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藝 喬英杰
?
施工一線走來的青年標兵——記中國鐵建第七屆“十大杰出青年”汪新立
□王藝喬英杰
他曾參與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廣州新客站、貴州茅臺酒廠擴建等股份公司重難點工程;參與組織哈齊客專松花江大橋、金溫鐵路大溪大橋、廣珠鐵路西江特大橋等股份公司重點橋梁工程技術攻關;先后獲得中國鐵建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中施協科技創(chuàng)新特等獎1項,國家專利3項;并先后榮獲中鐵建科技創(chuàng)新先進個人、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中鐵建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他就是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茅臺酒擴建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總工程師汪新立。
汪新立在廈門海底隧道擔任副總工兼工程部長期間,對超淺埋全風化地層大斷面隧道大管棚CRD法進洞施工技術、全風化花崗巖地段淺埋暗挖法CRD法初期支護主要技術控制要點、多水段超前小管棚雙液漿圍巖加固技術進行了認真總結,并組織完成了大斷面隧道穿越透水砂層三重管高壓旋噴樁加固工藝試驗。
2007年亞洲最大的客運樞紐廣州新客站開工,他與項目人員一起精心籌劃總體施工組織方案,在試驗室、拌和站、施工現場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藝,通過做試塊和實體模型,收集相關數據,形成成套工法,確保了砼質量。
在廣州新客站施工高峰期,橋梁工程、地鐵工程、房建工程、鋼結構吊裝等多種作業(yè)交叉進行。他與項目人員優(yōu)化方案,采用行走式塔吊、固定式塔吊、汽車吊相結合的方案,解決了狹小空間內材料吊運等難題。同時,他研究制定的梁柱式支架縱橫移施工方案,單孔箱梁制梁周期最短7天,創(chuàng)全國紀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chuàng)新如同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這是汪新立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的工作的感悟。2010年,他任二十二局集團科技部副部長,分管科技研發(fā)及橋梁技術攻關。
在廣珠鐵路西江特大橋施工中,他參與研究首次應用偏心支架和分離式后錨固系統(tǒng),解決了拱肋外緣超出梁體和梁面運輸通道難題;首次采用安拆方便、整體性好的拼裝式提升塔,縮短了施工周期。在哈齊客專松花江特大橋施工中,參與組織研究全國首次采用TR400C旋挖鉆機成功實施110米深砂層及風化巖層地質2米直徑樁基成樁、客專首例采用大型井點降水無封底鋼板樁圍堰進行14米水深25*48米深水承臺基礎施工、首次采用兩臺250號汽車吊棧橋平臺上成功安裝全國最大設計荷載(2萬噸)球形支座安裝。
2011年5月他與其他同事一起在重慶組織了“臨時結構工程施工設計人員培訓”,邀請鐵五院、大橋局、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就復雜地質棧橋及作業(yè)平臺、深水基礎、大跨拱橋及剛構連續(xù)梁上部結構等工程臨時結構設計進行授課。通過培訓,使來自各公司機關及重難點項目技術人員對臨時結構工程設計的安全性、經濟性、可行性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整體技術水平。
2012年12月他奉命前往貴州,參與建設貴州茅臺酒廠“十二五”擴建工程。該項目工程規(guī)模大、技術難度高、工期異常緊張,EPC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新,合同總造價126.3億元,是集團公司“天字一號工程,也是中國鐵建2012年度最大的單體路外工程。他與項目團隊憑借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不僅克服了復雜條件下樁基施工等難題,還創(chuàng)造了驚嘆的施工奇跡:5層樓高的酒庫,29天封頂,53天交付使用。被業(yè)主譽為國酒品質,鐵建速度。
2015年12月,汪新立任中鐵二十二局珠三角城際新白廣項目指揮長,在新的征途中,他將繼續(xù)奉獻他的青春,為單位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汪新立,一個平凡崗位上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的青年標兵,一個年輕技術管理團隊中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領跑人,一個用行動和言行書寫“品牌論”的典范,在人生最為寶貴的青年時代,為祖國的筑路事業(yè)奉獻了全部的智慧與力量,用他的真情和青春描繪著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特約欄目主持喬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