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春
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批評學生,然而,有的教師喜歡采取狂風暴雨般諷刺、挖苦式的批評,殊不知,這樣做會深深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到師生間的關系。其實,在課堂上與學生“短兵相接”時,教師要講究批評策略,讓批評的語言變成沁人心脾的春風,有效化解課堂沖突,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為此,我想談一下自己在處理師生關系中的一些體會。
一、化“針鋒相對”為“以柔克剛”
課堂上學生的一時沖動固然會讓老師難堪,但老師也不必一味地從維護自己形象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大發(fā)脾氣,有時溫柔的一刀更有殺傷力。課堂誦讀課文時,學生都推薦一位同學,我高興地叫他起來給大家示范,可他卻冷冷地說:“我不想讀?!睙崆榈膶W生都愣住了,我心里也很不舒服,但我總不能因為學生不讀課文而惱羞成怒吧。面對注視著我的學生,我若無其事地說:“這位同學可能心情不好,也可能身體不適,我們不要勉強他,換個人讀好不好?”學生欣然接受,課堂教學繼續(xù)進行。幾天后,那位同學找到我,向我道歉,說自己當時心情不好,不是有意為難老師的。我安慰他說,沒什么,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要注意克制自己。自此以后,他和我特別親近,我想可能就是因為我當時的寬容打動了他。
二、化“挖苦刻薄”為“循循善誘”
我曾經(jīng)遇到過兩個老師處理同樣一件事情,都是發(fā)生在自習課上:兩個學生發(fā)生了沖突,先是爭吵,后來發(fā)展到了互相辱罵對方的父母。其中一個老師點了一個學生的名:“你為什么罵人?”學生說:“他先罵我父母?!薄八麨槭裁戳R你父母,不罵其他同學的父母?可見,你也不是好東西?!睂W生聽了之后,十分生氣,對老師說:“你為啥只批評我,你也不是好東西?!苯Y(jié)果,同學間的矛盾就演變成了師生間的矛盾。另一個老師了解了情況,對兩位學生說:“不能全怪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你們是很愛自己的父母,但你們這樣做,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對于懂事的你們來說,這樣好嗎?”教師循循善誘的話語讓學生立即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由此看來,諷刺挖苦的語言只能讓被批評的學生產(chǎn)生仇視和自卑心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化“舊賬新算”為“就事論事”
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他們一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錯誤,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時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如果每次學生犯錯,都要把以前學生犯的錯誤全部抖出來,批評學生,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進而“破罐破摔”。有一次語文晨讀,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在照鏡子,于是,我走到她的身邊將鏡子收過來了。當時,我很生氣,因前幾天她上課吃零食,我還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她。原以為她不會再違反課堂紀律,哪知現(xiàn)在又……于是,我脫口而出:“前天吃零食,今天照鏡子,過兩天又不知做什么,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彼莺莸氐闪宋乙谎?。幾天后,我在她的周記中看到:“吃零食被您發(fā)現(xiàn),經(jīng)你悉心的教育之后,我覺得愧對老師您。早晨照鏡子被您發(fā)現(xiàn)之后,我本想找老師道歉,并保證以后不再違反課堂紀律,但您的一番話,讓我對您有的不再是歉意,而是恨?!笨粗闹苡洠野l(fā)現(xiàn)我批評她的語言過分了,不應該翻她以前的舊賬。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錯誤,一次批評”“對事不對人”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有經(jīng)驗的老師批評學生時,會就事論事,錯在哪里就批評哪里,批評目標要明確。
四、化“嘮嘮叨叨”為“點到為止”
俗話說:“話到舌尖留半句?!碑斈惆l(fā)現(xiàn)學生犯錯時,一般的做法是跟學生講因果利弊關系,但真正的因果利弊要由學生自己去體會。假如我看到學生課桌下有紙,我告訴他:“你看?!彼麜⒓磸澭鸭垞炱饋?。但是有些老師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經(jīng)常是事無巨細,喋喋不休,這只能讓學生討厭老師,會有什么教育效果呢?
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批評的語言要簡捷精當,點到為止。恰當?shù)呐u就像是一只號角,促使學生不斷奮進。
五、化“唇槍舌劍”為“秋后算賬”
學生年少氣盛,個別人更是一觸即發(fā),沖動起來往往不計后果。對此,教師要盡量避免與學生發(fā)生直接沖突。有一次上課,有兩位男生總在交頭接耳,我看—眼,他們就靜下來,可我剛一轉(zhuǎn)身,他們的聲音又傳來了。反復幾次后,我發(fā)火了:“不想學了是嗎?不想學了到教室外面站一會兒?!币娎蠋熒鷼饬?,學生都看著那兩位肇事者,其中一個覺得很沒面子,一氣之下竟真地沖出了教室。教室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我更是惱火,很想把這位學生叫過來狠狠地批評一通,但轉(zhuǎn)念一想,如果此時把學生強拉回來,一方面影響其他學生,另一方面只能激化矛盾。于是,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繼續(xù)講課。下課后,我讓學生把那位學生找過來,首先我表示自己在課堂上不該說那樣的話,但同時也讓學生想想他自己的所作所為。該學生冷靜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主動在班上向老師和同學們承認了錯誤。
六、化“疾言厲色”為“冷處理”
學生的不良行為讓我們生氣時,我們一定要控制情緒,保持冷靜,千萬不能“火上澆油”。
記得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我們班里有個女生的手機突然響了。全班同學都齊刷刷地望著她。我也停止了講課,靜靜地看著她。在我的注視下,她慌忙地把手機關掉,于是我什么話也沒說,繼續(xù)講課。后來,我發(fā)現(xiàn)那個學生慢慢平靜下來,進入了聽課狀態(tài)。這種無言的批評,無聲勝有聲。批評是喚醒,是等待,要懂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當學生體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時,他們就會自覺地改正錯誤。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批評要以人性化為前提,以感情為紐帶,以精神為寄托,在民主、溫馨、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中,讓“忠言”不再逆耳。作為教師,要正確對待師生間的沖突,講究批評策略,用智慧化解沖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5﹞GHB1368)“新課程實施與師生關系重建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天祝縣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