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鎣,郭 城
(1.山西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2.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海南 ??凇?70203)
?
試論地方志的著作權保護
袁鎣1,郭城2
(1.山西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山西臨汾041004;2.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海南???70203)
[摘要]地方志編纂具有涉及部門多、人員雜、耗時久的特點,易導致編纂工作權責劃分不清晰,出版權利義務不明的現(xiàn)象,從而形成著作權屬爭議和著作權糾紛。研究、探討地方志著作權保護問題,明確著作權主體,并根據(jù)作品類型保護不同情形下著作權權利享有者的利益,才能真正保護地方志這一特殊著作的權利人的利益。
[關鍵詞]地方志;著作權;權利主體;著作權保護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3.016
地方志“是以地域為單位,按一定體例,綜合記載一定時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自然各方面的書籍”[1]。地方志記載面十分廣博,晚清學者繆荃孫講:“志也者,志地、志人、志事、志物,上之自古迄今,下之由近及遠?!盵2]地方志雖不為正史,但大多能反映地域真實情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對正史編著有重大的借鑒、查考作用。
但是,地方志編纂工程浩大,拼一己之力絕無可能辦得。正是如此,國家對于地方志的編纂工作非常重視,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通知、條例以推進地方志編纂工作的開展。目前,我國的地方志編纂工作是黨委、政府領導下全國范圍的系統(tǒng)工程,除各級地方志機構外,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組織以及個人都可能通過承擔撰寫任務或提供相關資料等方式,參與修志工作。因此,從權屬的角度看,地方志具有以法人名義享有職務作品的法律屬性。法人作為名義上的著作權享有者,又涉及與其內部工作人員間,與提供材料人員、與委托撰寫地方志的機構和人員間的法律關系。由于歷史原因,地方志工作機構的定位尚處完善階段。地方志編纂工作劃分不清晰,甚至出版權利義務不明確,容易形成著作權屬爭議和著作權糾紛。因此,有必要對地方志法律屬性進行界定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保護措施。
一、當前地方志著作權所涉及的主體問題
地方志的編纂是一項極為專業(yè)的系統(tǒng)工程,要求參與編纂的成員必須具有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識背景,并能夠在編纂委員會的統(tǒng)籌和協(xié)調下貫徹黨委、政府的指導思想,將記載自然、社會各方面歷史變化的各項內容的資料進行搜集、歸納整理、創(chuàng)作,統(tǒng)一成為為地方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歷史借鑒和現(xiàn)實服務的文獻匯編。地方志資料主要來源于文獻檔案資料的查閱(這是編寫地方志的重要資料來源);對統(tǒng)計部門或企事業(yè)部門匯編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和統(tǒng)計報表的收集;對地方、自然和社會不同程度記述的舊志書、史書、年鑒、私人撰著、族譜、各種報紙雜志,以及書信、日記、講演稿、同鄉(xiāng)同學錄、賬簿、票據(jù)、合同、契約、廠(店)規(guī)、章程、廣告、啟事、聲明等資料的整理;乃至從當事人或知情人那里搜集的口述資料、回憶錄,實地調查獲取的記錄材料;還包括古文化遺址、遺跡、古建筑、化石、碑刻、地圖、書畫、照片等反映歷史真實面貌的資料。正因如此,在地方志編纂工作中,需要群策群力。而這在法律上必然涉及多個主體。
第一個主體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這一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充分體現(xiàn)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它的整個編纂行為,包括機構設置、編纂內容,編纂作品的審查都有一種強烈的行政色彩,因此,地方志編纂的領導機構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jù)《地方志工作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志編纂機構的工作受本行政區(qū)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領導,地方志工作所需經(jīng)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縣級以上地方志編纂機構的具體工作內容是根據(jù)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本行政區(qū)域地方志編纂的總體工作規(guī)劃下實施的;地方志編纂機構最終完成的編纂作品,如果是以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域名稱冠名且列入規(guī)劃的地方志書須經(jīng)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進行審查驗收的主體審查驗收后,方可以公開出版;如果是以縣級以上行政區(qū)域名稱冠名的地方綜合年鑒,則須經(jīng)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確定的部門批準,方可以公開出版*見《地方志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7號。。
第二個主體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其機構的名稱通常為“××縣(市、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它是所屬的本級人民政府的直屬事業(yè)單位,在法律上是獨立的法人主體??h級以上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管本行政區(qū)域的地方志工作,負責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志工作;擬定地方志工作規(guī)劃和編纂方案;組織編纂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該機構內設的各處、各室不具有法人資格。
第三個主體是具體進行地方志編纂工作的人員。這類人員可以被區(qū)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人員是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的在編人員。這類人員從事地方志的編纂工作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收集、整理、創(chuàng)作地方志是他們履行職責的表現(xiàn)。第二類人員是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的在編人員之外的人員。地方志的編纂,除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的創(chuàng)作與整理,還包括社會各階層不同人員的貢獻,他們或是提供資料、或是參與創(chuàng)作,都是事實上的地方志作品的作者。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縣級以上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具體從事地方志編纂工作的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的職員,以及其他參與地方志編纂工作的人員,他們都在地方志編纂行為中投入了智力資源。那么應當如何判定地方志的著作權主體呢?
