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妹
作文指導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都是教師命題,學生寫作;學生交作文,教師評改作文。由于學生的生活往往局限于家庭、學校、課堂、宿舍。接觸的人也往往是身邊的親人、老師和同學。學生的生活積累太少,生活范圍太窄,再加上平常缺少觀察和思考,缺少體驗和感悟,久而久之就越來越覺得作文沒內容寫,也越來越覺得寫作是一種負擔,寫作的興趣和激情也就漫漫地越來越沒有了。教師也因此越來越覺得作文難教,作文指導課難上。
一、作文教學中的個性表達更有實效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鼓勵學生有個性地表達。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細察,喚起其形象記憶。學生可憑自己的慧眼自主思考,揣摩資料,通過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做到有個性地表達。
例如在《校園春景寫作指導》課上,運用多媒體播放了校園春景圖后,我把自己寫的下水作文片段運用多媒體技術,配有校園春景圖片和輕音樂播放出來,并有情感地朗讀出來:“春姑娘悄悄地來了,校園里春意盎然。看,致新湖睜開了它惺忪的眼,露出它光鮮光鮮的皮膚。一陣和風輕輕吹來,它含羞的笑了,笑出一圈圈絕細絕細的小皺紋。瞧,湖畔的垂柳身材苗條,纖纖的細腰,軟軟的柔枝。不知幾時,有些枝條上井然有序地綴滿了新芽,嫩嫩的,綠綠的。有些枝條上抽出了細長的新綠,薄薄的,輕飄飄的。它們像眼睛,像星星,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聽,‘唧'的一聲,小燕子雋逸地偶沾了湖面一下,橫掠而過。湖岸的蔭香樹也興奮起來了。頭上頂著一叢叢、一簇簇黃色的小花,開懷地跳起絕美的舞蹈。她一個美麗的轉身,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她不斷地轉身,不斷地送來清香。清香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春天的氣息?!?/p>
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校園春景片段寫作訓練,結果非常喜人。
二、作文評析更有實效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是:學生包寫作,教師包評改,收效甚微。“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一線教師在多年的作文教學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識。于是相繼出現了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改、小組互改及師生綜合改等評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畢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復,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作文評改提供了極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師可將任何一名學生的習作切換給所有學生,或顯示在大屏幕上,讓全體學生都面對同一篇習作。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以更快的速度評改作文,并主動與同學交換評改意見。在交流評議中,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有機會接受別人的評議,并從中取長補短。教師也參與其中。
例如在《校園春景寫作指導》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學生的寫景片段投影到大屏幕上,學生討論交流怎樣評改。然后展示經過同學評改后的作文片段,學生不僅知道了為什么要這樣改,而且明白了修改后表達效果更好。
同時,對學生整篇作文的評析,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的習作切換給所有學生,讓全體學生都面對同一篇習作進行評析。然后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以更快的速度主動與其他同學交換修改。師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務,營造愉快熱烈的氛圍。既可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又有利于學生作文思路的開拓,更有利于差生借鑒、參考,使全體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全面提高。
多媒體輔助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許多不足,為作文指導課增添了活力。它不僅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維的習作環(huán)境,還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興趣,驅動了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展現了學生個性,提高了學生評析作文的能力。相對傳統(tǒng)的作文指導課來說,多媒體讓作文指導課更精彩,更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