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小斌??
摘要:優(yōu)選論的候選項鏈理論可以為成都話的方向性連讀變調提供描寫和解釋。研究發(fā)現其默認的無標記性變調模式為右向變調,左向變調是為了保持中字曲折調的忠實性。左凸顯韻律結構、變調的經濟性和表層形式的最低標記性是造成成都話變調方向性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優(yōu)選論;候選項鏈理論;成都話;連讀變調
中圖分類號:H1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6)01-0059-08
成都話是西南官話區(qū)的代表性方言,其三字組連讀變調同時涉及左向和右向兩種類型,變調方向與語法結構無關,屬于典型的雙向性變調。以規(guī)則有序推導為基礎的經典音系學理論無法兼顧不同的變調方向,左向和右向中任何單一方向的規(guī)則應用均無法為成都話的方向性變調提供全面的描寫和解釋。以制約條件表層制約為特征,堅持并行評估的經典優(yōu)選論理論(Optimality Theory,簡稱OT)為這一音系難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可以解釋變調結果中透明形式的產生過程,但是無法對表層不可見的音系交替過程提供分析,致使部分類型變調結果中的不透明形式受到透明形式的和諧限定而無法成為優(yōu)選輸出項。鑒于此,本文擬以被稱作OT不透明現象最簡解決方案的候選項鏈理論(Optimality Theory with Candidate Chains,簡稱OT-CC)為基礎對成都話的三字組連讀變調進行分析,探討不同方向變調的促發(fā)原因,闡釋OT-CC對以成都話為代表的左凸顯韻律結構方言方向性變調的解釋力。
一、成都話的聲調及連讀變調
成都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單字調,以往相關實證性研究對調值和調型的描寫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關于陰平的分歧最大,關于其他三個聲調的分歧相對較小。早期主要基于聽辨的研究[1-5]。雖然在陰平的具體調值方面呈現出細微差異,但基本確定陰平為高平調(HH)。然而,近期主要基于語音實驗手段的研究[6-9]表明陰平為高升調。因此,以往研究關于陰平調的分歧不僅涉及調值而且涉及調型。相對比而言,關于其他三個聲調的描寫并未呈現出較明顯的歷時差異,只涉及調值的不同,但調型基本可以統(tǒng)一確認為中降、高降、低升。本文分析所依據的調型為近期研究中確認的四種調型,即陰平為高升調(MH),陽平為中降調(ML),上聲為高降調(HM),去聲為低升調(LM)。
在成都話16種(即42)兩字組聲調組合中,共有10種發(fā)生變調,占全部組合關系的62.5%。變調情況詳見表一。
首先,從變調相鄰位置聲調所起的作用來考察,兩字組變調同時涉及獨立變調與相互變調。以變調類型5-8為例,聲調“LM”統(tǒng)一變?yōu)椤癓”,屬于獨立變調,其前的“MH”、“ML”、“HM”與“LM”只起到促發(fā)變調的作用,不影響變調調值。與獨立變調不同,相互變調中觸發(fā)變調的聲調會影響變調的調值。以變調類型2和4為例,聲調“MH”會受到其前聲調“ML”和“LM”的影響分別變?yōu)椤癕”和“H”。其次,從變調的位置來考察,除變調類型3、7、9、10涉及左字變調外,其他類型均為右字變調,其中3、7同時涉及左字和右字變調;據此,可初步確認成都話為左凸顯韻律結構的方言。第三,從發(fā)生變調的聲調種類來考察,聲調“ML”始終保持不變調,其他三種聲調均可發(fā)生變調。第四,從變調后的調值來考察,變調位的調值均為平調。其中,“HM”與“LM”分別變?yōu)椤癏”與“L”,調值與本調調首位置的調值相同?!癕H”的變調值則因其前聲調的調值而異。當“MH”相鄰前調的調尾為中調時,“MH”變?yōu)椤癏”;當相鄰前調調尾為“H”或“L”時,變?yōu)椤癕”。很明顯,“MH”的變調受到“強制性非同值原則”的制約,即成都話不允許出現“M.M”的形式。另外,類型1、8、10中相鄰位置相同聲調觸發(fā)變調的情況也是受到“強制性非同值原則”的制約,即表層不允許出現“MH.MH”、 “LM.LM”和“HM.HM”的形式。綜上,成都話連讀變調范圍廣泛,類型豐富,同時呈現出曲折調平調化、聲調異化、保留“ML”調和保留左字調的趨勢。
