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軾知潁祈雨文初探

2016-04-16 17:05:13龔光明劉家欽阜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安徽阜陽236037
關鍵詞:潁州蘇軾

龔光明,劉家欽(阜陽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

□淮河文化論壇主持人:吳海濤教授

蘇軾知潁祈雨文初探

龔光明,劉家欽
(阜陽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摘要:以蘇軾知潁時的祈雨文為研究對象,以相關歷史文獻為依據(jù),借助學界研究成果,首先對祈雨文的祈雨時間、祭祀目的、稱頌神靈等內(nèi)容作了系統(tǒng)分析,進而探討祈雨文所反映的古代潁州獨特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特有的祭祀神靈等地域特色。通過本研究,進一步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地域特色,從而探求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的途徑,提升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作用。

關鍵詞:蘇軾;潁州;祈雨文

中國自古以農(nóng)立國,氣溫、雨水等自然要素對農(nóng)業(yè)有著重要影響,直接關乎國計民生。但大自然并非總是風調(diào)雨順,時有災害發(fā)生。在科技落后條件下,面對超人力的災害,人力無以應對,轉(zhuǎn)而求助于神靈,希望及時顯靈,消弭災害。因此,干旱祈雨成為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動,祈雨文由此應運而生。北宋蘇軾知潁(今安徽阜陽)期間,潁州干旱嚴重,為緩解旱情,便向張龍公祈雨。從蘇軾的祈雨文,可以管窺宋代及當時皖北祈雨民俗的概況。

一、蘇軾知潁祈雨文內(nèi)容概述

宋代祈雨有不同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地方長官組織和主持的祈雨活動即是其中一種。蘇軾于宋仁宗元佑六年(1091年)八月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潁州,次年二月改知揚州,前后知潁半年。其間潁州自夏及冬連旱,秋收甚微,冬麥亦因長期干旱而枯萎,百姓生活維艱。作為地方長官,在人力無以解決旱情時,便轉(zhuǎn)而求助于神靈,開始祈雨活動。乾隆《潁州府志》中保存有《祈雨迎張龍公祝文》[1]486《祈雨送張龍公祝文》[1]486-487等兩篇蘇軾知潁時的祈雨文。

首先,祈雨活動的時間

祈雨活動多在旱災肆虐,已造成農(nóng)業(yè)收成減少或農(nóng)作物干枯,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了危害之時。根據(jù)史料,蘇軾于元祐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奉令知潁,祈雨文的祭告時間為同年十月二十五日,相距兩月。《祈雨迎張龍公祝文》記載:“歲旱夏秋,秋谷既微。冬又不雨,麥槁而腓?!毕那镞B旱,至冬仍未出現(xiàn)降雨,旱災已延續(xù)半年左右。秋收已大為減產(chǎn),嚴重的干旱致使冬麥日漸干枯。如若旱情繼續(xù),勢必來年夏收也將無望?!伴h閔農(nóng)夫,望歲畏饑。并走群望,莫哀我欷?!北疽焉罾Э嗟陌傩?,對來歲也難抱有希望,憂心忡忡。正是在這種境況下,蘇軾率領官民開始了祈雨活動。

在宋代其他的祈雨活動中,時間的選擇也都與上文所說一樣。早于蘇軾知潁的歐陽修,“知潁期間”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也曾主持過祈雨活動,留有《祈雨祭張龍公文》。其文曰,旱災嚴重,已使“生民嗷嗷困苦于下,公私并乏,道路流亡”[1]482。顯然,祈雨活動都在旱災已致公私之用極為匱乏、百姓流離失所、社會極不穩(wěn)定之時進行。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嘉興府春旱嚴重,當?shù)孛癖娳s赴精嚴寺祈雨(1);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三月,京師旱,“遣中使禱雨”[2]。都反映了同樣的祈雨時間。

