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忠, 曹 斌, 劉 娟
(昭通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心理學存在形態(tài)及其反思
羅國忠, 曹 斌, 劉 娟
(昭通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哲學心理學、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三種存在形態(tài).它們對認識和理解人類心理作出了積極貢獻,但也存在一些局限.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是當前心理學發(fā)展的兩種主要形態(tài),它們在研究中存在著差異和爭鳴,給心理學的整體發(fā)展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由于人類心理本身存在的兩面性的特征決定了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的存在和發(fā)展都具有各自的理由和合法性,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兩者的統(tǒng)一,否則會給心理學的發(fā)展造成危機.
哲學心理學; 科學心理學; 人文心理學; 存在形態(tài)
心理學在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之前,人們主要是從哲學的高度來認識和研究心理現(xiàn)象,由此形成的心理學知識也主要納入在哲學之中,人們一般把這時期的心理學稱為哲學心理學.當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之后,它主要按照雙軌思路進行發(fā)展,出現(xiàn)了以科學主義取向的科學心理學和以人文主義取向的人文心理學.在心理學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長河中,哲學心理學、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這三種心理學存在形態(tài)在不同的時期、從不同的范疇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進行了解答,為人們認識和理解自身心理作出了積極貢獻.當然,三種形態(tài)的心理學由于在研究中受各自堅持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局限,其研究和發(fā)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前,心理學主要依附在哲學的母體中.這一時期,一些哲學家或樸素心理學家以“形而上”為精神內核,從傳統(tǒng)中的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出發(fā),構造出諸如靈魂、欲望、心靈、信念等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并通過理論邏輯的組織和闡釋,建立起了一套哲學心理學體系(如柏拉圖提出人的本性即靈魂,由理性、意志、欲望構成,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三者間的關系決定了人性的善惡等),[1]勾勒出了心理學的模糊輪廓.其內容主要探討的是諸如靈魂與肉體(或者說身心關系)、主觀與客觀、可知與不可知、意志論和決定論等這些宏觀層面的問題;研究方法也主要是具有濃厚哲學色彩的思辨方法,并對心理現(xiàn)象進行了形形色色的推想和猜測.當然,在這個漫長的發(fā)展時期也有個別例外,試圖利用一些實證方法來解決某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如阿克美恩通過解剖人體發(fā)現(xiàn)了大腦與感官的聯(lián)系;笛卡爾通過解剖實驗,認為機械原理可以用來解釋睡眠與做夢[2].但是由于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和相關知識的匱乏,這些研究也是很表面的和膚淺的,進行的次數(shù)也是有限的.當時絕大多數(shù)的研究仍然是形而上的思辨和推論.因此,這一時期的心理學研究從整體上來說是帶有濃厚的樸素性和思辨性特點;從事心理研究的人都主要以哲學家身份示人,他們關于心理現(xiàn)象的知識和見解都散見于他們的哲學論述中.所以,現(xiàn)在一般把這種存在形態(tài)的心理學稱之為哲學心理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哲學心理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對心理現(xiàn)象研究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心理學的內容,發(fā)揮了它作為一種知識的功能,為人們認識和理解自身心理現(xiàn)象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并在客觀上促進了以后的心理學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各種自然學科紛紛獨立出哲學自立門戶,而人類自身的一些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急需得到解決.但是,哲學心理學由于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技術條件和知識經(jīng)驗的限制,在研究中有時還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臆斷性,甚至借用一些超自然的術語為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所以,哲學心理學在發(fā)展中既無力采用被后人推崇的自然科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又不能較好地處理當時社會亟待解決的人類心理問題.哲學心理學明顯滯后了,它最終被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所取代.
心理學家馮特在1879年建立的心理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學科.此后,許多心理學家都力圖把剛剛獨立的心理學建設成為一門像物理學、化學那樣的自然科學.所以,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無論從研究所依據(jù)的哲學基礎,還是研究所選取的方法、內容等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即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強調客觀性的研究方法和經(jīng)驗的證實性原則,并把心理的客觀屬性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這種研究取向的心理學形態(tài)被稱為科學心理學,它也一直被視為獨立后的心理學的主流心理學.
