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菊芬
兒童英語學習應(yīng)該具有怎樣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湖南衛(wèi)視有一檔綜藝節(jié)目的“爬梯時間”給予我很好的啟發(fā),兒童英語學習之課堂不僅是“Party時間”,更應(yīng)該是“爬梯時間”,有開心、愉悅、期待,更有活動、揣摩、思量、發(fā)展,可謂身動、心動、腦動。如此才可能將靜態(tài)的學習材料轉(zhuǎn)化成動態(tài)的活動建構(gòu),將抽象的英語符號轉(zhuǎn)化成契合的體驗活動,以感性的活動方式促進理性的言語智慧的生成,讓兒童受到英語文化的熏陶,實現(xiàn)言語與精神的同生共長。
“具身”是一種教育新視角。當代具身認知思潮的基本主張之一就是主張心智由各種身體經(jīng)驗構(gòu)成,重心之一就是身體感覺和運動系統(tǒng)對思維方式的塑造作用。具身認知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學生怎樣學習、教師怎樣教學,把身體由教育與教學的“邊緣”提升到“中心”地位。我認為具身學習對三年級英語教學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受笛卡爾理性主義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被認為純粹是客觀知識的傳播與流動,無需身體的參與和體驗。事實上,知識涉及的是一項活動,而不是一種物品,它總是被境脈化了的,而不是抽象的,是作為個體——環(huán)境交互的一部分被建構(gòu)起來的,卷入其中的是學生整個人,而不是被孤立出來的心智。具身教學注重身體感知及其環(huán)境交互的整體性和情境性,強調(diào)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重視學生的共同參與度。在這一視角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英語課堂上,教室不只是容納師生的場地,更是師生“身體”活動的空間場所,在這自由的場域中,師生的“身體”得以釋放,學習體驗發(fā)生著、進行著、經(jīng)歷著。
學習是個體的參與式體驗,以及在體驗中獲得理解的過程,這種參與大大超越了閱讀教材、回答習題等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是需要全身心的卷入。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動作與運動既是卷入學習的過程本身,也是建立聯(lián)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從這一視角出發(fā),我們可以認為認知的內(nèi)容是身體提供的,人們對身體的主觀感受和身體在活動中的體驗為語言學習提供了基礎(chǔ)內(nèi)容。在兒童英語課堂上,具身學習的引入有利于用一個事物來理解另一個事物,追根溯源,學生最熟悉的事物是什么呢。那就是我們的身體,身體以及同世界的互動提供給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原始概念。例如上下左右、高矮遠近、溫暖冷熱等都是用身體可以感知的。學習者的行為和認識依賴于自身的知覺、感受和經(jīng)驗,即使在最理性的時刻,思維也不是單純地依靠形式邏輯,同樣需要建立在感知的基礎(chǔ)上。
有專家搜集了過去幾年關(guān)于身體運動對認知及學業(yè)成績的研究,均認為身體運動對認知發(fā)展,特別是對執(zhí)行功能的發(fā)展有積極影響。可見,當兒童在運動時,絕不僅僅是發(fā)展動作技能或放松身體而已,他們在同步鍛煉和激活大腦。也就是說,兒童在語言學習時是同樣需要身體力行的,學習過程需要身體的參與,需要反復的實踐和親身經(jīng)歷,身體在促進兒童對語言意義的理解上有著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三年級的英語學習無疑需要身體的參與,一切的認知、思維、記憶都是在身體作用于環(huán)境的活動中產(chǎn)生的,知識不是“我思”的結(jié)果,而是“我參與”的結(jié)果,我的手指配合著擺弄,于是我學會了數(shù)字“one,two,three,four...”;我的手指著眼前便是“this”,指向遠處便是“that”;我拍拍桌子上是“on”指指課桌里是“in”,指向課桌下則是“under”。值得一提的是,手勢還能幫助學生化解發(fā)音難點和語法難點。
例1.單詞behind——發(fā)音難點突破
這個單詞中間有一個音節(jié)hi藏在里邊很難發(fā)音,我利用手勢在空中畫一半圓,配合著發(fā)音/hai/,如右圖:
此處的手勢有兩點用意:
(1)hi意為打招呼,手在空中擺過通常為打招呼的方式,意義匹配不突兀,還利于單詞的拼寫記憶。
(2)手空中擺動的時間差剛好能幫扶學生將/ai/這個雙元音發(fā)得更為飽滿和圓潤。
例 2.句型 This is...與 Is this...?——語法難點突破
在三(下)教材中,這兩個句型是朗讀教學的難點,我利用手勢巧妙化解。
左右手交換順序。
This is... Is this...?
