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勇(龍海第一中學,福建龍海363100)
建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多元化實驗形式
陳水勇
(龍海第一中學,福建龍海363100)
現(xiàn)在不少學校由于實驗設備的老化、不足或教師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課堂上以講實驗或用課件(錄像、多媒體)展示代替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與新課程理念嚴重背道而馳。新課程突出強調了科學探究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實施探究教學的最好平臺,當前實驗教學的幾種常見形式(演示實驗、隨堂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踐活動),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設疑,均能起到探究的實效。
新課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
通過調查了解,現(xiàn)在不少學校由于實驗設備的老化、不足或教師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課堂上以講實驗或用課件(錄像、多媒體)展示代替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結果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學生,對物理知識一知半解,實驗能力、動手能力極差,更不用說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與新課程理念嚴重背道而馳。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1],突出了科學探究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實施探究教學的最好平臺,一方面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初中物理知識大部分是由實驗直接產生的;另一方面,實驗又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形成過程,恰好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過程。根據(jù)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通過探究實驗,更能夠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和認識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滬科版八、九年級物理教科書,每一章都有安排實驗探究,明確要求要進行實驗探究的八年級共有35個,九年級共有24個。因此,在新課改形勢下的物理教學中,探討如何利用物理實驗開展教學是非常必要的。當前實驗教學的幾種常見形式(演示實驗、隨堂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踐活動),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設疑,均能起到探究的實效。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將事例的情景進行直觀的展現(xiàn),學生即可省去理解想象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的基礎上要注重增加演示實驗的探究成分,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1)變演示實驗為探究實驗。如在講“滑輪”這節(jié)課時,在介紹了什么叫滑輪后,筆者沒有按照課本用舉例的方法來講解什么叫定滑輪,什么叫動滑輪,而是提供給學生一個鐵架臺,一根細繩,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讓同學們分組試試看,利用滑輪有幾種辦法可以把鉤碼提起來?讓學生通過反復的動手、動腦、出主意、想辦法去探究,最后學生才發(fā)現(xiàn)有且只有兩種方法,從而使學生較深刻地認識到同一滑輪根據(jù)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是定滑輪,也可以是動滑輪,這個結論是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探究發(fā)現(xiàn)的,印象深刻,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2)重視失敗實驗的分析總結。在演示過程中,若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實驗現(xiàn)象與預期的不一樣時,可適時誘導提問,為什么會這樣?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如在上九年級“溫度與內能”這一節(jié)課,在演示空氣壓縮儀時,如果教師在壓縮筒內空氣時,速度不夠快硝化棉燃燒不起來時,就可提問學生,為什么硝化棉不會燃燒?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可能會回答:可能是棉花太潮濕,或活塞與筒壁密封性不夠,或壓縮速度不夠等。然后老師再按照學生的幾種猜想一一去檢查實驗,直到實驗演示成功。(3)將演示實驗拓展、深化。在做演示實驗時,有些實驗教師不要一演了之,可順勢提出一些跟這個實驗有關,課本又沒有提及到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進一步去思考探究。如在演示完“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實驗后,還可再演示如果拉力沒有豎直向上,拉力還是一半嗎?引導學生去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去思考,并且還可以馬上用實驗來驗證。
隨堂實驗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去探求知識、獲取必要的感性認識的教學活動。隨堂實驗所需器材應該是簡潔、常見,費時又較少,實驗現(xiàn)象生動明了、能說明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目的。所需實驗器材我們可以發(fā)動學生利用日常生活、學習用品或自制的簡易教具等來達到。如八年級學“慣性”時,筆者讓學生利用日常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器材鋼筆、紙條、文具盒、橡皮等,讓學生把筆套放在筆盒上,突然拉動筆盒,筆套向后倒;用手拉著筆盒運動,當運動的筆盒突然碰到障礙物時,筆套向前倒,讓每個學生隨堂直接參與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身體會物體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加深對慣性概念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促使學生耳聽、眼視、手動、腦思同時激發(fā),不再是死板的灌輸,而是自身的直接參與知識的探究,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滿足學生好動的特點,是一種“投其所好”的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僅能夠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識,而且學生的探究意識、實驗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學生通過分組實驗,全面培養(yǎng)了實驗儀器的使用、物理量的測量、儀表的讀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實驗誤差的分析、成員間的分工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實驗能力。