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艷
(太原科技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
《明成化說唱詞話》發(fā)現(xiàn)的文學史價值*
姚文艷
(太原科技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明成化說唱詞話》是我國現(xiàn)存詩贊系統(tǒng)說唱文學的最早刻本,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學術資料價值,其發(fā)現(xiàn)填補了文學史上一段極其重要的俗文學資料的空白,對“說唱詞話”這一文學體裁的研究提供了確切的依據(jù),有助于弄清中國說唱文學史上“說唱詞話”這一體裁的真實面貌。文章還對《明成化說唱詞話》的發(fā)現(xiàn)與收購情況進行了考辨,對于后學更好地了解、研究此部古籍提供了線索。
明成化說唱詞話;詩贊系;文學體裁;文學史價值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7.026
1967年,上海嘉定縣城東公社澄橋大隊宣家生產(chǎn)隊為了養(yǎng)豬急需解決蓋豬棚的場地,決定平整一片土地,在平整土地中發(fā)現(xiàn)一座明墓,墓中有一口楠木棺槨,棺內棕紅色的水中有一捆書,農民宣奎元立即把它從水中撈上來。后來宣奎元進城,在縣城新華書店門口看到上海古舊書店下鄉(xiāng)收購古舊書的廣告,就急忙趕回家把這些書送去。上海古舊書店的收購員宣稼生先生記得是1972年7月他和同事在上海嘉定縣發(fā)現(xiàn)了此書,隨后,韓振剛先生將這套從棺材里發(fā)現(xiàn)的書拿到上海圖書館,請工作人員利用設備幫忙消毒,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工作人員潘景鄭、瞿鳳起三位先生鑒定后,發(fā)現(xiàn)這些書收錄的是明代中葉成化七年到十四年間(1471—1478年) 的作品,為北京永順堂刊印,包括十六種說唱詞話和一種傳奇,共十二本,是一套明代說唱詞話集,過去從未見過,極為難得。顧先生覺得這是地下發(fā)掘物,根據(jù)有關法令,“凡是地下發(fā)掘物,一律歸公家收藏”,遂命其學生沈津先生將此事告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楊嘉祐先生,楊先生第二天就持有關文物法令去上海古舊書店依法收回了此書,由上海博物館收藏至今。1973年,上海博物館將此書命名為《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內部影印出版。
現(xiàn)任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的沈津先生在其2000年10月發(fā)表在《文獻》上的文章《學術事功俱隆文章道德并富(下)——回憶先師顧廷龍先生》中說道:“1967年有一天,我接到上海古籍書店韓振剛先生的電話,說是他們店里最近收到一部明刻本的書,想送來上圖請幫助鑒定?!盵1]并說這些明刻本書后來被定名為《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這件事,我是經(jīng)手人,所以清楚”[1]。沈津先生當時覺得“明成化說唱詞話”收購的時間、鑒定過程和人員與大家普遍認為情況有出入,于是在2007年10月的博客中詳細談了當時看到這套書的過程,并說:“在2004年10月出版的《顧廷龍年譜》1967年那一年里也記載了這件事?!薄八哉f,上海古籍書店的專業(yè)收購人員在嘉定縣收得此《說唱詞話》的時間應是1967年的夏天,而不是1972年的夏天?!盵2]
鑒定這部明成化刻本的主要專家是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沈津先生作為顧先生的學生實際參與了接待和鑒定過程,其回憶和敘述有一定的可信性,但由此引起了學界對于本書收購情況真實與準確性的懷疑,對于后學了解、研究此部古籍帶來一定的疑惑和困擾,特在此梳理歸納。
《明成化說唱詞話》因其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學術資料價值,一經(jīng)面世便引起了相關部門和有關學者的關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汪慶正與趙景深先生分別撰文探討其出世價值,楊嘉祐先生曾給有關部門匯報此事,從這些當時見證過唱本集的專家文中或許可分辨出當時發(fā)現(xiàn)和收購的真實情況。
