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門峽市趙溝村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研究

2016-04-25 08:05:43劉保國王鵬飛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

劉保國,和 雨,王 鵬,王鵬飛

(河南農業(yè)大學林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文獻著錄格式:劉保國,和雨,王鵬,等.三門峽市趙溝村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研究[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6,57(3):424-428,430.

?

三門峽市趙溝村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研究

劉保國,和 雨,王 鵬,王鵬飛*

(河南農業(yè)大學林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文獻著錄格式:劉保國,和雨,王鵬,等.三門峽市趙溝村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研究[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6,57(3):424-428,430.

摘 要:傳統村落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對其保護利用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保護規(guī)劃需要在保護和開發(fā)中尋求平衡。以三門峽市歷史文化名村趙溝村的保護規(guī)劃為例,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規(guī)劃進行探究,提出切合實際的保護規(guī)劃策略,以期對以后傳統村落的保護規(guī)劃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趙溝村

傳統村落作為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村落,在村落格局、建筑結構形式、傳統生活方式及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信息,是當地社會發(fā)展、歷史演變與文化藝術成就的重要見證。同時,傳統村落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遺產是極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村落的保護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迫切任務。但隨著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建設用地快速擴張,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甚至出現大規(guī)模行政村的撤并,進而導致大批的傳統村落消失,或處于被破壞的邊緣,這與村落的保護理念相悖。因此,應及時對傳統村落進行規(guī)劃保護,并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放,從而使傳統村落走向良性發(fā)展,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本文以河南省三門峽市趙溝村為例,結合其保護利用現狀,探討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策略,希望能夠對以后傳統村落的保護規(guī)劃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1 趙溝村概括

1.1趙溝村特色

趙溝村文化歷史悠久,且遺存豐富,始建于宋朝末期,興盛于明末清初,因村民多姓趙氏得名。現村莊占地面積約3 hm2,距澠池縣30 km,距黃河20 km。

村落南北長約280 m,東西寬約70 m,四面環(huán)山,依山傍水,村中石頭蓋房,石板鋪路,石頭古街巷8條,共長560 m,46座古民居錯落有致分布于石板古巷兩側,按豫西建房選址習俗,風水極佳。村落現存明清四合院10座、獨宅6座、石頭房屋25間、土坯房90間,磚混結構古門樓16座,此外,古戲樓、古奶奶廟和清朝中期時第27任知縣趙叢修建的趙氏祠堂等古建筑保存完好。院落門樓建筑以磚木結構為主,入戶拱形門、房屋屋脊和檐角之上的磚雕栩栩如生,頂部飛檐翹角。房屋地基使用當地青石,墻體為四角磚砌,石墻多為黏土逐層夯實而成。村口奶奶廟是用巨大青磚砌成,廟內中殿宇的橫梁、窗欞、花門木雕精細;廟前的古水塘緊鄰水塘,有中空巨石涌出古泉,無論旱澇,水流始終如一,不大不小,其冬暖夏涼,水質甘甜,是村里的水源。一棵千年古槐,8棵古樹名木,以及石槽、石碾、石磨等生活用具也保存完好。

古色古香的村落,古樸的民風民俗,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如今走進古村農家,院里擺放著鋤頭、犁、耙等農具,家家圈養(yǎng)著牛、羊、雞、鴨,戶戶耕地種田,仿佛回到了農耕文明時期,處處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xiāng)土情趣,具有較高的文化和旅游價值。

1.2保護和發(fā)展面臨的問題

一方面,村落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正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壓力,在不可逆的城鎮(zhèn)化進程中,一味地求新、求快,在現代化要素聚集的同時,傳統元素在逐步地消失。傳統建筑年久失修,室內潮濕霉爛、外觀破敗、墻體開裂傾斜、土坯酥裂、屋頂坍塌、結構失穩(wěn),院內荒草叢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受到嚴重沖擊,有些只流傳在老一輩之間,隨著社會習俗發(fā)生著改變,逐漸被人遺忘,經典的歇后語也被完全劃一的現代語言覆蓋,消失了原來的風味。

另一方面,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也是必然的趨勢,傳統村落的居民也有著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權利,但這種需求與傳統的生活方式難免會有所矛盾,隨著村民對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增加,人們往往會忽視歷史環(huán)境要素,在缺乏科學引導的情況下,導致村落無序發(fā)展,村內傳統街巷面臨被蠶食,被拓寬的境況,失去了原有的傳統尺度,另外自建住宅多為磚混結構,高度普遍在2層以上,體量較大,在建筑體量、材質和色彩上與村落整體風貌不協調[1]。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措施和保護要求,此類情況難以控制,有著逐步增多趨勢,侵蝕著傳統村落歷史格局風貌,對傳統村落未來的保護形成了威脅。

