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麗 虎曉東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改革研究
秦麗虎曉東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銀川750021
摘要: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寧夏三所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武術普修課內容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理論內容課時較少且不全面、技術內容陳舊、考試體系比較落后,提出引進武術段位制內容,考試與考段相結合的優(yōu)化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改革
2.虎曉東(1984~),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被列為各級學校體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為了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武術普修在各體育院系的教學內容中占有重要位置。武術普修課的教學內容設置,直接影響到武術普修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到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質高低。寧夏普通高校武術課仍舊以傳統(tǒng)模式的初級長拳、簡化太極拳等技術教學內容,伴隨著課程教學的發(fā)展,陳舊的教學內容,難以適應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陳舊的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應該改革。為了改變此現(xiàn)狀,把武術段位制內容引入武術普修教學內容中去是改革的需要,也是當前時代的需要。
2.1研究對象
寧夏三所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與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改革與設置有關的文獻和資料,收集了寧夏三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教學計劃。
2.2.2訪談法
對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師范學院三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武術普修教師進行訪談,了解目前武術普修課教學內容的現(xiàn)狀。
3.1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教學內容現(xiàn)狀
3.1.1課程目標
寧夏三所普通高校的武術課程目標都是緊緊圍繞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制定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武術類運動文化特點,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掌握基本的防身自衛(wèi)知識和技能;成為熱愛祖國、熱愛體育事業(yè),弘揚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學能力和運用武術類運動方法進行強身健身指導的體育教育人才”[1]。
在圍繞總目標制定各自學校的課程目標下,三所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寧夏大學在側重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之外,更側重學生初步掌握武術類運動的教學規(guī)律,具有指導武術類運動鍛煉的實踐能力,能夠勝任中學武術教學和社會體育指導。北方民族大學在側重學生具備中學武術課程教學與訓練的能力外,還側重學生掌握武術套路裁判法知識,具備武術裁判工作能力。寧夏師范學院在總目標的前提下更加側重學生掌握科學的教學與訓練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研究和編寫武術基本套路技術的技能,并具有指導群眾性武術活動,組織武術比賽和武術裁判工作的能力。
三所學校在制定武術普修教學目標上有各自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我認為體育教育的武術普修課由于課時數(shù)受限,讓學生在沒有武術基礎的前提下,在一個學期內不可能勝任武術裁判工作,也不可能具有編寫武術基本套路技術的技能,所以本研究認為北方民族大學和寧夏師范學院制定的課程目標學生很難完成。
3.1.2理論部分
教育部武術大綱規(guī)定武術類課程總學時中理論部分占20%左右,技術部分占80%左右。
表1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時數(shù)表
如表1所示,寧夏三所高校中寧夏大學的理論課時數(shù)占總課時的20%,北方民族大學理論課時占總課時的12%,寧夏師范學院武術理論部分課時占總課時的9%??梢?,在理論課時安排上只有寧夏大學符合教育部規(guī)定的武術大綱要求,其余兩所學校明顯的輕理論重技術。
教育部武術大綱規(guī)定武術普修課的理論內容是:“理論部分知識應包括武術運動概述、武術文化與武德教育、自衛(wèi)防身基本理論與方法、動作術語與圖解知識、太極拳健身原理、競賽規(guī)則與裁判法介紹、武術類運動教學理論與方法等內容?!蹦壳叭鶎W校都采用的教材是蔡仲林主編的,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武術》(第二版)教材,授課的內容基本上都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授課。
表2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理論內容及課時數(shù)表
如表2所示,三所學校在理論課方面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寧夏大學在武術競賽規(guī)則與裁判法方面沒有授課, 而其他兩所學校在此方面都有授課,北方民族大學尤為重視。在武術教學與欣賞方面只有寧夏大學授課,也正與寧夏大學武術普修課教學目標中“圍繞培養(yǎng)能夠勝任中學武術教學和社會體育指導”這一目標相符合。
據(jù)訪談了解到,理論課的內容一般在技術課中稍有介紹,到學期末的時候進行集中授課,學生在考試前突擊背誦理論內容,考后武術的理論內容一無所知。
3.1.3技術部分
教育部大綱規(guī)定武術普修技術部分可以在武術類運動項目中選用。如武術類運動的踢、打、摔、拿等基本技術動作,徒手單練組合或套路,器械單練組合或套路,徒手對練組合或套路,太極拳、各類地方拳種、散打、防身術、跆拳道等內容。
表3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技術授課內容
寧夏三所學校在技術內容方面授課內容各不相同,如表3所示,三路長拳和24式簡化太極拳基本上每所學校的普修課都開設同樣的內容,和以往不同的是寧夏大學的技術內容除了武術基本技術外,在套路方面一改往日的三路長拳和簡化太極拳,首次采用了武術段位制的教學內容。
據(jù)訪談了解到,由于很多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都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因此,在這短短的一個學期內完成這么多的套路,學生認為武術動作太復雜、太難學,望而卻步,甚至有的學生認為武術套路只不過是“花架子”,只是外部動作的加工,而無內在的攻防實質,實用性不高,練起來沒有意思。在授課24式太極拳和三路長拳時學生對于套路的攻防含義基本無知曉, 教師也無意去講授攻防含義,即使講授也是蜻蜓點水,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上武術課的興趣。對寧夏大學首次采用武術段位制教學內容進行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每個招式的攻防含義非常清晰,套路簡短而精涵,并且套路的上半段和下半段還可以對練,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很多。
3.1.4考核部分
表4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考核內容所占比例表
表5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課考核形式表
教育部對于武術普修中評價體系是這樣規(guī)定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運動技術、基本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內容。一般考核成績理論知識占30%,能力部分占20%,技術部分占50%。各校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各部分的比重。各個部分中若有一項不及格者,補考及格后方可計算總成績。在考核中,應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生學習進步的情況?!?/p>