1.趙景深先生發(fā)表在1972年11期《文物》上的《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一文并未說明此書是何時收購的,但他說道成化刻本中有“全書粘連,還未修復”[3]的情況,說明趙景深先生至遲在1972年10月便已經(jīng)看到了這套說唱詞話,當時“已成餅狀”的書尚未修復,而現(xiàn)今已修復刊行的《新編說唱包龍圖趙皇親孫文儀案傳》中也確實有許多看不清楚和殘缺的字和段,如包相裝死,包夫人稟告皇帝后的第二十三頁缺失,以致并未說清趙皇親為何答應來京城,而孫文儀又是如何被抓住的。這說明沈津先生關于初見這部唱本集的記憶是正確的。
2.“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組”發(fā)表在《文物》1972年11期“文博簡訊”的《上海發(fā)現(xiàn)一批明成化年間刻印的唱本、傳奇》一文稱:“一九七二年七月,我會收到上海書店轉交嘉定縣城東公社明墓出土成化年間北京永順堂刻印的唱本《花關索傳》等十一冊,傳奇《劉知遠還鄉(xiāng)白兔記》一冊。”[4]
3.由楊嘉祐先生起草的《關于發(fā)現(xiàn)一批中國文學、戲曲、版畫史重要資料的情況匯報》,其中提道在“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五日”“主送:市文化系統(tǒng)團部、市革會文教組;抄送:國務院圖博口領導小組”。此“匯報”稱:1967年出土的這批“刻本書,由社員宣奎元保存下來。最近上海書店下鄉(xiāng)收購到這批書,現(xiàn)已轉交給我會”[5]。
通過以上的陳述,筆者認為:沈津先生在《文獻》上發(fā)表的回憶先師顧廷龍先生的文章中提道的發(fā)現(xiàn)時間較為可靠,因為沈津先生說過“這件事,我是經(jīng)手人,所以清楚”,所以在1967年,當上海嘉定縣城東公社澄橋大隊宣家生產(chǎn)隊宣奎元將棺內的一捆書撈上來后,他進城將書送到上海古舊書店收購古舊書人員宣稼生那里,而宣稼生的同事韓振剛又將其送到上海圖書館,并請當時的館長顧廷龍等專家對這批書進行鑒定,鑒定后即仍送回上海古舊書店收藏。至1972年7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博物館)才從上海古舊書店(一說上海書店,實際是指上海古舊書店)那里接收保管,故《明成化說唱詞話》入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博物館)的時間是1972年7月。
1973年,上海博物館以《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為名,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博物館的名義內部影印出版此套古籍,內含說唱詞話十六種附白兔記傳奇一種。
1979年6月又由北京文物出版社據(jù)此重新影印出版。因此,學界通常稱此二種版本為上博版或文物版。目前,1973年的上博版和1979年的文物版都已成為學者和古籍善本愛好者收藏的對象。
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朱一玄有感于這些民間流傳的唱本錯字、衍文甚至殘缺的部分較多、不便閱讀,于1991年對這套影印本進行校點,1997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點校本。2011年8月,上海書店出版社秉承“重刊珍籍、傳播文化”的出版?zhèn)鹘y(tǒng),限量重新影印《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
這套明確標示為明代中葉成化七年到十四年間的說唱詞話集,毫無疑問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它的插圖印刷精美又具有藝術性,內容具有學術資料價值。對于其學術價值的敘述,在七十年代初期,汪慶正與趙景深先生分別以《記文學、戲曲和版畫史上的一次重要發(fā)現(xiàn)》《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為題,先后發(fā)表在《文物》雜志上,此后國內外學者也不斷有研究文章或專著問世。囿于專業(yè)所限,本文只在這里探討其文學史上的學術資料價值。