三字組連讀變調全部以上述兩字組變調為基礎。對于64種(即43)三字組合而言,在涉及變調的聲調組合中,變調結果因變調規(guī)則不同施用方向發(fā)生變化的共有7種。這7種變調類型理論上既可以選擇左向變調也可以選擇右向變調,但是只有某一種特定方向的變調才可以產生正確的變調結果。某些只能采取左向變調,而某些只能采取右向變調,變調方向與語法結構無關,同一聲調組合的左分支結構與右分支結構采取相同方向的變調。以聲調組合“HM.LM.MH”為例,左分支結構形式“[打字]機”與右分支結構形式“老[教師]”均采取右向變調。以聲調組合“HM.MH.MH”為例,左分支結構形式“[水仙]花”和右分支結構形式“小[西瓜]”均采取左向變調。簡言之,成都話三字組連讀變調不受詞法、句法因素制約,變調規(guī)則的應用方向同時涉及左向和右向,屬于典型的方向性變調。
在這7組方向性變調中,右向變調共4組,左向變調共3組,詳見表2。
如表二所示,變調規(guī)則右向應用為規(guī)則的正常應用模式,所產生的變調形式均為透明形式,變調環(huán)境與觸發(fā)因素在表層可見。以類型1為例,表層形式“MH.L.M”顯示聲調組合“MH.LM.MH”的變調過程涉及兩次音系映射。表層形式的中字調“L”表明第一次映射為左字調“MH”觸發(fā)“LM”發(fā)生的變調,變調性質為曲折調平調化,即由“LM”變?yōu)椤癓”。之后,聲調“L”觸發(fā)尾字調“MH”變?yōu)椤癕”,同樣屬于曲折調平調化。前4種類型聲調組合的中字調和尾字調均分別為“LM”和“MH”,變調后形式的中字調和尾字調均分別為“L”和“M”,音系交替過程在表層是可見的。與前4種類型不同,后3種類型則涉及到變調規(guī)則的應用不足,變調結果為不透明形式。以類型5為例,表層出現了不被允許的“M.M”形式,“MH.M.M”屬于“表層非真”的形式,變調環(huán)境和觸發(fā)因素在表層不可見。不允許“M.M”形式出現的音系規(guī)則一定是在這一形式出現前已應用,禁止“M.M”形式的音系映射與產生“M.M”形式的音系映射之間構成反饋給關系。
鑒于成都話三字組連讀變調表現出的以上特點,對其進行音系分析和描寫時,必須能夠同時兼顧兩種變調方向,可以解釋成都話在選擇變調規(guī)則正常應用模式的同時為何選擇變調規(guī)則應用不足模式產生“表層非真”的不透明形式。經典OT理論可以解釋非標記性方向變調產生的透明形式,但無法對標記性方向變調涉及的音系不透明現象進行描寫和解釋。相對比而言,候選項鏈理論以漸變的鏈狀序列取代單一的語言形式,可以體現音系底層形式和表層形式間的推導過程,從而能夠解釋成都話連讀變調過程中表層不可見的音系交替現象。
二、候選項鏈理論解釋
候選項鏈理論由著名音系學家McCarthy于2007年提出,屬于帶推導的OT理論分析模式,主要是為了應對經典OT理論無法解釋的音系不透明現象。它的兩大主要理論創(chuàng)新分別是反映連續(xù)語音變化的形式序列和規(guī)定不忠實性映射發(fā)生順序的制約條件PREC(A,B)[10]。首先,OT-CC以體現輸入形式到輸出形式音系映射路徑的鏈狀序列取代了經典OT理論中單一的語言形式。候選項鏈的鏈頭形式是對輸入形式完全忠實性的分析,鏈中每一個形式都是在其前相鄰形式基礎上通過發(fā)生一次局部不忠實性映射(Local Unfaithful Mapping, 簡稱LUM)而實現特定制約條件體系中的和諧性提升和標記性降低,直至產生最大限度符合制約條件體系要求的鏈尾形式。簡言之,候選項鏈需要同時滿足漸變性與和諧性提升的要求。其次,OT-CC提出了一類新的制約條件PREC(A,B)作為其解釋力的核心制約條件,規(guī)定了違反基本忠實性制約條件的LUM發(fā)生的次序,即違反B的LUM必須發(fā)生在違反A的LUM之后,而不能在其前。
