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以北的很多地方每年有兩個月沒有陽光直射。在黑暗的冬季,唯一的自然光照,就是極地常見的極光,極光往往有著絢麗的色彩。因此,現(xiàn)供職于奧斯陸大學的認知神經(jīng)心理學專家Bruno Laeng在2007年著手開始一項研究,了解在北極圈內(nèi)生活的人們,視力會不會因為漫長的冬季而與其他地區(qū)的人群存在差異。
Bruno Laeng和同事們召集了250個志愿者并將其分成兩組。第一組志愿者在北極圈以北出生以及成長,第二組志愿者則是在北極圈以南出生以及成長的。這兩個實驗組接受分辨顏色的測試,根據(jù)調(diào)色板對超過85種的彩色標簽進行排序。出生在極地地區(qū)(北極圈內(nèi))的志愿者,往往在黃綠色以及綠色系的標簽上排序出錯更多,而對于藍色系的標簽排序錯誤很少。
語言學的研究也支持Laeng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Angela Brown調(diào)查了不同人群中使用的語言字典,總計超過450種語言。她試圖通過查閱不同語言對于不同顏色描述的豐富程度,來了解不同人群對不同顏色的分辨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越接近北極的人群,他們語言中對于“藍色”的表述就越加豐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越接近極地的人群,對于不同類型藍色的分辨能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