如前所述,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認為這套書“過去從未見過,極為難得”,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所見到的明代名為“詞話”的完整刻本只有明楊慎(1488—1559年)的《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和明末諸圣鄰的《大唐秦王詞話》。這兩種書都不是真正的“說唱詞話”,從正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這兩種書和《明成化說唱詞話》不是同樣形式的體裁,其屬于“文人仿制詞話”或者稱之為“文人擬詞話”。也許,楊慎和諸圣鄰兩人都沒有見到過真正的“說唱詞話”,待這套書的發(fā)現(xiàn)才使我們看到了“明代說唱詞話”的真正面目。這套填補文學歷史空白資料的出現(xiàn),使得相關學者可以“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6],從而得出更真實準確的結論。
(一)從形式來分析
《明成化說唱詞話》的發(fā)現(xiàn)在文學史上最有價值的意義是為“詞話”這一文學體裁的研究提供了確切的依據(jù),改變了學者以前僅憑現(xiàn)存的一兩本書所得出的模糊認識,拓寬了人們的視野。經(jīng)過學者的研究,認定這是我國現(xiàn)存詩贊系說唱文學的最早刻本,它的發(fā)現(xiàn)有助于弄清中國說唱文學史上“詞話”這一文學體裁的真實面貌。
“詞話”是盛行于元明兩代的說唱藝術形式,元雜劇中大量引用詞話的唱詞足以說明詞話的流傳之廣、人們的耳熟能詳以及對于元雜劇發(fā)展的影響之大。但元明時代“說唱詞話”的早期完整資料沒有傳世?!稓v代史略十段錦詞話》是封建士大夫楊慎所作,借此判斷明代說唱詞話的特征毫無疑問是不恰當?shù)?因而過去在文學、戲曲史的研究中,“詞話”的全貌是不夠清楚的。《明成化說唱詞話》的發(fā)現(xiàn)使研究者在《大唐秦王詞話》之外得以詳細考察明代前期刊刻的說唱詞話真面目,為弄清“說唱詞話”的全貌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通過對十六篇說唱詞話的觀照可發(fā)現(xiàn),“詞話”以七言的韻文和散文說白相結合的形式為基礎?!罢f唱”是“詞話”的表演藝術形式,即有說或有唱,或有說也有唱,說唱結合,演出時當以唱為主,間有說白。如說唱藝人便自謂“唱”是詞話的主要表演手段:“聽唱包龍圖一本”(《包待制出身傳》);“今唱此書當了畢”(《曹國舅公案傳》);再看具體篇章字數(shù),如《陳州糶米記》:總字數(shù)8528個,說白字數(shù)2298個,七字唱詞6174個,唱詞占全篇字數(shù)的72%。
唱詞以七言為主,結構多二二三式(或上四下三式),如:“君王見奏心歡喜,并無煩惱掛其心。文武此時重又奏,伏惟陛下愿知聞?!?《石郎駙馬傳》)只有少數(shù)二三二句式,如:“拜別木犀宮一座”(《石郎駙馬傳》)。
《包龍圖斷白虎精傳》全文長達九百多句,沒有說白,全部為七言唱詞,只唱不說。
除七字句外,還穿插一些“攢十字”,普遍形式是三三四式?!堆θ寿F》中此種句式較多,如“仁貴妻柳氏囑咐夫投軍”部分一半以上篇幅是“攢十字”,“柳金定,叉定手,從頭細說;勸丈夫,薛仁貴,且放寬心?!薄把θ寿F告御狀”則全篇皆是攢十字,只在篇末有四句偈贊詞總結全篇[7]。
這種不用詞調樂曲,僅以用韻較寬的韻文和散文說白相結合的說唱形式我們稱之為“詩贊系”說唱文學。因此,《明成化說唱詞話》應該是我國現(xiàn)存詩贊系說唱文學最早的刻本,該說唱詞話的發(fā)現(xiàn)使之前將明末諸圣鄰的《大唐秦王詞話》視為最早說唱文學刻本的認識推翻,并向上推溯了近二百年。
(二)從內容來分析
趙景深先生在《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中將《明成化說唱詞話》分作講史、公案、傳奇靈怪三類,后續(xù)學者也大多延續(xù)此種分法。
1.講史三種,分別是《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傳》《新編說唱全相石郎駙馬傳》和《新刊全相唐薛仁貴跨海征遼故事》。
講史故事在我國文學史上本身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內容。此套《明成化說唱詞話》中講史故事更是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對于研究中國長篇小說的成書過程、小說藝術發(fā)展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如花關索的故事本是民間傳說,流傳于宋、元時代,但久已湮沒無聞,此部說唱詞話中卻包含《花關索傳》“出身傳(前集)”“認父傳(后集)”“下西川傳(續(xù)集)”“貶云南傳(別集)”四集,每篇均8000字以上。四部唱本共計34889字,完整地講述了花關索傳奇的一生,如關索七歲元宵節(jié)觀燈走失,九歲頂替索家兒子出家修道,十八歲時學得十八般武藝下山尋親,各取師父養(yǎng)父姓為名喚作花關索;赴西川認父路上娶鮑三娘,到西川與關羽相認,陪劉備赴約立大功,拿下荊州城后關羽父子守荊州。關索與劉備義子劉封言語相爭,被貶守云南,劉封被貶守陰山,對關索懷恨在心。關羽守荊州被孫權所圍,救兵文書均被劉封截獲并殺了送書人,關公兵敗罹難。關索興兵為父報仇,奪回荊州。劉備病重身死,軍師諸葛也回臥龍崗修行,關索倍感凄涼,舊病復發(fā)而死。故事情節(jié)完整緊湊,既部分遵循歷史脈絡,又有奇幻傳說,引人入勝,很好地體現(xiàn)了民間藝人對于各種歷史事件和故事的理解和發(fā)揮。