OT-CC在提出之后被應用于解釋不同語言中的音系不透明現象,表現出了較強的解釋力,同時也折射出一些理論立論方面的不足,并依據不同語言的具體情況得到了一些局部的修正。以漢語研究為例,每次單一的LUM會使得某些變調過程中涉及的實際語言形式無法成為有效的候選項鏈[11],同時造成生成器需要不斷地參考評估器來確認鏈中的下一形式是否符合要求,違背了自由分析和并行評估的原則。鑒于此,對候選項鏈的和諧性評估應該側重于整體評估,而非每一次局部性的和諧性評估。另外,制約條件PREC(A,B)為了避免重復計數最初只能涉及兩個不同類別的基本忠實性制約條件,無法解釋漢語連讀變調中存在的大量涉及相同類別、相同內容但不同位置制約條件的現象。鑒于此,制約條件PREC(A,B)同樣可以涵蓋兩個位置忠實性制約條件,同時并不會造成制約條件違反程度的重復計數[12]。
基于OT-CC對成都話的方向性變調進行解釋主要涉及制約條件的構擬與排序、有效候選項鏈形式及其LUM的分析、候選項完整形式的表述、實際輸出形式的優(yōu)選輸出過程分析等。所有這些步驟都必須嚴格基于表二和表三里有關兩字組和三字組連讀變調的數據進行。如表一所示,在涉及右字調變調的類型中,“LM”前的任何聲調均可觸發(fā)其變?yōu)椤癓”,表明表層不允許出現“T.MH”的形式,可以借助制約條件*T. LM來表示。“MH”除了與“LM”一樣采取獨立變調外,同時部分需參考相鄰前調調尾的形式,表層不允許出現相鄰前調調尾為“M”的形式,因此需要借助兩個制約條件來表示,即*T. MH和*M.M。但是,這兩個制約條件不足以解釋“ML”后的“MH”為何變?yōu)椤癕”而不是與“HM”后“MH”一樣變?yōu)椤癏”。因此,需要制約條件*POLAR來限定音節(jié)間調尾與調首形式間的調域差不得超過整個調域的50%,即允許相鄰的“L.M”和“M.H”形式但不允許“L.H”形式。與右字變調不同,左字變調僅涉及“HM”,同樣屬于獨立變調,“HM”統(tǒng)一變?yōu)椤癏”,與其后相鄰調的調值無關,可以借助制約條件*HM.T來表示。
除了以上觸發(fā)變化的標記性制約條件外,對成都話連讀變調進行分析還需要四個對抗變化的忠實性制約條件。首先,制約條件IDENT-IO-T要求保持聲調輸出形式與輸入形式的一致性。其次,制約條件LM-IDENT-T要求保持輸出形式與輸入形式最左邊的聲調相同,制約條件MAX-T@2要求在三字組的中間位置不得出現刪音,這兩個位置忠實性制約條件的存在由成都話是左凸顯方言這一事實觸發(fā)。最后,鑒于聲調“ML”在任何環(huán)境中均不發(fā)生變調,需要借助制約條件PARSE-ML規(guī)定在表層中保留“ML”形式。在這四個制約條件中,IVDENT-IO-T的排列等級最低,必須排在所有標記性制約條件之后,否則變調無法受到觸發(fā)。MAX-T@2的等級僅高于IDENT-IO-T。LM-IDENT-T和PARSE-ML的排列等級高于除*HM.T之外的所有標記性制約條件,從而觸發(fā)右字調變調和保持所有的“ML”形式不變調。在標記性制約條件中,*HM.T的排列等級最高,同時也位于整個制約條件等級體系的最前面,從而觸發(fā)左字變調; *M.M的等級排列最低,僅高于IDENT-IO-T,以阻止“MH”發(fā)生變調時變?yōu)椤癕”與前調中調尾“M”相鄰。