二、地方志作品類型的劃分問題
地方志作品不僅涉及的權利主體廣泛,其作品本身也體現(xiàn)出復雜性、綜合性的特征,彼此間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矛盾。首先,地方志作品是法人作品,這一作品的分類標準是從民事主體的分類來確定的。我國的民事主體主要包括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三類。雖然具體進行編纂工作的是眾多的個體,但是由于其內容龐雜,耗時巨大,很難確定每個人在編纂工作中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地方志是由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作為法人主持、具體實施的,且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領導之下編纂和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因此無論是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還是地方人民政府享有作品的著作權,它都排除了個人作為著作權主體的可能性。
其次,地方志作品屬于職務作品。如前所述,地方志作品是由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人員因履行職務而完成的作品,應當視為職務作品。根據(jù)我國著作權的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判斷標準主要包括作者與該單位具有勞動關系;作品創(chuàng)作在本職范圍之內;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與該單位的工作性質相符合,能夠為該單位的業(yè)務所使用。從上述標準來看,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的在職人員所編纂的地方志符合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
一般而言,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作者所在的單位有優(yōu)先使用的權利。但是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了一種特殊的職務作品,其作者只享有著作權中的署名權,而著作權中的其他權利由作者所在的單位享有。這類特殊職務作品,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即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chuàng)作專門提供了資金、設備或者資料。二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該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地方志符合上述特殊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因此,從職務作品的角度看,地方志的著作權分別是由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與其工作人員享有的。
再次,地方志作品屬于委托作品。我們認為,地方志的著作權法律關系中,存在兩層委托關系。第一層委托關系存在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之間。在地方志的整個編纂過程中,從法規(guī)規(guī)定的人民政府所進行的指導、規(guī)劃、審查程序來看,地方政府是把地方志編纂事務委托給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來實施。從我國《著作權法》對委托作品的規(guī)定來看,如果沒有特殊規(guī)定,委托作品的著作權歸受委托一方。而《地方志工作條例》作為行政規(guī)章也遵循了這樣規(guī)定,在其第15條中明確指出,地方志的著作權由組織編纂的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享有,即委托作品的受委托方。但是,編纂機構并不能擅自發(fā)表地方志,而是必須要經(jīng)過地方人民政府的批準后才可以公開。因此,如果僅僅從法人作品、職務作品來理解地方志是有矛盾的,因為編纂機構并不享有完全的除著作權之外的其他權利,它的發(fā)表權也受到了限制。但是如果從委托關系的角度看,就順理成章了。
第二層委托關系存在于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與外部的人員、法人、其他組織等之間。有相當一部分的地方志來源于聘請相關專家進行咨詢、甚至執(zhí)筆創(chuàng)作;邀請社會人員進行座談和訪問,甚至包括對他們所掌握資料的收集和匯編。此種情形下,地方志辦公室與所聘請的相關單位或者個人之間形成了委托關系,他們共同完成了地方志編纂作品。他們之間的著作權權利義務關系應當以合同方式進行約定,屬于《著作權法》所規(guī)定的委托作品。
此外,地方志還屬于匯編作品。這與創(chuàng)作地方志的目的有關。創(chuàng)作地方志旨在客觀地呈現(xiàn)某個區(qū)域在某個歷史時期特定的人、事、物,描述該區(qū)域的具體特征、相貌等等。地方志力求客觀、詳實,杜絕任何主觀臆斷的想象。因此地方志的編纂主要是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shù)據(jù)或者其他材料。地方志的創(chuàng)作性不體現(xiàn)在材料的內容上,而是體現(xiàn)在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上,因此,地方志是一種典型的匯編作品。而匯編作品就必然涉及其他作品的原著作權人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地方志編纂工作的機構應當小心謹慎,在進行匯編作品時,不要侵犯他人的在先權利,從而陷入被動的著作權糾紛之中。
綜上所述,地方志作品符合法人作品、職務作品、委托作品以及匯編作品的特征,在不同方面和角度上屬于具有綜合屬性的作品。我們認為,不同的作品類型所導致的地方志著作權權屬的矛盾和沖突可以通過將著作權的權利內容分別賦予不同的主體來消解:地方志的署名權由參與編纂的人員享有,如果該參編人員是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聘用的外部人員,其所享有的署名權由委托合同具體規(guī)定,署名權可以由權利人自行處分、轉讓;地方志的發(fā)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享有。地方志通常由所在的行政區(qū)域名稱命名,未經(jīng)所在人民政府審查、批準,編纂機構不得擅自出版、發(fā)表;除署名權、發(fā)表權之外,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享有地方志著作權的其他權利。
三、對地方志著作權保護的反思
綜上所述,由于地方志作品的權利主體眾多,同時地方志作品又涉及多個作品類型,因此在實踐中容易產(chǎn)生一些混亂。但是我們認為,地方志作為一種特殊的作品,在對其著作權進行保護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地方志作品的著作權應充分保護創(chuàng)作者的利益。地方志作品帶有一種強烈的行政色彩,在《地方志工作條例》出臺之前,地方志的編纂工作一直是由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領導的,其下設有辦公室處理具體的編纂工作。而編纂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在慣例上通常都是由縣級以上黨委書記或者行政長官來擔任。很多地方存在將地方志作品的整體著作權籠統(tǒng)地歸屬于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做法,將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作為著作權人署名在被印刷的地方志書的封面。即使在《地方志工作條例》出臺以后,如何確立地方志著作權的主體也仍然由于這種行政色彩而不甚清晰。