如此左右手配合,設(shè)定簡單的手勢后相互交換,對于“語感敏銳的人”不僅將發(fā)音這個難點降到最低,還可以意識到be動詞在英語句子結(jié)構(gòu)中的重要性,將靜態(tài)的文字材料變?yōu)閯討B(tài)的思維情境。
語言學習必須是境脈化的,境脈表演能巧妙地促進課內(nèi)外顯性或隱性的語言資源的開發(fā),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交際情境中恰當交流,歷練語言表達。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文化背景和語言環(huán)境、任何由特定人物組成的小團體中,三年級的英語學習亦如是。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都是一個故事,在創(chuàng)設(shè)的場景中,故事的演繹者揮舞雙手,淋漓盡致地將故事鋪陳和表達。在譯林版《英語》三(下)Project 1 My puppy一課中,顯性的學習內(nèi)容非常少,僅是一只愛犬的幾個動作展示,但是隱性的學習內(nèi)容是復習前3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于是課題被重新設(shè)置為“Super puppy”,教學片斷如下:
(1)T:Nick is a super puppy.I have a puppy too,how to be a super puppy?
(2)T:First,itshoulddoalot.
Let’s train it. 學生 根 據(jù)PPT的提示向小狗發(fā)出指令。
(3)道具小狗在教師的手里完成同學們所發(fā)出的指令,從而引出詩歌小結(jié):“Clever puppy”。
(4)T:Thensuperpuppy should have many fans,so it comes to our classroom,it wants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Look,here it is.“Wolf,wolf.”“Shh.Don’shout”.
(5)學生在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不由自主地制止調(diào)皮的小狗:Don’t sleep.Don’t drink my milk.Don’t...,從而引出小詩:“Naughty puppy”。
(6)T:Now my puppy is quiet now.It sits on the floor and finds many stationeries.Whose ruler?Whose pencil?
(7)在口口相問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小狗幫助大家找到了文具的主人,從而引出小詩:“My nice puppy”。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學生沉浸在“puppy”這一境脈,通過溫柔的指令制止小狗做一些頑皮的動作來完整地呈現(xiàn)“super puppy”的演繹。最令學生動容的是串聯(lián)的三首小詩,聰明的小狗招來小主人溫柔的撫摸,調(diào)皮的小狗招來小主人嚴厲的的呵斥,善良的小狗更是令小主人愛心爆棚。在一系列境脈表演中,學生的溫柔撫摸、叉腰訓斥無一不為學生交流搭建了更為輕松的平臺,更促進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和“手勢輔助”同理,學習是身體力行的,動作和運動是兒童早期理解、建構(gòu)世界及自我的基本手段,是促進高級認知的基礎(chǔ)。在三(下)教材中,教師可營造一個個有利于“具身學習”的場域,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喚起兒童各自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身體力行地去體驗和感悟,如動物類單詞cow,duck,chicken,pig演一演;動作類單詞drink,eat,shout,sleep動一動。我還指導學生利用肢體語言來演繹Rhyme time,既理解了小詩意思,又增加了趣味性,肢體型的具身學習讓學生更樂于開口,而且語言更富個性化。
王初明教授指出:“無互動便無語境效應(yīng),無語境便無明確的意義,無意義便無法驅(qū)動外語學習。”人類交往中最重要的互動莫過于情感的互動,而身體及其活動方式對情緒和情感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三(下)英語教材中有不少表情型語言和情緒型語言,這些語言能巧妙地表達感嘆、應(yīng)答,表明態(tài)度、傳達心情、烘托環(huán)境、渲染氣氛等。
(1)表情型語言
三(下)第一單元Mike遲到了以及第二單元Liu Tao在圖書館做了很多不合時宜的事情,學生在難為情的、懊惱的表情配合下,道歉的語言“I’m sorry.”脫口而出。第三單元Mike弄丟了自己心愛的鉛筆,“This isn’t my pencil.”焦急的表情;“Oh,that’s my pencil.”失而復得的喜悅表情。第二單元文中 Bobby“Don’t eat my cake.”生氣的表情等等。
(2)情感型語言
情感型語言指向鮮明,真切地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三(下)教材中不乏此類例子,如:Welcome to my farm.此處有熱烈歡迎小朋友來農(nóng)場學習的老爺爺;Sam,it’s time for the cake.此處有Bobby和小伙伴急于分享蛋糕的迫切;Is this/that your pencil?此處有小伙伴間真誠的相助;The bird is in the tree now.此處有孩子們?yōu)樾▲B能重回大自然油然而生的歡喜之情。
三年級的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愿意并大膽地使用表情、情緒等此類具身學習策略,能有效地激發(fā)交際雙方交流的積極性,交際雙方很快擺脫“忸怩、拘束、害羞”等不良的交際行為,從而大方得體地交流互動。
兒童喜歡“在真實情境中探索”、“在親身經(jīng)歷中學習”。具身學習的引入,開啟兒童英語學習的日常課堂生活,使之成為符合兒童本性的“有意思”、更“有意義建構(gòu)”的學習之旅,形成充滿力量的生長場域,兒童興致勃勃地投入學習活動,喜出望外地發(fā)現(xiàn),樂此不疲地探索,卓有成效地吸收,充滿靈性地表達,課堂學習因此具有言語生命動力學意味,必將提升兒童的言語智慧和生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