綜合以上分析,成都話三字組連讀變調的制約條件等級排列是:*HM.T >> {LM-IDENT-T, PARSE-ML} >>{*T. LM,*T. MH,*POLAR}>> *M.M >> IDENT-IO-T。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制約條件體系只可以解釋右向變調,即只可以解釋透明輸出項的優(yōu)選過程,而左向變調所產生的不透明候選項在這一制約條件體系中因受到透明候選項的和諧限定而無法成為優(yōu)選輸出項。在成都話所默認的右向變調模式中,中字先變調,然后右字變調;在左向變調中,右字先變調,然后中字變調。為了兼顧對兩種不同方向變調的解釋,則需借助OT-CC的核心制約條件制約條件PREC(A,B)。針對成都話的情況,需要規(guī)定違反制約條件MAX-T@3的不忠實性映射必須發(fā)生在違反MAX-T@2的不忠實性映射之前。因此,成都話連讀變調分析中的優(yōu)先制約條件PREC可以表述為:MAX-T@2 >> PREC (MAX-T@3, MAX-T@2)。這一制約條件需排在等級最低的標記性制約條件*M.M之前,使得包含“M.M”序列的表層非真形式不再受到透明形式的和諧限定。那么,成都話三字組連讀變調的最終制約條件等級排列是:*HM.T >> {LM-IDENT-T, PARSE-ML} >> {*T. LM, *T. MH,*POLAR}>> MAX-T@2 >> PREC (MAX-T@3, MAX-T@2) >>*M.M >> IDENT-IO-T。
下面,以表二中類型1為例來詳細說明如何基于OT-CC來分析右向變調。首先,需要列出“MH.LM.MH→MH.L.M”的有效候選項鏈及包含四方面信息的完整候選項,詳見(1)和(2)。
(1)類型1的有效候選項鏈及其LUM
a. < >
b. < MH.LM.MH, MH.L.MH>
c. < MH.LM.MH, MH.LM.H> < MAX-T@3>
d. < MH.LM.MH, MH.L.MH, MH.L.M>√ < MAX-T@2, MAX-T@3>
(2)類型1中OT-CC的候選項
a. (/MH.LM.MH/, MH.LM.MH,,)
b. (/MH.LM.MH/, MH.L.MH, {MAX -T@2},)
c. (/MH.LM.MH/, MH.LM.H, {MAX -T@3}, )
d. (/MH.LM.MH/, MH.L.M, {MAX -T@2, MAX -T@3}, {MAX -T@2, MAX -T@3}>√
(1a)是對輸入形式的完全忠實性分析,未違反任何忠實性制約條件,因此其LUM為空;(1b)違反了MAX-T@2,是*T. LM >> MAX-T@2引發(fā)的和諧性提升;(1c)違反了MAX-T@3,(1d)違反了MAX-T@2和MAX-T@3,都涉及和諧性提升的不忠實性映射。(1d)為最符合制約條件等級體系要求的候選項鏈(以“√”表示)。(2)中各項為包含四方面信息的候選項。每項中的第一部分是輸入形式,第二部分是輸出形式,第三部分是不忠實性映射,第四部分是不忠實性映射的順序。(2d)是優(yōu)選輸出項(以“√”表示),輸入形式為“MH.LM.MH”,輸出形式為“MH.L.M”,違反了位置忠實性制約條件MAX -T@2和MAX -T@3,違反前者的LUM先于違反后者的LUM發(fā)生,其優(yōu)選輸出過程詳見(3)。
(3)MH.LM.MH→MH.L.M
如(3)所示,(3a)因為違反了*T. LM被淘汰,(3b)因為違反了*T. MH而被淘汰,(3c)因為違反了*T. LM而被淘汰。(3d)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制約條件等級體系的要求,最終成為優(yōu)選輸出項。事實上,OT-CC的核心制約條件PREC(MAX -T@3, MAX -T@2)在解釋右向變調中并不具有顯性的作用。右向變調是成都話默
認的變調模式,變調結果為透明形式;左向變調形式均為不透明形式,其中包含的局部序列“L.H”違反了標記制約條件中排列等級相對較高的*POLAR,未能實現和諧提升,根本無法成為有效候選項。這一制約條件體系同樣可以為右向變調中的其他三個類型提供解釋,詳見(4)、(5)和(6)。
(4)ML.LM.MH→ML.L.M
(5)HM.LM.MH→H.L.M
下面,以表二中類型5為例來詳細說明如何基于OT-CC來分析左向變調。首先,需要列出“MH.MH.MH→MH.M.M”的有效候選項鏈及包含四方面信息的完整候選項,詳見(7)和(8)。
(7)類型5的有效候選項鏈及其LUM
a. < MH.MH.MH > < >
b. < MH.MH.MH, MH.MH.M >