其次,祈雨的目的是希望神靈及時顯靈,適時雨雪,緩解旱情

“雨雪在天,公執(zhí)其機。游戲俛仰,千里一麾。被及淮甸,三輔王畿。積潤滂流,浹日不晞?!睆堼埞珗?zhí)掌雨雪之權,操縱著雨雪的時間、地點。蘇軾率領吏民祭祀張龍公,懇請其惠及萬民,適時普降甘霖,使淮甸等干旱區(qū)喜獲雨雪,滿足生產(chǎn)生活對雨水的渴望,解決旱災。因此蘇軾“我率吏民,鼓鐘旄旗。拜送于郊,以華其歸。尚饗”,以便討好張龍公,應驗祈雨要求。從上下文推斷,蘇軾也并非一味地敬奉、討好張龍公。如果張龍公能及時顯靈滿足吏民所請及時送來雨水,便可使其享受“鼓鐘旄旗”“以華其歸”;但若不能應驗,很可能使其長期暴露于荒郊,直到雨雪降臨為止。因此,從這方面看,倒是具有先禮后兵、“賄賂”與“恐嚇”并用之意。蘇軾《祈雨送張龍公祝文》的時間是元祐六年十二月十日,從十月二十五日迎張龍公舉行祈雨活動,到十二月十日“以華其歸”,相距一個半月,張龍公一直被置于郊外。從“再雨一雪,既洽且均”來看,應該之前已有雨雪,只是雨雪量較小,尚難緩解旱情。故而懇請“再雨一雪”,雪量適度均勻,以便最終有效解決旱災。并且再次強調(diào):“何以報之,榜銘皆新。詔公之德,于億萬年?!倍髮⒂伞皫煹?、迨,復餞公還”。使其世代享受地方敬奉。

同樣,宋代類似祈雨活動均有同樣目的。歐陽修的《祈雨祭張龍公文》云:“于此之時,以一日之雨,救一方之旱,用力至少,其功至多。此非人力之所能為,而神之所甚易也?!毕仁枪ЬS、贊揚張龍公應驗降雨的無上功德。并肯定了張龍公非凡的法力,人力所難以解決的旱災,對于神靈卻是舉手之勞。用力少而功德厚,何樂而不為呢?如此恭維、敬奉神靈,“其有不動于心者乎?”[1]482

再次,祈雨文稱頌張龍公長期對地方的恩惠

《祈雨迎張龍公祝文》云:“稽首龍公,民所祗威。德博而化,能潛能飛。食于潁人,淮潁是依。受命天子,命服有輝。為國庇民,凡請莫違?!辟潛P張龍公廣施恩德,神通廣大,是潁淮民眾信賴的仁義之神。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代人君治理一方,代表民意每次祭請張龍公都能及時應驗,滿足祈求?!镀碛晁蛷堼埞N摹芬灿校骸昂蘸正埻?,甚武且仁。赴民之急,如謀其身。”稱贊張龍公神力非凡而且仁厚,對于百姓的困苦感同身受,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坝胁粦?,惟汝不虔?!倍紩笥兴鶓缛粑吹脩?,錯不在龍公,而是祈請者不夠虔誠。因此,祭奉龍公一定要齋居洗濯,倍顯恭敬。

同時,蘇軾強調(diào)“旱我之罪,勿移于民”。如果張龍公是因為地方出現(xiàn)某種過錯而懲罰使之干旱,作為地方首官,蘇軾愿意承擔一切罪責,無以波及民眾。這是典型的罪己行為,愿以一己之身,替代萬民承受一切懲罰?!白锛骸毙袨榛蛩枷朐诠糯灿猩钸h影響,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典型的當屬唐太宗“吞蝗”?!杜f唐書·五行》:貞觀二年六月,京畿旱蝗食稼。太宗在苑中掇蝗,咒之曰:“人以谷為命,而汝害之,是害吾民也。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汝若通靈,但當食我,無害吾民?!碧铺谡J為蝗災是因自己統(tǒng)治有所過失,為使蝗災消弭,甘愿讓蝗蟲啃噬自己以救護莊稼,把蝗災引向自身,舍身保民。封建社會皇帝是“天子”,代“天”治理天下,天下安穩(wěn),風調(diào)雨順,則是統(tǒng)治者治國有方;反之,如果災害頻仍,民生艱難,則是皇帝無德。因此,需修德以順天意。為了迷惑百姓,往往于此時下罪己詔。后來這種方式也被地方官員應用,把地方的天災人禍看成是主政官員治理不力,希望通過“罪己”,使上天滿意,恢復自然應有的秩序。