如表4和5所示,三所高校的考核部分有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和技術成績三部分組成。
寧夏大學武術普修課的平時考核主要以課堂表現(xiàn)和出勤率進行評定,理論考核采用閉卷形式,技術考核以教學小組為單位,小組之間以武術拳術競賽的方法進行比賽和打分,所有裁判由學生擔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裁判能力。北方民族大學的考核形式基本上同寧夏大學一樣。
寧夏師范學院武術普修課的平時考核占10%,理論考試占30%,實踐考試占60%,過程考核的成績根據(jù)此項內容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綜合而成;理論考試采用筆試形式,主要考核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實踐考試以技術技能考試為主,主要考察學生的技能掌握及素質情況。
據(jù)訪談了解到,學生一般在考前一周進行理論課復習,考試結束后基本對所學知識一無所知。在運動技術考核中主要是對教師所教的武術套路進行考核,而在教學中可以看出學生個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直接受到限制。技術課考試一個月后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到,學生對所學套路基本不能完全演練下來,對所學的技術動作基本不知其攻防含義。作為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武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術,這是我們武術普修課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能否勝任武術類課程的教學。
對于上述情況,教育部規(guī)定的武術教學目標事實上很難實現(xiàn),學生對武術失去了興趣,目前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別談使其勝任中學的武術教學和社會體育指導,武術教學內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3.2寧夏普通高校武術普修教學內容改革的策略
3.2.1理論教學內容改革
武術的理論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對學生正確了解武術概貌,提高武術自學能力、教學能力和競賽的組織、裁判能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目前三所高校采用的武術教材內容較少,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師應合理選編著重介紹武術類運動的文化內涵,體現(xiàn)學校武術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民族文化的弘揚和精神的培養(yǎng),推薦武術類的文獻和書籍供學生閱讀。只有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對武術的理論知識和文化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保證工作后能夠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基層武術教育的發(fā)展和武術文化的傳承[2]。
3.2.2技術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教學目標完成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學內容關系教與學兩個主體因素,因而內容的選擇要突出主體與任務[3]。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武術普修課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一定知識結構和實踐技能的中小學教師。因此,教學一切都必須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實施。但是,寧夏大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課程技術部分還是以陳舊的三路長拳和24式太極拳為主要內容,學生要在有限的學時里熟練地完成大量的技術動作,難度確實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組織專家學者和武術傳人,編寫《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作為大眾習練武術和考取國家武術段位的規(guī)定用書,套路簡短精涵,技術內容即可單練,又可對打,還能實戰(zhàn),突出了傳統(tǒng)武術的“練打結合”的特色,使練習者既掌握動作的操練方法,又懂得動作的攻防含義。從而解決了武術動作難又枯燥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打練結合又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劉鵬局長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要求“以改革措施積極促進武術推廣工作,加大中國武術段位制的推廣力度,推動武術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與教育部門協(xié)同配合,推動武術進校園工作,加大在中小學推廣武術段位制的工作力度。”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在2014年全國武術段位制工作會議暨段位制進學校高峰論壇中講到:“當前武術段位制進學校的瓶頸是師資嚴重不足。加大武術段位制在中小學的推廣力度,必須重視師資培養(yǎng)。”因此,在武術普修教學中引進段位制內容,為培養(yǎng)中學武術教師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為段位制進學校盡微薄之力。
3.2.3考核體系改革
寧夏三所高校武術普修的考核體系只能培養(yǎng)出應試教育人才,考試過后學生對所學知識已經淡忘,把武術考試與段位制考段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向更高段位努力的學習欲望。
(1)寧夏三所普通高校武術普修課存在理論內容所占課時較少,授課內容不全面,理論課時應適當增加教師應合理選編著重介紹武術類運動的文化內涵推薦武術類的文獻和書籍供學生閱讀。
(2)對技術部分,應將武術段位制引進教學內容中去,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武術段位制進入中小學培養(yǎng)了師資人才。
(3)考核體系方面,把考試與考段相結合,滿足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也與武術段位制發(fā)展的趨勢相適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yè)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2004.
[2]程麗芬,程笑斌,等.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6):81.
[3]胡玉璽.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普修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教育與職業(yè),2006(21):23.
Wushu Content Reform for 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Ningxia Universities
Qin LiHu Xiaodong
(School of P.E.,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does the survey of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 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n Ningxia about Wushu class content,finds that there is less hours of theory content class an not comprehensive,old technical content,outdated exam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introduction of wushu rank content,th optimization measures combining examination and Duan test.
Keywords: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Wushu classesTeaching content reform
作者簡介:1.秦麗(198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3—00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