科學心理學采取的這種研究取向有它的必然性.一方面,那時實證主義哲學已成了自然科學研究的哲學基礎,以前流行的思辨方法被拋棄,大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的進步.因此,當時衡量一門學科是否獨立,是不是科學,關鍵就要看它能否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研究過程中能否堅持客觀性原則和證實性原則.另一方面,那時與心理學相關的鄰近學科(如生理學、臨床醫(yī)學等)也已相當發(fā)展,對心理現(xiàn)象進行客觀研究的實驗技術和條件也日趨成熟.這些都為心理學采用科學主義研究取向提供了必然和可能.因此,心理學掙脫哲學母體之后,為了擠身獨立學科之林,為了證明其是一門科學,必須且只能堅持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
科學心理學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向使剛剛獲得獨立的心理學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擺脫了過去哲學心理學依賴的被人們指責不科學的思辨性的研究方法,同時也有力地回擊了心理學永遠不能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的觀點.在短期內,從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提高了心理學的學科地位.但是,也許正是由于科學心理學想急于證明自己的獨立性和科學性,在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時難免不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這種盲目性隨著科學心理學的發(fā)展也日益顯現(xiàn),受到越來越多的批判.這些批判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過分強調方法論.科學心理學把客觀性和證實性置于研究的首位,從而使其忽視了心理的主觀能動性和復雜多樣性,把不符合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則的心理現(xiàn)象拒于研究范圍之外,不由自主地讓研究的問題去適應研究的方法,造成了科學和科學方法的混淆,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的巔倒.(2)重實驗,輕理論的思想傾向[3],阻礙了心理學的理論發(fā)展.科學心理學往往只注重在各自范圍內的事實資料的收集,彼此間缺乏交流、整合;而且對用于指導研究的心理理論的發(fā)展缺乏關注,使理論建設滯后于研究的需要.(3)熱衷于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排斥其它的研究范式,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學術霸權.這導致了兩個直接后果:一是用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只能研究那些明顯的可觀察、可驗證的心理現(xiàn)象和行為,對人類心理包含的絕大多數(shù)具有主觀性的內容顯得無能為力,縮小了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二是忽視和排斥其它有價值但又是用非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進行的心理學研究,使心理學陷入到研究的表面化、淺顯化的境地.(4)與人類的實際心理和現(xiàn)實生活相脫節(jié).科學心理學從本體論出發(fā),認為存在一個普遍的、抽象的“人”這樣一個實體,所以就認為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應該是揭示人所共有的抽象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4]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研究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拉開了距離.
人文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獨立后的另一種發(fā)展方向,以區(qū)別于科學心理學的研究視角和方法來研究心理現(xiàn)象.它以現(xiàn)象學和釋義學為其哲學基礎,強調心理的主觀性、內在性和整體性,堅持文化心理學觀和主觀經(jīng)驗范式的研究取向,提出研究應以問題為中心,突出了心理學研究對象的“人性”有別于自然科學研究對象的“物性”.
在對人的心理的看法上,人文心理學不像科學心理學那樣重視心理的自然屬性,而更看重它的社會性,認為人的心理是社會的產(chǎn)物,受時間、地點、文化、歷史的影響.薩姆森就指出,心理學不可能擺脫社會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影響而研究什么抽象的、一般的和普通的心理機制和心理規(guī)律.[5]因此,人文心理學堅持特定的心理現(xiàn)象不可能永久保持或反復出現(xiàn),不能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照搬到心理學的研究中去.這就打破了科學心理學認為的心理規(guī)律與自然規(guī)律之間具有質的同一性.
在研究的起點上,人文心理學強調要以問題為中心,要根據(jù)問題去確定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永遠都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而不是相反.的確,任何心理學的研究也只有把意義、價值作為其追求的目標,解決人的實際問題,此研究才合理合情,才能滿足人類社會的需求.所以,人文心理學反對把人視為像動物、機器那樣的自然物,只關注人的自然性,而不能實際有效地解決對人、對社會來說更重要的意義、價值問題.這就使人從科學心理學研究中的邊緣地位回到了研究中的中心位置.
人文心理學的這種研究取向在某些方面無疑比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更符合人類心理的實際,更具有現(xiàn)實性.這也正是人文心理學能夠在以自然科學研究范式為衡量標準的環(huán)境中存在并得到發(fā)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它對科學心理學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使科學心理學不得不去關注和彌補自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這從行為主義的研究模式由“S-R”變化到新行為主義的“S-O-R”,以及認知心理學強調個體對事件的認知的重要性等就可見一斑.
