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對新的政治經濟學思想、哲學觀還有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都有所論述,特別是他從資本主義的經濟事實出發(fā),提出了具有批判性與革命性的異化勞動理論。本文即以異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為基礎,在對它進行批判地認識和揚棄中,試圖探索異化力量對當代中國社會生活和精神品質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異化勞動;批判性認識;當代啟示
作者簡介:馮鑫(1989-),女,碩士,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3--02
異化勞動理論內涵豐富,馬克思在《手稿》中不僅詳細論證了異化勞動的表現(xiàn)及其內在聯(lián)系,還更加深入的揭示了異化勞動的根源即私有制與分工,且為了消除這一根源最終實現(xiàn)人的復歸,馬克思進一步思考了揚棄異化勞動的基本途徑即共產主義。在全球化快速發(fā)展的當下,新的異化現(xiàn)象在當代社會有繼續(xù)深化的趨勢,如何對異化勞動進行揚棄進而實現(xiàn)人類的真正解放,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需要。
一、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主要內容
首先,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自然界是工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唯一來源,勞動者只有與勞動資料相結合,產生勞動對象化的產物即勞動產品,才能證明自己的主體力量。然而現(xiàn)實中,資本家占有絕對的生產資料和資本,同時也享有了大部分勞動產品以及其分配使用權,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肉體生存,工人只能為了繼續(xù)生活而最大限度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這必然會導致工人自身淪為勞動產品及資本家的奴隸。顯而易見,工人被剝奪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即是勞動者對象的喪失的具體表現(xiàn),工人在他們產品中的外化,意味著他們的勞動力量與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成為了一種反比例關系,因此,勞動產品作為與勞動者相對立的獨立力量,讓勞動者的主體性逐漸喪失在與自己勞動產品的異化中。
其次,勞動者同自己行為本身相異化。勞動作為一種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應讓勞動者在勞動中肯定自我、感受快樂。然而,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背景下,在勞動過程中,勞動者開始否定自我并愈加痛苦,勞動也不再屬于勞動者且勞動與勞動者開始變得格格不入,這就意味著勞動者的勞動不再是出于本質的需要,而是變成了資本增值的工具,那么勞動者的行為本身也只能作為異化勞動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而存在。因此,對于勞動者來說,異化勞動這一行為本身的存在,不僅制約了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也壓抑了勞動行為中主體力量的發(fā)揮。
再次,勞動者同他的類本質相異化。與動物維持生存的本能活動不同,人的勞動是一種出于自由自覺且主動適應自然的過程。人作為一種類存在物,通過改造現(xiàn)實世界證明了自己的類屬性、形成了自己的類生活,這不僅是衣食住行等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種想要實現(xiàn)自我的精神追求。這些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現(xiàn)實世界的實踐活可以說是對人類勞動的一種高度概括,但異化勞動將人的類本質變得與動物“維持其肉體生存”的本質無異,人的自由意志無處體現(xiàn),人的類本質也就隨之發(fā)生異化。
最后,人與人的關系相異化。馬克思認為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建立在生產活動的基礎之上,且在肯定自身的同時也肯定著他人。但由于異化勞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普遍存在,利益的爭斗,讓人與人之間互為手段,人人都按照自身標準來觀察他人并與他人交往,而人自身作為統(tǒng)治人、奴役人的異己力量的根源,很容易將自由平等的人際關系變成人與人之間的壓迫和支配,于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形成將人與人置于異化的牢籠之中。加之“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與人的關系的異化”[1],因此,毫無信任可言的社會環(huán)境,形成了各種敵對利益關系,不僅是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關系,工人與工人之間、資本家與資本家之間也出現(xiàn)了對立欺詐關系,統(tǒng)一性的喪失即是異化的全面升級。
二、對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批判性認識
異化勞動作為歷史的產物,聚焦突出了生產矛盾、深刻詮釋了社會現(xiàn)實,可以說它與階級一同孕育而生,并在資本主義社會這片沃土上發(fā)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毒瘤”。在這樣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力圖創(chuàng)造一種支配他人的、異己的本質力量,以便從這里面獲得他自己的利己需要的滿足。因此,隨著對象的數(shù)量的增長,奴役人的異己存在物王國也在擴展,而每一種新產品都是產生相互欺騙和相互掠奪的新的潛在力量”。[2]貨幣的價值和魔力,讓其所具有的抽象的物的力量強勢地成為統(tǒng)治人的唯一的至高無上的力量,這是自然與人的本質屬性混淆顛倒的直接表現(xiàn),也是導致物的屬性、人與人的真實關系被掩蓋的直接原因??梢哉f,異化勞動讓人一步步淪為肉體的存在,物的絕對地位也讓作為主體的人喪失了自由自覺的能動性和自主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
如今,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社會的消亡,異化勞動這一特殊名詞也將要被歷史的浪潮徹底淹沒,但作為馬克思在《手稿》中貫穿始終的科學理論,異化勞動理論已經以各種形式滲透到哲學、美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等各種學科中,成為人們考察共產主義、道德等思想的基本理論依據(jù)。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探討,是在經濟學和哲學雙重語境下借助哲學思維進行的一次深刻批判,它既不是對人道主義的簡單描述、也不是一種純粹意義上的邏輯演繹。一方面,異化勞動吸收了費爾巴哈的人本異化觀、借鑒了黑格爾的辯證異化思想、批判繼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學說;另一方面,“馬克思以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所確立的經濟“事實”和“規(guī)律”為依據(jù),以費爾巴哈人道主義的原則和方法為武器,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哲學人本學的分析和批判的?!盵3]因此,異化勞動理論作為馬克思早期思想轉變的一個重要起點,在體現(xiàn)人的價值導向和精神訴求、強調人的本質和積極揚棄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這三大學科的有機整合。