歐陽修的《祈雨祭張龍公文》亦云:“刺史不能為政而使民失所,其咎安歸!而又頑傲愚冥,無誠愨忠信之心可以動于物者。是皆無以進說于神,雖其有請,宜不聽也。然而明天子閔閔憂勞于上,而生民嗷嗷困苦于下,公私并乏,道路流亡?!盵1]482地方長官——刺史如為政不力,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頑固傲慢愚笨昏聵,缺乏誠實忠信之心,均無以感動事物。即便有所請,神靈也不會應允。但畢竟神靈仁愛萬民,感于仁君的憂勞與生民的困苦,在天下極其窮困,公私匱乏的窘境下,如能及時雨、雪,救一方百姓于水火,自然功德無量。歐氏雖未明顯罪己,但其所論刺史的失德表現(xiàn),顯然是在告誡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地方長官,上應體恤皇帝拳拳憂民之心,下應關愛轄區(qū)民眾,使其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這樣才不愧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才能在災害時有求有所應。宋代葉適的《祠山禱雨文》:“位尊責重,惟王是知。大足大通,非王孰有?!?2)也是在恭維神靈。

宋代對祈雨的禮法和制度均有所規(guī)定,甚至頒布全國統(tǒng)一的祈雨法,對祈雨有應的神靈祠廟加封褒崇等等,因此促使祈雨活動頻繁和祈雨文的大量出現(xiàn)。盡管祈雨文文體多樣,所禱神靈也差異較大,但祈雨文所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仍具有某些共性,如祈雨時間、陳述災情、以誠動天、恭維神靈、引咎責躬等等,這在蘇軾的兩篇祈雨文中都有所體現(xiàn)。

二、祈雨文所反映的潁州地方特色

古代潁州獨特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歷代都認識到雨水對于該地農(nóng)業(yè)活動乃至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因此,每逢雨水不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受到威脅,人力無以解決時,包括地方官在內(nèi)的潁州人便求助神靈。而宋代祈雨活動中的多神信仰,體現(xiàn)在地方便是各地往往都有當?shù)匦欧畹纳耢`,即人們認為有求必有應的神靈。這從蘇軾的祈雨文中都有所反映。

(一)潁州獨特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方式

潁州地處華北平原南部,地勢平坦,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適宜多種農(nóng)作物種植,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糧食產(chǎn)地,今天仍盛產(chǎn)小麥、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紅薯等作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對于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至關重要,是考核地方官政績的主要依據(jù),因此他們對此極為重視。然而,低下的科技水平,加大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對自然的依賴程度。久旱無雨,成為制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危害農(nóng)作物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每當此時,單靠人力無以應對旱災,祈雨便成為應對旱災、祈求農(nóng)業(yè)豐收的常用方法。