民間很早就有三國故事流傳,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驕兒詩》中“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句表明在唐代三國故事已深入民間,宋元時亦有戲曲和話本講述三國故事。普遍認為編者為羅貫中的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在民間流傳的眾多有關三國故事的民間傳說、戲曲、評話和說唱本等基礎上,參考歷史記載編寫而成。關索之名并不見于正史,《三國志·蜀志》只提到關羽的兩個兒子:關平和關興,不見有關索,但在西南地區(qū)卻有大量關于關索和其妻鮑三娘的傳說和古跡,對其事跡言之鑿鑿,讓人難辨真假。明成化說唱詞話中的《花關索傳》是元刊《三國志平話》后發(fā)現(xiàn)的又一篇民間文學形式的三國故事,是研究《三國演義》不同版本的重要資料。
2.公案八種,分別是《新刊全相說唱包待制出身傳》《新刊全相說唱包龍圖陳州糶米記》《新刊全相說唱足本仁宗認母傳》《新編說唱包龍圖公案斷歪烏盆傳》《新刊說唱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傳》《新刊全相說唱張文貴傳》《新編說唱包龍圖斷白虎精傳》《全相說唱師官受妻劉都賽上元十五夜看燈傳》。
公案類說唱自宋代開始繁榮,宋代話本《合同文字記》和《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中的包公形象已脫離歷史人物原型,被賦予更多的藝術想象,出現(xiàn)了冤魂告狀或找人訴冤的情節(jié)。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銳的元代,包公故事迅速發(fā)展,這體現(xiàn)在眾多的包公故事出現(xiàn)在元雜劇中。
《明成化說唱詞話》中的包公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富完整,并融入更多的傳奇類情節(jié)。這八篇公案類詞話雖均獨立成篇,但在內容上又相互聯(lián)系,這在文中的唱詞中有所反映。如《仁宗認母傳》中開頭部分唱道“只為陳州監(jiān)糶米,陳州壞了四皇親”“正宮曾斷曹皇后”“山里大蟲勾來到,古窯曾斷歪烏盆”等,顯然是指《陳州糶米記》《曹國舅公案傳》《斷白虎精傳》《斷歪烏盆傳》中的內容,《張文貴傳》中也有“曾勾大蟲來償命”也是指《斷白虎精傳》中的情節(jié),這說明包公故事在民間流傳時情節(jié)被不斷豐富,多篇故事內容互相滲透,且民眾對故事內容已耳熟能詳。另《明成化說唱詞話》中的包公故事與宋元相比篇幅更長,如《張文貴傳》便分為上下兩卷,《全相說唱師官受妻劉都賽上元十五夜看燈傳》更有《新編說唱包龍圖趙皇親孫文儀案傳》作為續(xù)集,人物形象多, 情節(jié)更為曲折。由《明成化說唱詞話》中的這幾部包公故事,可看出由元雜劇到明清小說中公案故事的發(fā)展衍變軌跡,《明成化說唱詞話》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3.傳奇靈怪兩種,分別是《新刊全相鶯哥孝義傳》《新刊全相說唱開宗義富貴孝義傳》。這兩種傳奇靈怪類說唱詞話均是勸善書,是在佛經(jīng)故事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較為荒誕,可能出自民間作者之手,寫本中錯別字、異體字很多,顯示出創(chuàng)作者粗糙的文筆和樸素的思想。
鶯哥(也有寫作鸚哥)行孝故事流傳甚廣,膾炙人口,題材源自佛教經(jīng)典,在菡同時代、菡同的俗文學體裁中多有體現(xiàn),明成化本《鶯哥孝義傳》故事性更強,多有抒情描寫,表現(xiàn)形式活潑生動,語言通俗,民間氣息非常濃厚。這種主題和形式對后代的鼓書、彈詞和寶卷等影響很大。清代同治年間的《鸚哥寶卷》與《鶯哥孝義傳》一樣,也是宣傳孝道的。