不過,人文心理學一直被視為非主流心理學,除了自然科學研究范式所產(chǎn)生的排斥外,其自身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為:(1)人文主義心理學否定理性,使人完全處于受本能擺布的境地,這樣人又與動物無異了[6].當他們反對科學心理學把人等同于動物,試圖提高人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地位時,自己又不知不覺地把人與動物歸并在一起了.(2)過分強調研究的主觀性,否定客觀性,使心理學知識完全成為個人的體驗、感悟,[6]完全來源于偶然的、片斷的事件.由此導致他們找不出更適當、更可靠、可操作、可驗證的研究方法,[7]致使其提出的心理學設想往往只能被作為一種單純的社會文化思潮被接受.降低了科學心理學為心理學奮斗的科學地位,而且自己也披上了神秘主義色彩.(3)過分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忽視人的自然屬性,并且對普遍認可的邏輯和標準進行否定,使自己處于無法考證的被動境地.
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的爭鳴在很多人看來是給心理學造成分裂和危機的原因,并憂慮心理學的統(tǒng)一和出路.這種憂慮誠然可以理解,統(tǒng)一是任何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標志之一.但是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因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不同,它們之間存在分歧在所難免,但這并不意味著必然會使心理學處于危機邊緣.學科的存在和發(fā)展關鍵是看其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類自身問題的解決.科學的終極目的就是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滿足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所以,任何一門學科、一種流派的研究只要能解決人自身的發(fā)展問題、滿足社會的需要,它都有其存在和發(fā)展的最根本的理由與合法性;反之,其存在和發(fā)展的理由就不復存在,就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消失或被取代.也正因如此,科學心理學才在哲學心理學孕育的心理物理法的基礎上發(fā)軔,人文心理學則開端于意動心理學.目前的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似乎還遠沒走到需要被取代的境地,它們盡管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存在分歧,不斷地相互競爭,但它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解答人類心理問題,更好地理解人類心理,服務于人類的需要.而且這個目的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必將延續(xù)下去.因此,現(xiàn)在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生存的最根本的理由都將存在,它們的存在與發(fā)展也必將繼續(xù),而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心理學也必將繼續(xù).
另外,對當前科學心理學與人文心理學的爭鳴,也必須要注意到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獨特性.人類心理既具有自然物的客觀性一面,又具有社會物的主觀性一面.正如馬斯洛所說“人類的心理規(guī)律與非人類的自然規(guī)律在某些方面是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又完全不同.”[8]這就使得科學心理學研究和人文心理學的研究都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不可能讓一方去強制地統(tǒng)一另一方.否則,無論誰統(tǒng)一了誰,都勢必會造成對心理學研究的不完整,阻礙心理學的發(fā)展.追求這樣的統(tǒng)一才是心理學生存和科學地位的真正危機.因此,在科學心理學和人文心理學爭鳴的過程中,警惕的應該是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來評判其研究是否合理、合法的傾向.實際上,以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來衡量是否科學的標準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也已行不通。當前人文心理學也采用科學心理學所使用的觀察法、實驗法等;而科學心理學也采用人文心理學所使用的質化研究方法.其實,在對待這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借鑒經(jīng)濟學的做法.經(jīng)濟學曾經(jīng)與心理學存在類似的困擾,但現(xiàn)在它似乎很少去刻意地執(zhí)著于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解決人類經(jīng)濟生活的問題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xiàn)在有誰還能說經(jīng)濟學對社會的貢獻不如統(tǒng)一的物理學呢,經(jīng)濟學會被邊緣化或者被取代呢?這應該給心理學的發(fā)展以啟示.
[1]伍麟. 心理學哲學位置[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2):16—21.
[2]B.R.赫根漢. 心理學史導論(第四版)上[M]. 郭本禹,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6—57.
[3]葉浩生. 實證主義的衰落與理論心理學的復興[J]. 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65—69.
[4]周寧. 論心理學的日常性[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1):13—17.
[5]葉浩生. 試論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三個轉向[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1):54—60;79.
[6]彭彥琴. 心理學兩種主義與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危機、繁榮[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47—50.
[7]孫延軍. 當代心理學體系的重構[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101—105.
[8]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83.
A Review of Existence Form of Psychology
LUO Guo-zhong, CAO Bin, LIU J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scientism psychology and humanism psychology are three existing forms of psychology. They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of human mentality,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limitations. Scientism psychology and humanism psychology are two main forms of psychology at present, they have differences and competitions in the study that bring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psychology itself has dual nature, which determines that scientism psychology and humanism psychology have their own reasons and rights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t would bring about crises for psychology development that we unify forcedly scientism psychology and humanism psychology.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scientism psychology; humanism psychology; existing form
2016-06-14
羅國忠(1975— ),男,四川蒼溪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社會心理學研究.
B84-09
A
2095-7408(2016)05-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