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地(三明市梅列區(qū)第二實驗小學,福建三明365000)
略論思品課堂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張全地
(三明市梅列區(qū)第二實驗小學,福建三明365000)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因素,找準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融合點,多角度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資源,豐富教育途徑和形式,促進達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品德;課堂教學
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1]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保?]那么,如何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三進”任務呢?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的課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滲透于“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qū)生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共同世界”六大課程內容里,分布于各年級的教材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目標在教材中的體現(xiàn)有的直白,有的含蓄。如,五上教材“讓誠信伴隨著我”所滲透的誠信教育明白如畫,而五下教材“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所滲透的愛國教育則比較含蓄。這都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因素,通過預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做教材的對話者,讓學生走進教材中“伙伴”的情感世界,從而獲得啟示,有感有悟。教室中的兒童與教材中的兒童在相互交往、相互激發(fā)、相互作用中使認識不斷地融合,建構出新的意義世界,從而達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
在教材中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融合點,既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單元及課時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因素,又要求教師要整體把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內在聯(lián)系,潤物無聲地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新課程倡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俺浞珠_發(fā)、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和教學活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上,要善于巧用留白,引導學生做教材的創(chuàng)編者。
教材中的留白是指教材在呈現(xiàn)教學信息時有意留下的可供師生探究與拓展的資源空間。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對話,有利于開放,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活教材留白,使之成為引發(fā)和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向導,從而構建有效的品德課堂。
五上《祖國一定要統(tǒng)一》一課,旨在了解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過去與現(xiàn)在,了解祖國大陸為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讓學生接受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教育。筆者圍繞教材中“我們一起來看看,找一找,兩岸人民在經(jīng)濟、貿易、文化、教育等交往的活動吧”這一留白,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則例舉2011年《溫家寶翼〈富春山居圖〉合璧,浙江稱已做好準備》《〈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啟程赴臺合璧展出》的新聞讓學生閱讀,弄清《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啟程赴臺合璧展出的緣由,重點引導理解新聞中的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的一句話:“我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蓖ㄟ^引導,學生明白臺灣和祖國大陸就像《無用師卷》《剩山圖》一樣一直處于分離狀態(tài),溫家寶總理的良苦用心就是要通過畫的合璧展出促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實現(xiàn)。通過師生共同拓展教材以外的資源,深化對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水到渠成。
1.有價生成莫放過
學生良好品德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摒棄錯誤認識,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沃土,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課堂上學生的外顯行為、內在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都是可以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關鍵是如何恰到好處地利用和開發(fā)。[3]教師要善于發(fā)掘這些課堂生成資源背后的價值,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如教學六上《文化采風·多采的節(jié)日》時,筆者捕捉住一學生提出的“我們不是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嗎?為什么社會上有那么多人熱衷于過西方的節(jié)日呢?”這個極具價值的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學生的辯論,教師的點撥,學生明白“節(jié)日文化是可以傳播的,本國人當然可以過外國人的節(jié)日,這體現(xiàn)了當今世界的開放與交融。一味地崇洋不對,而一味地排外也不對,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并熱愛自己本國的節(jié)日文化,有傳承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與義務,這也是愛國的表現(xiàn)”。這樣處理,既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困惑,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可謂一舉兩得。諸如此類的有價值的課堂生成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都可能迸發(fā),教師在教學中要敏銳準確地把握,適時、恰當?shù)亟o予引導,傳遞正能量,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學科整合巧融合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融品德與規(guī)則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與環(huán)境教育等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必然決定了課程實施手段的綜合性。如在教學六上《破碎的山河》時,筆者用欣賞歌曲《七子之歌》引入,既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又幫助學生理解山河破碎的苦痛。在思品教學中,融入音樂元素,何嘗不值一試?再如教學六上《黃海海戰(zhàn)》一課,筆者指導學生理解并感情誦讀教材中呈現(xiàn)的頌揚民族英雄鄧世昌的詩:“重如泰山輕鴻毛,流芳遺臭俱千古。將軍視死如甘飴,凜然大節(jié)青史垂?!痹谄返抡n堂教學中,融入語文誦讀元素,讓學生在誦讀中激發(fā)敬仰之情,又未嘗不可呢?諸如此類,只要教師巧妙整合,均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充分發(fā)揮各學科的優(yōu)勢為教育教學服務,為達成同一個教學目標服務,就是基于此理。
學科整合,既包含其他學科內容在思品課堂的融會貫通,也包含其他學科教學方法在思品課堂的靈活運用。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于思想品德教學的學科整合中,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準確把握學科整合的融合點。筆者以為學科整合:一要恰當,要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思品課程內容的無縫對接,忌缺乏關聯(lián)性,風牛馬不相及;二要適量,反對整合不加選擇地一味堆砌,喧賓奪主,把思品課上成音樂課、語文課或是其他課程;三要適時,就是找準整合的時機,在最恰當?shù)臅r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課程內容、整合的內容完美結合,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
3.實踐活動細思量
實踐性是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性質,體現(xiàn)了知行統(tǒng)一的特點。品德課程不僅要著眼于課堂,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而且要著眼于課外的道德實踐,外化于形,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習慣。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化發(fā)展要通過道德實踐來固化,因此,課外的實踐活動尤為重要。在實踐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忽略了對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指導,致使知行不能統(tǒng)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要將課外的實踐活動納入整體教學計劃,將學生課外的實踐活動作為達成課程目標和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要一環(huán)來精心考慮,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想起來就安排,沒想起來,就放之腦后。
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活動中,要善于使用教材中的留白,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拓寬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外的探索實踐中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如品德與社會六上《中國的第一》一課,可圍繞“我們也來找一找‘中國的第一’”這個留白,讓學生開展“探尋中國第一”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獲得祖國日益強盛的真切體驗,自豪感油然而生。又如六上《抗日烽火》一課,可圍繞“搜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故事、圖片等,談談抗戰(zhàn)時期的事情,還可以學著唱抗戰(zhàn)歌曲,感受當時人們的同仇敵愾、團結抗戰(zhàn)的熱情”這個留白,引導學生開展“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諸如此類,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安排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等多樣的實踐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教育。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它既需要教師的啟迪引導,也需要學生的實踐感悟。教師唯有找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品德教學的融合點,準確把握預設與生成、課堂與課外、品德教學與學科整合之間關系,豐富教育的途徑與形式,方能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支部生活,2012(12).
[2]新華網(wǎng).中共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EB/OL].[2013-12-23].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3]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