c. < MH.MH.MH, MH.M.MH > < MAX -T@2>
d. < MH.MH.MH, MH.MH.M, MH.M.M >√ < MAX -T@3, MAX -T@2>
e. < MH.MH.MH, MH.M.MH, MH.M.H> < MAX -T@2, MAX -T@3>
(8)類型5中OT-CC的候選項
a. (/MH.MH.MH /, MH.MH.MH, ,)
b. (/MH.MH.MH /, MH.MH.M, {MAX -T@3}, )
c. (/MH.MH.MH /, MH.M.MH, {MAX -T@2}, )
d. (/MH.MH.MH /, MH.M.M, {MAX -T@3, MAX -T@2}, {MAX -T@3, MAX -T@2}>√
e. (/MH.MH.MH /, MH.M.H, {MAX -T@2, MAX -T@3}, {MAX -T@2, MAX -T@3}>
(7a)是對輸入形式的完全忠實性分析,其LUM為空。(7b)違反了MAX -T@3,是*T. MH >> MAX -T@3引發(fā)的和諧性提升,輸出形式減少了對*T. MH的違反次數,降低了形式的標記性;(7c)違反了MAX -T@2,(7d)違反了MAX -T@3和MAX -T@2,(7e)違反了MAX -T@2和MAX -T@3,均涉及和諧性提升的不忠實性映射。(7d)為最符合制約條件等級體系要求的候選項鏈(以“√”表示)。(8)中各項為包含四方面信息的候選項,按順序依次是輸入形式、輸出形式、不忠實性映射、不忠實性映射的順序。(8d)是優(yōu)選輸出項(以“√”表示),輸入形式為“MH.MH.MH”,輸出形式為“MH.M.M”,違反了位置忠實性制約條件Max -T@3和Max -T@2,違反前者的LUM先于違反后者的LUM發(fā)生,其優(yōu)選輸出過程詳見(9)。
如(9)所示,(9a)、(9b)和(9c)均因為違反*T. MH被淘汰。(9e)因為違反了PREC
(MAX -T@3, MAX -T@2)而被淘汰,該制約條件規(guī)定違反MAX -T@3的不忠實性映射應該先于違反MAX -T@2的不忠實性映射,而(9e)中的不忠實性映射的發(fā)生順序是MAX -T@2先于MAX -T@3。(9d)和(9e)對MAX -T@2的違反程度相同,但(9d)未違反PREC (MAX -T@3, MAX -T@2),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制約條件等級體系的要求,最終成為優(yōu)選輸出項??梢姡琌T-CC的核心制約條件PREC(MAX -T@3, MAX -T@2)在整個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它打破了透明候選項(9e)在經典OT理論框架內對(9d)構成的和諧限定。這一制約條件體系同樣可以為左向變調中的其他兩個類型提供解釋,詳見(10)和(11)。
綜上,OT-CC理論可以為成都話三字組連讀變調提供全面的描寫與分析。成都話是左凸顯韻律結構的方言,右向變調是其默認的無標記變調模式,右向變調聲調組合的表層輸出形式均為透明形式。在右向變調中,涉及右字變調的類型1、2和4(參見表二)首先選擇三字組的中字發(fā)生變調,從而觸發(fā)右字調的變調。在右向變調涉及左字變調的類型3中(參見表二),三字組的首字和中字同時發(fā)生變調,中字的變調繼而觸發(fā)右字變調。右向變調完全可以借助制約條件體系*HM.T >> {LM-IVDENT-T, PARSE-ML} >> {*T. LM, *T. MH,*POLAR}>> MAX -T@2 >>*M.M >> IDENT-IO-T得以解釋。至于左向變調(參見表二中的類型5、6、7),它是成都話連讀變調的標記性變調模式,需要借助OT-CC的核心類別制約條件PREC(MAX -T@3, MAX -T@2)打破透明項對不透明項的和諧限定。PREC(MAX -T@3, MAX -T@2)規(guī)定右字發(fā)生刪音的不忠實性映射必須在中字發(fā)生刪音的不忠實性映射之前。由此可以看出,成都話中的左向變調是為了保持三字組中間位置曲折調“MH”的忠實性。