這種行政上“由誰負責”的理念與著作權法上“保護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不相符合。地方志編纂委員在法律上不屬于享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人,也沒有真正具體執(zhí)行地方志的編纂工作,這一籠統(tǒng)劃分權利歸屬的方式顯然缺乏現(xiàn)代法治意義上的個體權利關懷,忽視甚至漠視參與地方志編纂工作的個人利益,是有違依法修志精神的。貫徹依法修志,必須是在憲法、法律之下,尤其是在具體的《著作權法》之下,明確地方志作品的屬性與權利歸屬,區(qū)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參與地方志作品創(chuàng)作的所有人員,有的人甚至為地方志成書作出了主要的、他人無可替代的貢獻, 但卻不能享有整體著作權或著作權中的某一項權利,這也是對創(chuàng)作者付出勞動的不尊重。因此,凡為地方志編纂付出勞動的人, 其勞動都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承認,都應當依法享有著作權,并按勞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得到相應的報酬。
從大多數(shù)國家的著作權立法來看,著作權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主體首先規(guī)定為付出了創(chuàng)造性智力勞動的自然人;其次才是承認某些情況下法人和其他組織成為著作權人。這反映了民商事立法中的私權本位思想[3]。盡管各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制度存在差異,各國的著作權法根據(jù)不同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不同情況,對于著作權主體的規(guī)定不盡相同,對于符合特定條件的作品也未能詳細規(guī)定。但是,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無一不是建立在對創(chuàng)作者智力成果肯定的基礎上,盡可能保護創(chuàng)作者對于作品著作權的享有,使作者成為著作權法律關系產(chǎn)生、變更和消滅的主要決定者,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造熱情的持續(xù)。
第二,《地方志工作條例》第11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可以向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征集有關地方志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支持?!边@里的“應當”顯得突兀,有將行政行為中領導與服從的關系強加到民商事法律關系中之嫌。如果他們不提供,又當如何?究其實質,著作權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一種法律關系,對于他人的智力創(chuàng)作,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要求他必須提供,他也沒有義務必須提供。我們認為宜將其后半句改為“由雙方通過合同具體約定權利義務關系”。
第三,對于接受承編單位邀請(聘請),參與地方志編纂的其他部門(科研學術機構)或專家、個人,應按照《著作權法》關于委托作品的規(guī)定予以處理。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國學界,通常將著作權界定為既包含人身權也包含財產(chǎn)權的二元權利,因而在面臨署名權的問題上爭議頗多。尤其是當前存在的各類“代筆”事件,往往將當事人推上道德輿論譴責的風口浪尖。我們研究著作權法發(fā)現(xiàn),作者對于署名權是可以拋棄的,這不同于一般人身權所具有的不能拋棄的根本屬性。事實上,現(xiàn)實中大量存在作者放棄本人署名權,許可他人在自己作品上署名的大量事實(諸如,各類廣告用語、商標、碑帖等等)。即使是“代筆”存在道德上的瑕疵,但在法律上恰恰是雙方當事人貫徹“意思自治”這一私法精神的結果,一般也以法律行為予以實現(xiàn)。但對于地方志這一體現(xiàn)地方意志的作品,應當在具體實施細則里,明確提出地方志辦公室與受邀參與地方志編纂的其他部門或個人應當簽訂書面委托合同,明確將委托作品的著作權轉移給地方志辦公室享有,地方志辦公室支付相應報酬。
[參考文獻]
[1] 中國地方志大辭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
[2] 倉修良.方志學通論[M].增訂本.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
[3] 鄭成思.知識產(chǎn)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pyright of Chorography
YUAN Ying1,GUO Cheng2
(1.PoliticsandLawInstitute,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4,China;2.HainanProvincialPartyResearchCenter(ChorographyOffice),Haikou570203,China)
[Abstract]Editing of chorography is time-consuming and involves many departments, various personnel, which easily leads to complexity of compiling duty and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uncertainty of publishing duty and right, directly resulting in debate over copyright and its own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protection of the chorographical copyright, in specific, confirming its subject, protecting the copyright owner′s interest accordingly in various specific cases so as to really guarantee the obligee′s right who owns the copyright of the special work, chorography.
[Key words]chorography;copyright;subject of right;the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簡介]袁鎣(1978-),女,四川華鎣人,山西師范大學博士。研究方向:認知哲學、民商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6)03-0064-04
郭城(1981-),男,山西太原人,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科員,歷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