2 趙溝村保護特色及啟示

2.1注重內在動力與外在力量相結合

在悠久的歷史發(fā)展中,村落從萌芽、發(fā)展、興盛到衰敗都遵循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即由內在因素主導村落的發(fā)展進程,所以我國傳統村落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內生型的。在封建社會,村級行政機構的真正權力機構是宗族組織,由宗族組織全權負責村落的選址、規(guī)劃建設、維護管理等,正是由于強大的宗族力量,才保證了村落的長期穩(wěn)定和有序發(fā)展。隨著社會的變遷,宗族組織雖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長期形成的村規(guī)民約和管理制度依然是村落的主要的管理模式,也是傳統村落得以相對完整地保存的主要原因。在趙溝村中,現存的村規(guī)民約涉及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等方面,如禁止隨意砍伐、渠內不準放養(yǎng)牲畜、傳承上輩傳統手藝,這些不成文的“準法律”,成了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要重視村落的內在因素,擴大村規(guī)民約的外延性,激發(fā)村落保護的內在動力。

傳統村落作為一個自組織的有機體,現在社會的開放性決定了傳統村落已經不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來維持其健康發(fā)展,需要市場、政府、社會、技術這四股力量的共同推動(圖1)。

2.2關注“新舊關聯”的整體性和“借古續(xù)今”的延續(xù)性

在傳統村落的保護過程中,應將傳統建筑、自然山水、空間肌理和村民生活生產方式等元素有機的融合為一個整體,整體考慮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做到保護與發(fā)展的整體性。雖然在村落建筑中被評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展示村落傳統風貌的歷史建筑,其價值也不及文物建筑,但是,成片的歷史建筑構成的整體風貌卻具有很高的藝術文化價值。為保持古村落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建筑風貌的顯著特征,使該村落傳統風貌以及歷史文化得以延續(xù)和傳承,這需要新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從建筑風格、色彩、體量、高度及材料等方面與老建筑相協調,因為老建筑才是體現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價值和傳統風貌的核心,盡量采用傳統材料和結構,最低要滿足重要的沿街立面采用當地傳統材料的要求,此外還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2]。

圖1 村落保護與發(fā)展的外力解讀

2.3明晰保護與開發(fā)的辯證性

傳統村落的保護應該遵循保護與開發(fā)相協調的原則,正確處理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的保護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保護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村落不受破壞,為一定歷史文化時期提供真實的見證,但保護活動并不是靜止不動地保護,不是要一味地限制當地的經濟發(fā)展,相反,需要依靠自身的優(yōu)勢,適度發(fā)展村落產業(yè),如旅游開發(fā),健康養(yǎng)生等為主題的經濟活動,不僅不會對傳統村落造成破壞,而且成了展示歷史遺產風貌的新途徑,擴寬了籌集保護資金的渠道。趙溝村在保護開發(fā)中,以生態(tài)、文化、健康、創(chuàng)新為理念,大力培育村落產業(yè),形成了以村落保護產業(yè)為核心的六大村落產業(yè)(圖2)。

圖2 趙溝村經濟發(fā)展產業(yè)的組成部分

3 趙溝村保護規(guī)劃可借鑒策略

3.1規(guī)范保護層次,明確保護內容

傳統村落保護層次一般分為村域和村落2個層次,村域層次即行政管轄范圍;村落整體層次的保護主要包括村落的地形、地貌、重要歷史格局及自然、人工營造出來的村落文化格局和村落構成要素。在趙溝村保護規(guī)劃中,村落層次分為保護街坊的層次和保護要素的層次。保護內容包含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鄉(xiāng)土景觀、街巷格局、歷史建筑和歷史環(huán)境要素,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歷史影響、文化民俗和地方特產,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中應等量齊觀,有機結合,使有形的文化遺產和無形的傳統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持續(xù)協調發(fā)展。趙溝村保護內容(表1)。

3.2保護村落整體肌理,保持村落歷史風貌

3.2.1保護村落傳統格局和空間形態(tài)

傳統村落的格局和空間形態(tài)是保護的基礎工作,數量多、分布散和年久失修是我國傳統村落的基本特點,然而大部分村落仍然保持著較完整的歷史形態(tài),延續(xù)著傳統的山水格局,原有的街巷模式也沒有因為舊建筑的破敗和新建筑的修建而消失,傳統民居雖然年久失修,但仍保留下來很多結構完整的傳統民居院落,建筑特色和村落風貌仍清晰可辨,村落整體的古樸形象依然存在[3]。所以在傳統村落的保護規(guī)劃中,應該重點保護村落的傳統格局和空間形態(tài),統籌規(guī)劃制定保護措施,規(guī)范村落建設發(fā)展行為,延續(xù)傳統村落的整體肌理。趙溝村傳統格局主要由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特色民居等)、水系、歷史街巷等構成,在保護規(guī)劃方面,主要是控制建筑高度與風貌,維持現存民居所呈現的格局,保護水系、環(huán)境與趙溝村之間的視線通廊,對外圍視廊進行保護控制,對景觀視線影響疊加地區(qū)進行發(fā)展上的嚴格控制,保護村落整體景觀風貌和形態(tài)[4]。