三、結束語
成都話中不同方向的變調主要由兩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方面,變調遵循經濟性的原則,可不變的聲調最大限度地得以保留,“ML”調始終保持不變。另一方面,必須發(fā)生變調的聲調在進行表層形式選擇時傾向于標記性較低的形式。OT-CC所采用的候選項鏈狀序列和規(guī)定不忠實性映射順序的制約條件為成都話方向性變調問題的全面描寫和深入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形式化地展現了不同方面語言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對變調方向進行制約從而實現候選項鏈和諧性提升的過程,體現了OT-CC對方向性連讀變調問題的解釋力。成都話連讀變調的OT-CC解決方案不僅有助于深入探討方向性變調的本質和觸發(fā)因素,也有助于充分把握OT-CC的理論特點,進一步探究該理論對其他漢語音系難題的解釋力。參考文獻:
[1]甄尚靈.成都語音的初探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8(1)1-30.
[2]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M].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28.
[3]楊時逢.四川方言調查報告[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32.
[4]崔榮昌.成都話音檔[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梁得曼,黃尚軍.成都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57.
[6]林慧珊.成都話的連讀變調[C]//第九屆國際暨二十三屆全圓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靜宜大學,2005:31-67.
[7]Qin,Zuxuan. An Acoustic Study on Citation Tones and Tone Sandhi in Disyllabic Sequences in Chengdu Dialect[D].Chengdu:M A thesis,Sichuan University,2009:15-30.
[8]Qin,Zuxuan. Prosodic Constituents in the Prosodic Structure of Chengdu Dialect[D].PhD dissertation,Tongji University, 2012:12-45.
[9]何 婉. 成都話單字調的實驗語音學統(tǒng)計[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19-123.
[10]McCarthy, John J. Hidden Generalizations: Phonological Opacity in Optimality Theory [M]. London: Equinox Publishing, 2007.
[11]尹玉霞. 規(guī)則為基礎的音系學理論與優(yōu)選論的比較研究[D]. 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12:98.
[12]馬秋武. 候選項鏈理論:問題與對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30-37.
[責任編輯:吳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