因此對于課本中要求的學生分組實驗,教師一定要不折不扣的開展。此外,教師還可采取以下三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①把一些驗證性、測量性實驗改為設計型實驗。如測量導體的電阻,若給你一組電池、一只開關、若干根導線,還需哪些儀器?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至少設計出四種測量方法。方法1:電壓表和電流表各一只;方法2:兩只電壓表、一只定值電阻;方法3:兩只電流表、一只定值電阻;方法4:一只電流表、一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動變阻器。還有其他解法,讓學生學會將學到的知識(串并聯(lián)、局部短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等知識)運用于具體的題目,體會到學以致用、殊途同歸的理科魅力。②在原有的學生分組實驗課上,增加探究性實驗。如學生在做完“浮力的大小”的探究實驗后,筆者再提出一個相關的探究實驗:1N的水能否產生大于1N的浮力?學生受到課本中的實驗的影響,把一個物體浸入裝有水的溢水杯,最多也只是把杯里的水全部排出,常常誤以為1N的水不可能產生大于1N的浮力的錯誤結論。筆者先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再適時予以提示引導,如1m3的水被排開的體積能否超過1m3?并讓學生準備一些相關器材,如兩個相同的紙質杯,水、量筒及圓柱體金屬塊(底面積略小于量筒)。引導學生把裝有較多水的紙質杯放入裝有較少水的紙質杯中,發(fā)現(xiàn)處于漂浮狀態(tài),就得出了1N的水是能夠產生大于1N的浮力的。③增設物理課本上沒有的分組實驗課,如:筆者在講授浮力一章后,要求學生自行選取實驗器材做測量石塊密度的實驗,選取哪些器材,如何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哪一種最簡單?可供選擇的器材有托盤天平(含砝碼)、彈簧測力計、溢水杯、量筒、玻璃杯、足量的水、細線、石塊等。這樣學生就要利用所學知識,思考應該選取哪些儀器、怎樣測石塊體積、有幾種測量方法等問題。既鍛煉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又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內知識的綜合、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另外在分組實驗探究時,要注意好、中、差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相互搭配,小組成員之間要注意分工協(xié)作,這樣才能確保探究實驗順利完成,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加以巡視,適時予以指導。
這里專指學生學完一定的物理知識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主動或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對某些課題,自己動手做實驗進行探究的活動。由于課外實踐活動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教師完全可以對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引導,進一步擴大課內物理知識的外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激發(fā)出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自行組成幾個小組(每組4-8人),根據(jù)所選題目,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合作探究、討論制定實驗計劃、自行選擇實驗器材、測量、實地調查訪問、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寫出簡單實驗探究報告,必要時教師再給予指導、點撥。1.教師可結合當前學生所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布置一些設計性、探究性的實驗課題,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如講到“密度知識的應用”這節(jié)課時,筆者提前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家里的蓄水池能蓄多少水?你家里爸爸媽媽戴的金戒指是純金的嗎?商店賣導線為什么用秤而不是用尺子測長度?由于設計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了知識應用的水平。我們教材中具有開放性或STS教育方面的內容,都是課外實踐活動的很好課題。2.開放實驗室。學校定期開放物理實驗室、探究室,不但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實驗器材(因為有些演示實驗,學生沒有親自動手參與實驗,對實驗儀器的使用、原理及實驗過程并不是很熟悉、了解),而且可就為學生自己興趣的課題,自己動手做實驗進行探究提供便利,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及探究意識、探究能力的提高。3.開展物理小制作比賽,分享成功的喜悅。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物理實驗,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所以應提倡師生在平常教學生活中利用日常器具、自制實驗器材,開展以設計和動手制作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進一步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學??梢岳媒虒W開放周、科技節(jié)等節(jié)日,定期組織開展科技小制作、小發(fā)明等競賽活動。如望遠鏡、潛水艇模型、電鈴、驗電器、電動機等器具的制作,又如“彈射飛機”的制作,比賽誰射得比較遠?“雞蛋撞地球”,比賽從高空同一高度向地面某一指定位置扔下一個雞蛋,如何設計既使雞蛋不破,又離指定位置最近,設計的裝置又最輕?等設計活動。進一步營造學生“愛科學、講科學”的濃厚氛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動手的習慣,使學生嘗試到動手動腦的樂趣。4.結合學校研究性學習,從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角度去開展調查研究等。如當?shù)氐乃娬尽⒒痣娬臼侨绾伟l(fā)電的?廢舊干電池亂扔有何危害?當?shù)刂苓呌袥]有專門廢舊電池的回收站?有何建議?或就當?shù)氐沫h(huán)境污染、交通環(huán)境惡劣深入社區(qū)、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向相關部門提出改進意見,促進所在地的環(huán)境、交通等改善。通過這些課外實驗和實踐活動達到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時事,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以上的四種實驗形式都是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相輔相成的,教師應當深入結合當?shù)厣a、生活實際,了解學生真正興趣之所在,提出或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課題選擇合適的實驗形式,以確實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真正把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詹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