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莉
(鄭州師范學院 外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
“林譯小說”《茶花女》及林紓研究補白
秦莉
(鄭州師范學院 外語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摘要:“林譯小說”指清末民初著名翻譯家林紓“譯述”的西方小說。他以深厚的國學功底加以流暢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特有的譯文風格。林紓與人合譯的第一部產(chǎn)生轟動效應的小說是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林紓是頗具爭議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筆譯的百多部優(yōu)秀作品,影響很大;而積習又讓他眷戀舊制,無法融入時代大潮。他可貴的愛國精神與辛勤筆耕的豐碩成果,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關鍵詞:林紓;林譯小說;茶花女;譯述
一
“林譯小說”系指清末民初著名翻譯家林紓譯述的西方小說。林紓的合作者先將原著口頭譯出,他“耳受手追,聲已筆止”[1]。他以深厚的國學功底、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流暢的文筆,形成了獨特的譯文風格。第一部林譯小說是根據(jù)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譯成的《巴黎茶花女遺事》,以后如《黑奴吁天錄》(今譯為《湯姆叔叔的小屋》)《塊肉余生述》(今譯《大衛(wèi)·科波菲爾》)等,次第譯出。27年間,林紓共譯出11個國家中98位小說家的183(一說213)部作品,達千萬言之巨,曾被人譽為“譯界之王”。
法國文壇巨擘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于19世紀末葉以《巴黎茶花女遺事》之名在中國譯出后,這部凄美感人的小說立即大受歡迎,一時好評如潮。林紓以古樸典雅的文筆,細致入微地描寫了茶花女的內心世界和男主人公的復雜情感,使無數(shù)讀者為茶花女不幸的遭遇灑下一掬同情的淚水。小說精巧的藝術構思、細膩的心理描寫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讓人嘆為觀止,以致有讀者把此書譽為“外國的《紅樓夢》”。
多年來,很多專家、學者對上述方面進行了大量分析研究,相關論著不勝枚舉。筆者在此僅就其中個別尚有商榷余地之處提出個人淺見,不當之處望專家指正。
二
林譯小說較為系統(tǒng)地推介了西方主要的文學流派和著名作家,給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范本,促進了中國第一代文學家的成長。魯迅與同時代的許多青年都曾是林譯小說熱心的讀者。受此影響,當年魯迅在日本棄醫(yī)從文后,最先就是介紹和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魯迅說“我不懂英語”,他翻譯西方的作品多是從日語轉譯。他當時翻譯的作品如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底旅行》(今譯《地心歷險記》)、《月界旅行》(今譯《從地球到月球》)等,在運用文言與意譯等方面,其風格與林譯小說多有相近。周作人也認為林紓“介紹外國文學,雖然用了班、馬的古文,其努力與成績絕不在任何人之下。我們幾乎都因了林譯才知道外國有小說,引起一點對于外國文學的興味,我個人還曾經(jīng)很模仿過他的譯文”[2]。郭沫若則說:“林譯小說對于我后來的文學傾向上有決定影響的,是Scott(司各特)的《Ivanhoe》,他譯成《撒克遜劫后英雄略》。我對于他并沒有深刻的研究,然而在幼時印入腦海中的銘感,就好像車轍的古道一般,很不容易磨滅?!?他還說林紓翻譯的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集《吟邊燕語》“也使我感到無上的興趣,他無形之間給了我很大的影響”[3]38。由此可見,林譯小說應視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的基礎之一。
眾所周知,林紓(1852—1924年),字琴南,是一位不懂外文的大翻譯家,大受歡迎的林譯小說均為他與人合作的成果。別人將原著口譯,林紓以古雅簡約的語言寫下,同時以深厚國學功底加以潤色,由是譯作迭出,風靡文壇。林紓自幼熟讀典籍不下三、四萬卷,博聞強識,奠定了堅實的古典文學基礎,他工詩文,善書畫,尤為擅長以桐城派古文寫作,為桐城派大師吳汝綸所推重。
資料顯示,《茶花女》一書由“王子仁口授而林筆譯之,譯成,林署冷紅生,子仁署未曉齋”[4]46。由于林紓與別人合作翻譯的這一特點,所以,學者們將這種合譯稱為“譯述”,應是較為恰當?shù)?。王子仁名壽昌,曾留學法國研習法律,工詩善文。他曾向林紓提議:“吾請與子譯一書,事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紹一名著于中國?!彼焱g法國小仲馬《茶花女遺事》行世[5]65-67。
林紓的譯述似出于機緣偶然,但根據(jù)他自撰的《譯林敘》所載,《茶花女》翻譯的動因很明確:“大澗垂枯,而泉眼未涸,吾不敢不導之;燎原垂火,而星火就爝,吾不得不然之?!本葒鴪D存之激情溢于言表。平時,林紓“每議論中外事,慨嘆不能自已”[6]。
