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
摘 要:規(guī)范連貫的表達,正確無誤的書寫,別具匠心的構思,是寫作要修煉的基本功,而這些功夫的練就離不開閱讀教學。
關鍵詞:語言習慣;寫作方法;閱讀教學
在小學階段,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中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習作,畏懼寫作;高年級學生漸漸熟悉習作,不會寫作;很多學生小學畢業(yè)了,還寫不出文從字順、中心明確、栩栩如生的文章。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要從源頭做起,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扎實說話、識字、寫作訓練。
一、規(guī)范語言,以說促改
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是有聲無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無聲的語言……語言習慣正確了,寫出來的文章必然錯不到哪兒去;語言習慣不良,就憑那樣的習慣來寫文章,文章必然好不了。”不難看出,語言習慣對于習作的重要性。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時是只言片語,不能將答案說完整,這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訓練從點滴開始。在教學中我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不愿當眾說話,不能當眾說一段通順完整的話。這就要求教師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練習說話的機會,從文本中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言語訓練;重視每個單元練習中的“口語交際”練習,在訓練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有的老師擔心學生說話雷同,擔心學生說不好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將說話改成了寫話。這樣做固然避免了一些問題的出現(xiàn),但學生言語中存在的問題卻不能及時得以糾正,相同的語病可能大量存在,而學生卻全然不知。學生的語言沒有得到規(guī)范,口語表達能力也沒有得到發(fā)展。所以教師要重視口語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話說順暢了,作文自然就通順了。
二、借助課文,學習寫作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翻開語文課本,每一篇課文都是很好的習作范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學習習作。
1.跟課文學習選材
一次,我對學生進行寫景訓練,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會選材,寫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花草、游人,而有代表性的景物卻沒有出現(xiàn)。在教學《九寨溝》一文時,我啟發(fā)學生:本文圍繞“九寨溝”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其中詳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學生經過思考討論,知道了課文圍繞“九寨溝”先寫了九寨溝名字的由來和地理位置,接著又詳細介紹了九寨溝的湖泊、瀑布和異獸珍禽,最后總結全文。作者抓住九寨溝有特點的景物生動刻畫,突出了九寨溝的神奇美麗,讀后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隨后,學生將課文與自己的作文對比,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以后,每學一篇課文,我都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有條理地表達中心思想的,學會和作者一起構思。相信經過日積月累,學生終能學會圍繞中心選材、寫作。
2.跟課文學習表達
王曉虹校長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時,將教學的重點定位在文章的第4~9節(jié)和第13節(jié)。教學課文第4~9節(jié)時,王校長讓學生通過品讀、做批注、小組交流、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學習方式,抓住人物的語言感受祖父對蕭紅的慈愛,感受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重要作用;而教學第13節(jié)時,王校長則先引導學生欣賞文中的景物描寫,然后模仿“( ),就像( )似的”和“( )愿意( )就( )”兩個句式練習寫話,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學習“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學生在讀讀、議議、說說、寫寫中習得了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
3.跟課文學習過渡
針對我班學生作文中句與句、節(jié)與節(jié)之間不夠連貫的問題,在教學《泉城》一文時,我啟發(fā)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下面作者要寫什么嗎?你是從哪句話中了解到的?”學生經過一番思考,給出了答案:“我從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中知道,下面作者要介紹濟南的四大名泉?!贝藭r,我相機總結:這最后一句話像一條紐帶連接起了前后文,這就叫過渡,有了過渡,文章讀起來才更順暢。為了強化學生的認識,在教學《田園詩情》時,我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節(jié)中的“也是牧場之國”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經過多次這樣的提醒,學生漸漸明白了寫作時過渡要自然,內容要連貫。
三、識用結合,減少錯字
著名兒童教育家斯霞老師說:“在教給識字方法的同時,要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真正達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學會運用,才是識了字?!狈此甲约浩饺盏膶懽纸虒W,過多地注重音形義的強化訓練,忽略了生字的運用,總以為學生會讀會寫,理解了,字詞就已經掌握了。一直困惑于為何學生生字會默寫,每到寫作時就錯字連篇,原來問題出在這里。識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真正掌握了,也就不會出錯了。
四、正確朗讀,學用標點
開學初,在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無視標點符號的存在,想在哪兒停就在哪兒停,課文被讀得支離破碎。于是,每每學生讀課文時,我都特別關注他們是否讀出標點符號。發(fā)現(xiàn)問題,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在多次的聽讀和練讀后,學生逐漸掌握了標點的讀法,對標點的功用也有所認識。讀與寫是相通的,學生讀文時關注標點,對寫作時正確使用標點是有幫助的。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將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做扎實了,學生不會習作、不會修改習作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0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