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剛
新課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在新課程理念下,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互交流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產(chǎn)生真知卓見,使教學過程在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感染、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中生成新知識。
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就是要打破束縛學生手腳的做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最大的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句話,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diào)整課堂結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教應該以學為目的,課堂教學的一切努力應該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下一番腳踏實地的功夫,根據(jù)大綱和每課時的教學目的要求,精心設計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或設計出使學生能輕松接受知識的課堂活動。比如,教學《范進中舉》這一課,課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新穎的作業(yè),自由結組,將課文排成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相當高,紛紛結組,分析人物性格,分角色進行排練。課堂上,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價,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得到位,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到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既是當事者又是旁觀者,自然分析得條條是道,教師在旁邊再適時點撥。這樣,書中人物的性格,所展示的矛盾沖突,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基本上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課堂上的討論就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樣,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對新學的知識就會達到鞏固完善、融會貫通的地步。
二、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絕不是無指導原則的自由學習,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引導,讓教的過程變成導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最終達到理想之境。
1.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包括預習、廣泛閱讀、圈點批注、積累、善于表達、傾聽等多種習慣。比如,預習整理習慣的培養(yǎng)主要針對起始年級的學生,最初教預習方法,有了解作者資料和寫作背景、學習生字生詞、熟悉文章大致內(nèi)容、認識發(fā)現(xiàn)疑難等幾個方面。學生在預習時要有記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記錄或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對學生的預習加以指導,做到勤檢查,多展示,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可逐漸放手。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注意兩個“勤”字,學生要勤于動手、動口,教師要勤于檢查、指導。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至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會很輕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更加明顯地提高。
2.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教師適時恰當點撥。比如,教學《斑羚飛渡》一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學習這篇文章。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用寫文章的形式來完成對課文的學習,可寫“保護斑羚”,或?qū)憽俺庳熑祟悺?,雖表達的是同樣的主題,但寫法卻會大不一樣。有的學生可能用比較現(xiàn)實的手法寫斑羚頻臨滅絕,呼吁人們行動起來保護斑羚,保護動物;有的學生可能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寫動物乘飛船去月球,從而揭示人類不保護環(huán)境,結果給自己帶來的惡果??傊虒W中要相信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他們會做得很精彩。
3.自主學習是合作探究的前提。自主學習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因此,在每節(jié)課開始前都可以問學生:這一課你通過預習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存在疑惑?解決問題時,先由學生問,學生答,以使課堂上生生互動,通過這一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快便會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互動之后,仍存在困惑的問題,便留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完成。課堂上不但學生互動,師生也達到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