要幫助的。所以教師不應該打擊到幼兒的積極性,應該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學習與成長,教師只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并且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學習畫魚時,指導他們在一條曲線上隨意進行涂鴉,畫出心中美麗魚兒的形象,在線條上添加出魚頭、魚鰭等,一條活靈活現的小魚兒就會躍然于紙上,再將小魚兒進行進一步的修飾,例如可以在周圍添加水草以及其他的海洋生物,以豐富畫面感。
同時,教師還要在這一過程中啟發(fā)孩子們學會對場景進行描述,例如探討幼兒畫出的是何種魚類,為什么要這樣畫等,在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動口能力,實現了自主化的學習。教師不應該打擊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是要將這一能力進一步的方法,使之成為今后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不應該用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對與錯進行探討,而是要積極的發(fā)現自主學習的樂趣,將這種樂趣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這樣才能實現幼兒美術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探索幼兒自主學習的空間
幼兒最大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這也是很多教師所困惑的內容。孩子們對于未知事物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對所有事情都具有獵奇心理,探索心理使得他們對于任何事物都想進行進一步的嘗試。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將玩與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能始終將幼兒學習保持在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對自主學習的探索。以“風箏”這一主題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先令幼兒觀看放風箏,二是組織孩子們自己放風箏,三是將種類多樣的風箏收集起來,四是根據已有的風箏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制作出心中滿意的風箏。在整個活動中如果能夠令孩童始終保持在興奮、好奇的狀態(tài)中,那么會獲得顯著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予以適當的引導,將幼兒心中理想的風箏形狀描繪出來,從而達到美術活動的核心所在。
在進行風箏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積極創(chuàng)造,將全身心都投入在了美術活動中,制作出了各式各樣的風箏形象,教師有時也會感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大家在一起互相比較,在他人的風箏中得到靈感,也在自己的風箏制作中獲得滿足,整個活動有序的進行著,最終將制作好的風箏展示出來,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這一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學習,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孩子們探索美的能力,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革教學方法,以創(chuàng)導為主
每堂課上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探索、想象,允許有不同的想法,教師配合他們,適時加以引導。繪畫課《樹》的目的要幼兒在認識樹的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學畫各種樹。我以故事的形式開展給樹找“樹朋友”的活動。有的畫出粗粗的樹干上有深深的皺紋的“樹爺爺”,有的畫了樹葉一團團的“樹媽媽”,本來枯燥、單調的畫樹成了有趣的游戲,孩子們興致勃勃,還不時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樹朋友。教師以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去傾聽。孩子創(chuàng)作了將軍樹、機器樹、跳舞樹等,他們始終處于積極創(chuàng)造的亢奮中。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幼兒的美術活動中不僅要模仿,更要重視創(chuàng)新,不僅要講技巧,更要重視創(chuàng)造,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幼兒學習與教育的過程中,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當必要的,只有加強幼兒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令幼兒自己在美術活動中挖掘其中的樂趣,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開展幼兒自主學習活動進行了討論。希望在今后的美術活動中,教師能夠積極的進行轉變,加強幼兒動手、動口以及動腦能力的養(yǎng)成,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懷蘭.農村幼兒園多元化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5(11)
[2]李學俠.有效開展農村幼兒美術活動的新探索[J].好家長,2015(45)
[3]史元元.淺析幼兒園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的開展[J].雪蓮,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