表1 趙溝村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的內容

3.2.2分類保護和更新歷史建筑

傳統建筑作為形成村落空間的主要元素,所以對其保護整治是村落保護的中心任務。歷史建筑的保護首要原則是維持其原真性,古建筑的原真性是傳統村落價值特色的根本所在,在保護整治中應防止不合理的功能及材料的使用對建筑遺產造成的真實性損害,任何修復工作都應力爭使用原材料,并采用可逆性的技術[5],尤其注重瀕臨破壞的建筑的搶救和保護,努力實現歷史文化建筑的再續(xù)利用。

根據建筑的歷史價值和完整程度,分別采用保護修繕、保留、整治改造、拆除等保護整治模式。建筑的保護整治是趙溝村保護的重要技術措施。村落里的建筑是趙溝各種歷史信息的真實記憶,是文化的豐富和延續(xù)。為保證趙溝古村落風貌不受破壞,新建筑就要與老建筑相協調,需進行必要的整治和控制引導。在具體的建筑保護規(guī)劃中,保護與整治方式本著保護古村落的歷史風貌和傳統空間格局的要求,充分考慮現狀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建筑的類別評價及其質量、風貌、層數等的綜合調查評估,對趙溝古村落內的建筑物提出分級保護和分類整治的方式措施(圖3和4)。

圖3 趙溝村建筑風貌的評價

保護與修繕。對歷史建筑,應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中關于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進行修繕。對建筑殘缺損壞的部分進行修補,對建筑整體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yǎng),拆除建筑院落中的搭建或違章新建部分,恢復其歷史格局(圖5)。

改善。對于傳統風貌建筑,應保持和修繕外觀風貌特征,特別是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細部構件或裝飾物,其內部允許進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條件,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6-7](圖6)。

圖4 趙溝村建筑的保護與整治方式

圖5 趙溝村歷史建筑修繕前后的對比

圖6 趙溝村傳統風貌建筑修復前后的對比

整治改造和拆除。整治改造是針對與歷史風貌有較小沖突的其他建筑的整治措施[8],即當建筑體量不過于突兀,對村落的風貌影響不大,可通過立面整治等措施使其與古村落風貌相協調時,對該建筑采用整修改造的措施。建筑整修改造時應當保持其高度、體量、建筑風格、材質等與傳統建筑相協調,在裝飾上不得過于繁復,應謙和自然,反映襯托歷史建筑(圖7)。拆除是針對應當拆除建筑以及風貌和質量極差的不協調建筑和障礙建筑,即當建筑體量過于突兀,對古村落的風貌影響極大,無法通過立面整治等措施使其與古村落風貌相協調時,應拆除該建筑。

圖7 趙溝村整改類建筑整改前后的對比

3.3傳承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離不開傳承與利用。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對其最原汁原味的保留,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是在現代社會條件下與發(fā)展相協調的繼承,傳承與利用并重,在保留文化遺產精華和內涵的同時注重展示與利用,使其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揚。在歷史長河中,生活在趙溝村的人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彩繪、石雕、木雕、木質農具制作、地方戲曲、說書等。重點保護方式有6個方面。(1)合理組織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線路和展示空間。村落原有主要街道為主要的展示路線;利用原有傳統空間——祠堂前廣場,并沿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線路設置開放空間,利用開放空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的主要場所。(2)結合歷史建筑功能的調整,合理安排商業(yè)文化、農耕文化等經營空間與展示空間。(3)結合旅游線路和重點歷史保護建筑,按照當地民俗習慣,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如尋根問祖、祭拜等民俗活動,推廣趙溝村的特色民俗文化。(4)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具有歷史意義的表演項目、手工業(yè)、飲食業(yè)文化代表登記造冊;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代表性傳人要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傳習活動,確保優(yōu)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5)對確屬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盡快列入名錄,抓緊落實保護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6)對現存的家譜和地契等珍貴資料都要登記、注冊,復印副本,并拍攝成影像資料存檔。