《明成化說唱詞話》的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研究中國文學史中關于史料中所記載的“元明說唱詞話”有了原始文本資料的真正認識,也為我們從唐宋變文中“捉季布詞文”等全部是七字句唱詞的文體的后繼者,以及清代流行在長江流域的大量全部是七字句唱詞的文體的前承,找到了一個真實的媒介。正是通過《明成化說唱詞話》原始文本的發(fā)現(xiàn),我們才真正將唐宋詞文、元明說唱詞話、清代民國說唱詞話、現(xiàn)當代“南方唱書”(目前已經(jīng)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云南昭通唱書等均屬于“南方唱書”的范疇)的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俗文學曲藝源頭與傳承鏈條真正地聯(lián)接在了一起,從而為我們中國文學史和中國俗文學史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
[1] 沈津.學術事功俱隆文章道德并富(下):回憶先師顧廷龍先生[J].文獻,2000(4):13.
[2] 書叢老蠹魚的博客.明成化說唱詞話二[EB/OL].(2007-10-16)[2016-03-01].http:∥blog.sina.com.cn/harvardduyu.
[3] 趙景深.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J].文物,1972(11):19.
[4]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組.上海發(fā)現(xiàn)一批明成化年間刻印的唱本、傳奇[J].文物,1972(11):67.
[5] 楊嘉祐.關于發(fā)現(xiàn)一批中國文學、戲曲、版畫史重要資料的情況匯報[A].1972年8月15日,上海博物館檔案.
[6] 陳寅恪.王靜安先生遺書序[M]∥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247.
[7]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M].朱一玄,校點.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The Discovery of theCollectionofLibrettointheReignofChenghuaintheMingDynastyand its Value of Literary History
YAO Wenyan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CollectionofLibrettointheReignofChenghuaintheMingDynastyis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poetry genre belonging to folk rap literature existing in China, which has a hig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and contains much academic information. The discovery fills a gap of popular literature in literary history of this period, providing precise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Folk Rap Art. Also this helps to clarify the fact of the genre of the Folk Rap Ar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allads. Meanwhile, the research about the book concerning when it was found and acquired accurately is beneficial for the later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ook better.
CollectionofLibrettointheReignofChenghuaintheMingDynasty;poetry genre;literary genres;the value of literary history
2016-04-06
姚文艷(1973-),女,河南鞏義人,太原科技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元明說唱文學。
K877;I209
A
1008-6285(2016)07-0099-0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元明說唱詞話研究”( 13YJC751068 )之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