蘇軾知潁雖只有半年,但仍極為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蘇軾深刻認識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對于潁州的益處,因此大修水利,疏浚陂塘,開清溝,疏清沙,提高了潁州農(nóng)業(yè)設施的作用。同時,關心民眾疾苦,維護百姓利益。當時潁州災荒,部分百姓赴淮南路糴稻,至固始被扣。蘇軾多次催要遭拒后,便上奏朝廷,終于要回全部稻種。元祐六年冬,大雪鋪地,百姓饑饉。這場大雪很可能是十月二十五日和十二月十日祈后所下,算是祭奉張龍公的結(jié)果。但夏秋連旱已造成秋收銳減,百姓生活極為艱難,此刻大雪封門,難以外出謀生,無疑雪上加霜。蘇軾奏請朝廷恩準,發(fā)義糧數(shù)千石及平糴出售院碳等生活用品救濟災民。同年十月,開封府轄內(nèi)數(shù)縣水患,導水入惠民河失敗后,隨有開八丈溝導潁河入淮之議。蘇軾通過多方走訪與勘察,認為此舉不可。遂上《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系統(tǒng)闡述了八丈溝不宜開鑿的理由?!暗龌此疂q溢,潁河下口壅遏不得通,則皆橫流為害,下冒田廬,上逼城廓,歷旬彌月,不減尺寸。但淮水朝落,則潁河暮退,數(shù)日之間,千溝百港,一時收縮。以此驗之,若淮水不漲,則一潁河泄之足矣。若淮不免漲,則雖復旁開百溝,亦須下入于淮,淮水一漲,百溝皆壅,無益于事,而況一八丈溝乎?……若上下水并在潁州,則潁之受患,必倍于陳,田廬城廓,官私皆被其害?!盵1]488如若開鑿八丈溝,不僅難解陳州水患,反使?jié)}州大受其害,嚴重影響民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由于蘇軾的據(jù)理力爭,開溝之議擱置。確保了當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也為來年農(nóng)業(yè)的恢復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不僅蘇軾重視潁州農(nóng)業(yè)發(fā)展,歐陽修同樣給予了極大關注。皇祐元年(1049年)二月,歐陽修轉(zhuǎn)知潁州時,便對潁州大為稱贊:“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chǎn)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3)知潁期間,實行簡政、興農(nóng)等措施,并督率民工堵塞白龍溝,提升西湖的灌溉能力。次年,潁州大旱,歐陽修親自為民求雨說:“刺史不能為政而使民失所,其咎安歸!”[1]482當天甘霖降,則作《喜雨》:“大雨雖霶霈,隔轍分晴陰。小雨散浸淫,為潤廣且深。浸淫茍不止,利澤何窮已。無言雨大小,小雨農(nóng)尤喜。宿麥已登實,新禾未抽秧。及時一日雨,終歲飽豐穣。夜響流霡霂,晨暉霽蒼涼。川源凈如洗,草木自生光。童稚喜瓜芋,耕夫望陂塘。誰云田家苦,此樂殊未央?!?4)反映了歐陽修喜獲降雨的大好心情及雨水對于潁州農(nóng)事的重要。有了這場雨,便可“終歲飽豐穰”,農(nóng)家自然充滿歡聲笑語。

(二)潁州獨特的祈雨神靈

從古代很多文獻中都可發(fā)現(xiàn),祭祀日月星辰、風師、雨師、山岳、溝瀆等神靈的禮儀代代都有,人們認為這些神靈掌控著某一領域,祭祀它們就可免除某些災難。宋代的祭祀、祈求活動涉及佛、道法事以及其他各類神靈,“‘事神’已然成為普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鐘敬文等把宋代祭祀分為三類:官方祭祀的所謂正神;官方雖不祭祀,但得到官方認可之神,具有極雄厚的群眾基礎;完全不被認可,甚至官方取締的神靈[3]??梢姡未漓雽ο髽O為復雜。

祈雨活動極為普遍,甚至由中央政府下令推行祈雨法,《宋史·吉禮五》記載咸平二年(999年)、景德三年(1006年)五月因旱推行《祈雨法》和《畫龍祈雨法》,對祈雨場所、時間、人員、祭壇規(guī)格等作了詳細規(guī)定。蘇軾知潁時的祈雨活動既可看成是“順應”宋代祈雨之風的結(jié)果,同時又結(jié)合了潁州地方風情,帶有地域特色。