在《閩中新樂府》中,他憤念國仇,愛國赤子之情躍然紙上:“國仇國仇在何方?英德法俄偕東洋”,“今日國仇深似海,復仇需鼓兒童心”。其摯友陳熙績的《<歇洛克奇案開場>序》載,林紓“夙以譯述泰西(舊泛指西方國家,一般指歐美各國——筆者注)小說,寓其改良社會,激勵人心之雅志。自《茶花女》出,人知男女用情之宜正”??芍旨偖敃r確有通過某種方式救國的愿望,而王子仁等人的倡議正好引起他的思想共鳴,《茶花女》就是在“議論中外事”的“亙數(shù)日夜”中提出譯述的?!恫杌ㄅz事》一書引發(fā)轟動效應后,林紓的譯述便一發(fā)而不可收。
林紓的合作者,除王子仁(壽昌)外,還有曾宗鞏、陳家麟、魏易、毛文鐘等人。
三
林紓的同時代人胡適,曾相當客觀地說過:“林紓用古文做翻譯小說的實驗,總算是很有成績的了。古文不曾做過長篇的小說,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一百多種長篇小說,這使許多學他的人也用古文譯了許多長篇小說。古文里很少滑稽的風味,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歐文與迭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長于寫情,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茶花女》與《迦茵小傳》等書。古文的應用,自司馬遷以來,從沒有這種大的成績?!盵7]林紓除譯述外,還精于詩文書畫,然被“林譯小說”的光環(huán)遮蔽而不太為人所知。其山水畫既有“吳門四家”之一文徵明的靈秀,又兼具清代山水花鳥畫大家戴熙的厚重。他曾給康有為畫了一幅《萬木草堂圖》,康特意賦詩一首以酬謝:“譯才并世數(shù)嚴林,百部虞出救世心。喜剩靈光經(jīng)歷劫,誰傷正則日行吟。唐人婉艷多哀感,歐俗風流所入深。多謝鄭虔三絕筆,草堂風雨日披尋?!盵8]33由衷贊揚林譯小說的成就。首句“嚴林”二人分別指嚴復和林紓。嚴復也是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林紓的同鄉(xiāng),他的主要譯作是社會科學類,如《天演論》等。
有“中國傳統(tǒng)古文殿軍”之稱的林紓,憑借自己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精當?shù)墓盼淖g筆以及對原著的洞察,筆錄時如行云流水,往往“口述者未畢其詞,而紓已書在紙,能一時許譯就千言,不竄一字”[9]28。他的譯述揮灑自如,既能保持原著基調,又不拘泥細節(jié),甚至時有點睛之筆,以補原著中未盡之處。二人合譯《茶花女》時,王壽昌每日口譯一小時,林紓筆錄三千字。據(jù)林紓《<孝女耐兒記>序》(今譯《老古玩店》)記述,后來是“日區(qū)四小時,得文字六千言”。林紓用生花妙筆把王口述的內容文不加點迅即錄下,雖用古文,但文筆動人,扣人心弦,讀來令人擊節(jié)贊賞。誠然,精彩譯文的前提是王壽昌對原文的準確理解。王不但精通法語,中文造詣也頗深,既對原著情節(jié)十分熟悉,又是性情中人,故合譯時能把小說內容口述得生動感人,尤其是對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描述得如泣如訴,蕩氣回腸,使林在筆譯時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原著的神韻精髓。林紓譯述中往往陶醉于小說的藝術魅力,深受感染。據(jù)說在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時,林紓曾為茶花女“擲筆哭者三數(shù)”,感情投入之深,極似巴爾扎克創(chuàng)作《高老頭》時神思專注,完全進入角色而涕淚縱橫。林稱“余雖不審西文,然日聞其口譯,亦能區(qū)別其流派,如辨家人之足音”[10]。 文學浸染已達如此程度,可知中國近代文學翻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遺事》引起強烈反響,絕非偶然。
林紓摯友王壽昌為人豪爽慷慨,待人誠懇,愛好文學,多才多藝,被譽為“詩書畫三絕”。因清廷腐敗,壯志難酬。他精通法律、法語,清政府創(chuàng)辦京漢鐵路時,任總翻譯的王壽昌在與法國借款交涉中,為維護祖國主權不遺余力,充分運用國際外交知識竭力減少權利損失,為洋務派中堅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器重。后在福建省負責對外交涉事務。在任13年中,他工作認真負責,每與外國人來往,皆無損國體。道同方與謀,林紓與王壽昌這樣的愛國者志同道合,成為摯友,表明他們的思想是一致的。王歸國后,二人合作翻譯名著《茶花女》,數(shù)月后此書全部譯完,定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在福州首版發(fā)行。此書很快風靡全國,“國人見所未見,不脛走萬本”,“一時紙貴洛陽”[11]。小說讓讀者眼界大開,不少人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灑下同情的淚水。嚴復有詩句“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12],就是對此譯作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的真實寫照。