三、異化勞動理論的擴展——異化力量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馬克思當年所描述的工人的異化的勞動和生活雖然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基本上消失了,但是,異化卻表現(xiàn)出了更多新的形式和內容,它出現(xiàn)在人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今天所無法逃避的現(xiàn)實問題。通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對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出異化力量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基于對人的依賴關系的異化力量,另一個是基于對物的依賴關系的異化力量。這兩種異化力量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是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F(xiàn)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人的精神領域卻越發(fā)的空虛。面對五光十色的穿著打扮,琳瑯滿目的商品,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品種多樣的食物,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日益先進的電子產品,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需再為獲得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而受剝削壓迫。然而與物質生活方面的富裕相反,人的精神生活卻變得貧瘠了。網(wǎng)絡的發(fā)達方便了聯(lián)系卻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減少了,電腦電視電影雜志廣告等不斷地向人提供當前的最新信息卻使人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反思自身的時間少了。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只是在物質生活的不斷引誘下努力過著在別人看起來幸福自己就覺得幸福的生活,迷失了自己追求真正幸福——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本性。隨時隨地跨越時空的通話、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大事、各類信息平臺購物網(wǎng)站的普及和應用,都無不顯示著科技給生活以及人們觀念帶來的改變和革新。但在享受科技便利成果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被隨之而來的無形枷鎖控制,迫使人必須服從于科技應用手段,這不僅限制了人的自由,也潛移默化地侵蝕了本應該屬于人的本真生活。例如,勞動者在工作中逐漸淪為機器的附屬品,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喪失,形成了千篇一律、機械化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再比如說,手機本來應該是人們生活工作交流的工具,但是現(xiàn)代都市很多人忘帶手機就會心煩意亂無所適從,已經完全將自己綁在手機上,限制了自己的生活。
其次,異化力量對中國人精神品質的影響。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本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受異化力量的影響,某些人對物質和金錢過分依賴,自私和貪欲發(fā)展起來了,美德變成了異化的品質,這些人本身也變成了金錢的奴隸,助長了社會上拜金主義之風的泛濫,使人失去了助人為樂的愛心,對社會人際關系產生了極大的破壞作用?!爸袊^去講究綱常禮教,要求在下者片面地服從在上者的權力,并按照禮教規(guī)定不同等級有不同的身份,受不同的禮遇。于是養(yǎng)成了所謂“面子”觀念?!盵4]面子觀念強調道德恥感和社會尊嚴。但是在禮教異化下,習慣成自然,看面子而不注重實際,面子、面具等本來是人制作出來的東西,卻成為束縛人的枷鎖,仁、義、禮、智、信在某些時候變成了裝點門面的工具。當今社會,雖然沒有了綱常禮教的約束,但是面子觀念在中國人心理上已經是根深蒂固,愛面子在適當程度上是追求尊嚴的表現(xiàn),但是愈來愈多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腫臉充胖子的愛面子行為,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虛無主義。面子觀念的異化束縛了人的自由意志,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造成了諸多畸形的社會關系,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雖然異化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并且在當今社會有著新的表現(xiàn)形式,但它并不應取得合法形式,也不是人存在的永恒的正常狀態(tài)。從整個人類發(fā)展史來說,克服異化并消除異化是實現(xiàn)人的自由、價值的內在動力和總體趨勢。在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科學指導下,現(xiàn)代社會應該繼續(xù)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統(tǒng)籌精神和文化的發(fā)展;立足于自由地勞動實踐,引導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社會形成健康科學的相處模式,盡最大的可能擺脫對人與物的依賴造成的異化,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注釋: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9頁。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6頁。
[3]孫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第 155 頁。
[4]馮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241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馮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3]張曙光.《人的世界與世界的人:馬克思的思想歷程追蹤》[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4]張傳開、余在海.《異化與存在》[J].哲學研究,2006年第 7 期。
[5]王金福、王永山.《從異化到自由全面的發(fā)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