3.4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落環(huán)境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qū)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一般物質條件。目前,傳統村落由于經濟發(fā)展緩慢,基礎設施普遍較差,道路質量堪憂,排水系統不成網絡,污水直接排放,河流污染嚴重,電信線路鋪設不到位,線路老化,存在信號不穩(wěn)定和用電安全隱患?;A設施的不足造成傳統村落環(huán)境質量低下,宜居性不足,村落缺乏生機與活力[9]。所以在傳統村落保護更新中應完善村落的基礎設施,改善村內交通的可達性,創(chuàng)造宜人的步行道路,但應注意保持村落的街巷格局;重塑村落的排水系統,盡量采用地下暗管模式,維持村落的原始風貌;完善村落網絡通信系統,宜采用無線網絡和地下光纖等模式;提升村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結合當地現存空地、綠化、歷史文化構筑物等形成公共開放空間等。

3.5合理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

現在我國鄉(xiāng)村旅游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規(guī)劃不合理和發(fā)展模式不健康的困境,但有著較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在一些自然文化資源豐富的傳統村落中,在保護當地歷史文化資源不受破壞的前提下,發(fā)展旅游產業(yè),不僅能給當地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助于弘揚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10]。但在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同時,要注意協調開發(fā)和保護、人與環(huán)境直接的關系,評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承載力,控制旅游人數,提高游客的保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村落在現代的社會中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趙溝村依托古村落的歷史文化資源,實施旅游經濟戰(zhàn)略,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旅游業(yè),建設具有傳統風貌品牌形象的旅游觀光區(qū)。結合當時的牛心柿、核桃、芍藥、山雜果的種植與分布情況形成牛心柿種植區(qū)、核桃種植區(qū)、芍藥種植區(qū)和山雜果種植區(qū),另外,結合趙溝村的山體分布情況,形成一個封山育林區(qū)(圖8)。

圖8 趙溝村村落旅游規(guī)劃的布局

4 小結

傳統村落的保護規(guī)劃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更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正確的模式將有助于傳統村落在現代與傳統、保護和開發(fā)之間尋求平衡,避免進入一種無序發(fā)展和盲目保護的怪圈,失去村落的原真性。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需要傳承村落的歷史記憶和生活方式,而且需要促進村落的經濟發(fā)展,提高村落人居生活環(huán)境,這樣才是保護的真諦。

雖然目前傳統村落的保護中存在著各種矛盾,存在著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但只要本著尊重村落的歷史文化,尊重當地村民真正的心理訴求的原則,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一定會越來越合理。希望在未來的傳統村落中,房子和樹是老的,人和葉子是新的。

參考文獻:

[1]胡為為.重慶龔灘古鎮(zhèn)遷建空間品質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2]廖科.古鎮(zhèn)聚落景觀保護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3]李權威,曹威,張振華,等.對河南地區(qū)古村落保護途徑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6):192-196.

[4]孟梁.歷史街區(qū)保護與更新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3.

[5]劉仕瑤.苗族古村落在旅游開發(fā)中的原真性價值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

[6]賀歡.我國文物建筑保護修復方法與技術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7]毛中華.江孜古城一個西藏歷史文化街區(qū)的保護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8]鄭曉華,沈潔,馬菀藝.基于GIS平臺的歷史建筑價值綜合評估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以《南京三條營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規(guī)劃》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1(4):19-23.

[9]杜曉娟.古村落發(fā)展中古建筑的保護研究:以蘇州明月灣古村落為例[J].江蘇城市規(guī)劃,2013(7):31-35.

[10]包娟.灰構意象下的青島鳳凰村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策略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4.

(責任編輯:張瑞麟)

作者簡介:劉保國(1975—),男,河南鄭州人,講師,從事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工作,E-mai1:whab1122@126.com。

收稿日期:2015-11-09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3-0424-05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43

通信簡介:王鵬飛(1964 -),男,河南信陽人,教授,從事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工作,E-mai1:wpf110112@sina.com。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整體人文生態(tài)系統構成分析及保護策略
綠色科技(2017年1期)2017-03-01 11:32:47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傳統村落保護現狀與發(fā)展模式的探究
中國市場(2017年2期)2017-02-28 20:09:28
民族地區(qū)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學理論·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22:41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7:50
從“傳統村落”項目申報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fā)展
國內傳統村落研究綜述
當代旅游(2015年12期)2016-03-09 14:59:42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fā)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4:25:56
村民對傳統村落公共空間重構的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方城县| 布拖县| 专栏| 嘉祥县| 繁峙县| 鹿泉市| 嵩明县| 望江县| 白玉县| 双鸭山市| 贡山| 田阳县| 舒兰市| 金阳县| 黄平县| 若尔盖县| 镇远县| 潮州市| 东莞市| 菏泽市| 德惠市| 鄂尔多斯市| 喜德县| 新安县| 宜黄县| 汉沽区| 伊金霍洛旗| 杂多县| 易门县| 沭阳县| 福海县| 雷州市| 东辽县| 英德市| 冀州市| 九龙县| 桦甸市| 贵溪市| 和林格尔县| 山东省|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