這部具有反封建意義的文言小說,把當時西方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引入到中國,對國人舊觀念的消解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當時的西方進步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也起到重要作用。
林紓不僅能妙手寫文章,更能鐵肩擔道義。當年,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袁世凱為了登基稱帝,四處網(wǎng)羅勸進效忠者,嚴復也因此入彀。而林紓面對勢焰沖天的民國大總統(tǒng)卻頭顱高昂,堅拒同流合污,對多次派來做說客的徐樹錚怒目而斥:“將吾頭去!”[13]誓死不做國賊幫兇,凜凜正氣鬼神皆驚,表現(xiàn)出一代文化大師的可貴的氣節(jié)和令人崇敬的高尚人格。
四
林紓,屬于過渡時代的人物,是在一種封閉的環(huán)境下,在中西兩種文化的激烈碰撞下探索文學救國的獨行俠。盡管林譯小說存在一些缺陷,如體裁的誤注、誤譯及漏譯等,但仍無法否定林紓和林譯小說的特殊貢獻。從魏晉直到近代鴉片戰(zhàn)爭前后,傳統(tǒng)的中國小說多是離奇的志怪小說、言情小說及俠肝義膽的武俠小說、話本或公案小說,西方文學作品尚未被介紹過來。林紓獨辟蹊徑,將風格一新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等西方小說帶給讀者,旋即大受歡迎,成為外國文學進入國人視野的濫觴。此后翻譯小說漸多,人皆認為莎士比亞作品很難翻譯,而林紓卻得心應手,譯述的幾部莎氏名作均膾炙人口。外國名著逐漸納入國人的閱讀范圍,中西方文化交流得到加強。林譯小說思想進步,形式上也改變了傳統(tǒng)小說只使用章回體的格局,更新了國人舊的文學觀念[14]36-37。林譯小說迥異的構思與藝術表現(xiàn)手法及新的意識形態(tài),在當時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給舊文壇帶來一股新風。
林譯小說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是翻譯文學初期水平的代表,為以后的翻譯文學奠定了基礎,對促進中國文學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林紓一介書生,以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帝國主義黑暗勢力抗爭,彌足可貴;盡管積習讓他眷戀舊制,不理解新文化運動而備受詬病,但毋庸置疑的是,其高風亮節(jié)與辛勤筆耕的豐碩成果,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激發(fā)了無數(shù)青年勇敢追求真理,救亡圖存。他應被視為文壇拓荒者而不是時代的棄兒。
參考文獻:
[1]林紓.《孝女耐兒記》序[DB].http://www.douban.com.2009-02-01.
[2]周作人.林琴南與羅振玉[J].《語絲》周刊,1924(12).
[3]郭沫若.我的童年[M]//郭沫若作品經(jīng)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
[4]黃濬.花隨人圣庵摭憶[M].香港:龍門書局,1963.
[5]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6]高夢旦.書《閩中新樂府》后.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xiàn)代卷),林紓研究資料[DB].yuedu.baidu.com.2013-12-08.
[7]任毅.胡適《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批判[J].開封師院學報,1956(創(chuàng)刊號).
[8]康有為.琴南先生寫萬木草堂圖題詩見贈賦謝[M]//《庸言》第1卷第7號.上海 :商務印書館,1932.
[9]林紓.《黑奴吁天錄》跋[M]//20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10]佚名.漸行漸遠的翻譯家[DB].http://club.kdnet.net.2012-10-05.
[11]樂其可.林紓和他的口譯者[DB].http://blog.sina.com.cn.2012-11-25.
[12]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DB].中國近代文學大系,詩詞集.http://www.doc88.com.2012-05-04.
[13]辭原.論析林紓人格精神對新聞工作者的啟示[DB].http://www.docin.com.2011-08-04.
[14]韓洪舉.林譯小說研究:兼論林紓自撰小說與傳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郭德民】
中圖分類號:H059;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600(2016)01-0062-03
作者簡介:秦莉(1956—),女,江蘇南京人,教授,主要從事翻譯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