蘇軾任職他處時也主持了很多祈雨活動,祭祀對象卻各不相同。知揚州時,作有《祈雨僧伽塔祝文》,以僧伽塔為祭祀對象;知定州時,有《北岳祈雨祝文》,祭奉北岳。這些祈雨文中所祭祀的神靈都具有地方性,都是當?shù)厝藗冃欧畈⑶艺J為祈雨即能應驗的神靈。蘇軾知潁所作祈雨文,祭祀的卻是張龍公。據(jù)蘇軾《謝昭靈侯廟碑》記載,昭靈侯張公南陽人,隋初家于潁上縣仁社村,年十六中明經(jīng)第。唐景龍中,為宣城令,罷歸居于焦氏臺,自曰為龍?!熬褒堃詠?,潁人世祠之于焦氏臺。乾寧中,刺史王敬堯始大其廟。有宋乾德中,蔡州大旱,其刺史司超聞公之靈,筑祠于蔡。既雨,翰林學士承旨陶穀為記其事。蓋自淮南至于蔡、許、陳、汝,皆奔走奉祠。景德中,諫議大夫張秉,奉詔益新潁上祠宇。而熙寧中司封郎中張徽奏乞爵號,詔封公昭靈侯。”并記述了元祐六年秋旱甚,蘇軾“迎致其骨于西湖之行祠,與吏民禱焉,其應如響”[1]487。據(jù)上述史料,自唐景龍以來,不僅潁上及其周邊地區(qū)大量建造張龍公祠廟,而且人們也爭相傳頌其靈驗,這也正是其祠廟得以大量建造的直接原因。因此,蘇軾把張龍公作為祈雨對象,在于人們認可其靈驗,代表了宋代潁州祈雨的地方特色。早于蘇軾四十余年知潁的歐陽修在祈雨文中同樣以張龍公為祈求對象,也說明了張龍公的靈驗程度。

結(jié)語

蘇軾知潁盡管僅有短暫的半年時間,但潁州卻遭遇了極為嚴重的旱災。作為以農(nóng)耕經(jīng)濟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的宋代潁州,農(nóng)業(yè)收成的好壞直接關乎民眾的生活狀況,并對社會安定產(chǎn)生影響。因此,為了應對人力難以解決的干旱,蘇軾順應了宋代流行的祈雨活動,并結(jié)合潁州的地域特點,以張龍公為祭祀對象,最終獲得降雨。

注釋:

(1)光緒《嘉興府志》卷三十五《祥異》,光緒四年刊本.轉(zhuǎn)引自林涓.祈雨習俗及其地域差異——以傳統(tǒng)社會后期的江南地區(qū)為中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1):67-75.

(2)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卷 26,四部叢刊初編本;轉(zhuǎn)引自劉歡萍.試論中國古代祈雨文的主題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蘊[J].文化遺產(chǎn),2012(3):68-76.

(3)歐陽修.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1:600.

(4)歐陽修.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1:66.

參考文獻:

[1]蘇軾.祈雨迎張龍公祝文[Z]//乾隆《潁州府志》卷九《藝文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2]脫脫.宋史: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中國民俗史:宋遼金元卷[M].鐘敬文,主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7.

Ker words: Su Shi; Yingzhou; article praying for water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Article Praying for Rain by Su Shi When He Was the Prefect of Yingzhou

GONG Guang-ming,LIU Jia-qin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37, Anhui)

Abstract:Using Su Shi’s article praying for rain when he was the prefect of Yingzhou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relativ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with the help of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paper firstl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ime praying for rain, sacrifice aims, praising God and so on; then discusses the unique agricultural mode of production, unique sacrifice Gods and so on of ancient Yingzhou reflected in the article. By the study, the paper further excavate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eeks the ways of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effect in modern socie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4310(2016)03-0006-04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3.02

*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SK2015A136),(SK2016A0703)。

作者簡介:龔光明(1968- ),男,安徽滁州人,理學博士,史學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nóng)業(yè)文化史、農(nóng)業(yè)災害史;劉家欽(1962- ),男,安徽太和人,副教授。

猜你喜歡
潁州蘇軾
西湖煙水我如家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西湖書院四賢祠與明清潁州西湖開發(fā)
文史知識(2022年6期)2022-04-29 00:44:03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當代音樂(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蘇軾錯改菊花詩
得潁意甚奇
雨露風(2020年9期)2020-04-26 07:22:54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再至汝陰三絕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富裕县| 安多县| 新竹市| 秦安县| 肇庆市| 平潭县| 武清区| 长岛县| 安康市| 崇明县| 金川县| 牙克石市| 台山市| 华宁县| 九寨沟县| 如皋市| 仙居县| 蓝山县| 凤凰县| 桂阳县| 临沂市| 石狮市| 奉贤区| 徐汇区| 同江市| 历史| 古丈县| 和林格尔县| 宁晋县| 巧家县| 襄城县| 舒城县| 靖州| 剑阁县| 翁牛特旗| 都昌县| 南澳县| 罗田县| 齐河县| 北安市|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