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家訓傳承對青年價值觀培育的影響及路徑研究

2016-04-11 08:24:19任杭璐貝靜紅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家訓價值觀傳統(tǒng)

任杭璐,貝靜紅

(浙江海洋大學,浙江 舟山 316002)

?

家訓傳承對青年價值觀培育的影響及路徑研究

任杭璐,貝靜紅

(浙江海洋大學,浙江 舟山 316002)

家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家族教養(yǎng)后代的精粹凝練,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激發(fā)民族創(chuàng)新的智慧源泉。以家訓文化作為載體,探討和分析其傳承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提出傳承和弘揚家訓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年成人、成才,具有現(xiàn)實意義。同樣,認為傳承和弘揚家訓文化是青年價值觀培育的必由之路。

家訓文化;傳承;青年價值觀;影響及路徑研究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而存在。家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安世之道自古就是家族教養(yǎng)后代的精粹凝練。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1]在新的歷史時期,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家訓為載體探析其傳承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樹立青年正確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傳統(tǒng)”家訓文化一脈相承

家訓又稱庭訓、庭誥、家誡、家范等,是父祖家長垂誡訓示子孫后代,用以規(guī)范家人行為,處理家庭事務的一種言行準則,[2]起源于以父權和族權為特征的包含有階級對抗內容的宗族制度,[3]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價值觀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我國傳統(tǒng)家訓于先秦發(fā)韌,漢魏六朝得以發(fā)展,于隋唐成熟,宋元明清達到鼎盛,并在近現(xiàn)代轉型。

先秦家訓文獻中還沒有“家訓”、“家誡”或意義相當?shù)脑~。這一階段的家訓大都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多是長輩對晚輩的告誡,只重口頭訓教;至漢代,“家約”、“家訓”等文字開始,《史記·貨殖列傳》載曰“然 任公家約,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畢,則不得飲酒食肉。”《后漢書邊讓傳》載曰“陳留邊讓字文禮,天授逸才,聰明賢智……不盡家訓”;到了隋唐時期,《顏氏家訓》以專著的形式出現(xiàn),內容系統(tǒng)、完備,此類家訓專著形式廣為流傳,至宋元明清最為興盛,并延續(xù)至今,影響深遠。[4]

學者鄭秀花利用詞頻分析法對23篇中國經典傳統(tǒng)家訓的教化對象和內容做了分析,從詞頻分布結果來看,教化對象包括男性家庭成員、女性家庭成員、幼兒及仆人4種類型。男性作為教化對象,教化內容包括“知”、“心”、“親”、“義”、“理”、“禮”、“善”、“孝”、“愛”、“賢”等,[5]重視家庭倫理和等級制度維系,主張“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貞、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和“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常”思想,內容涵蓋“治家之方”、“教子之方”、“修身之法”、“處世之則”等各方面,集中體現(xiàn)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美德。其中,家訓內容也隨著社會變革和社會結構的變化而不斷創(chuàng)新,到了近代社會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潮影響,“三民主義”、“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迅速充實近代中國傳統(tǒng)家訓內容;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家族宗法制度,宗族式的家庭結構瓦解,充滿著“集體主義”、“公民責任意識”、“理性解放與運用”、“利益公平競爭與維護”的個體小家庭誕生,傳統(tǒng)宗族灌輸式的家訓教育面臨巨大挑戰(zhàn),社會對青年價值觀的形成賦予更多的個體判斷與選擇的機會。

二、傳統(tǒng)價值取向、價值判斷、社會變遷:家訓影響青年價值觀的因素分析

生產力的變革是推動社會生產發(fā)展的決定因素,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物質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決定通過意識形成的社會關系,從而也決定著人作為各種社會關系總和的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家訓作為中華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載體之一,是中華民族整體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和根基,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個人或集體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都會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并逐漸內化為一種文化認同和價值觀認同。

(一)古代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家訓形成和發(fā)展的主導因素

在中國儒學傳統(tǒng)文化中,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因此,無論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個人修為,還是治理國家天下的宏偉大業(yè),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邏輯,起點皆為“家”。[6]國是家在政治和疆域上的外延,家是國的基石與內涵,因此,在“三代而下,詳教于家”的古代社會中,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發(fā)生,是家族成員社會化的重要媒介。國君與卿大夫以血緣氏族為依托,借家規(guī)、家訓之力,通過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方式,維護“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和“君君臣臣”政治秩序,并形成“在家事親”與“在國事君”、“在家盡孝”與“在國盡忠”[7]相統(tǒng)一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政治、文化認同和價值指導。家訓同時也成為“士大夫詩書傳家的貴族精神”、“貧苦白丁科舉仕途光耀門楣的追求”以及它們之間相互競爭的文化軟實力,并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處世之道來調解和處理內、外矛盾。因此,古代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家訓形成和發(fā)展的主導因素,不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價值觀衍生出不同的家庭教育目標,形成不同的家訓家風。但在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中國傳統(tǒng)家訓文化至今依然保留了“篤行修身”、“處世為人”、“孝親愛國”的價值取向和“蒙以養(yǎng)正”、“言傳身教”、“嚴慈相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8]家國情懷,代代相傳;民族大義,造就精神脊梁,支撐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

(二)青年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判斷:家訓內化和傳承的根本動力

在中華民族的文明發(fā)展歷程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9]因此,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精神命脈”和“文化根基”。家訓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存在,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內化和傳承。在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要想讓家訓這一意識形態(tài)轉化為青年的日常行為甚至完全的內化,首先需要將家訓轉化到青年自身的價值觀體系中。這種轉化通過長者向青年傳遞包括正向的直接或間接的相關體驗,以及青年通過推己及人的方式習得反面經驗。這需要青年在價值觀評價和判斷過程中檢驗自身的思考過程,考察自身的行為模式,通過教育者引導其做出價值表決、價值排序、強制選擇、價值連續(xù)、贊成和反對、價值澄清……通過富有意義的互動和經驗分享,引導青年將其自身的價值觀符合其所屬體系的價值觀,這不僅是對價值觀的認識,也是個人的努力解決自己心中的“內戰(zhàn)”的過程。[10]通過意識的碰撞,了解事物和客觀現(xiàn)實的本質,理解各種社會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用理性的思維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將家訓內化為行動和言語表達,形成一種獨特的家風、門風,以饗后代,這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正如習近平在2001年10月15日寫給父親的祝壽信中提到:“自我呱呱落地以來,對父母的認知也和對父母的感情一樣,久而彌深,從父親這里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很多。為人坦誠、忠厚……做事從不居功,從不張揚……對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有赤子情懷……節(jié)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yǎng)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盵11]

(三)社會變遷促進青年價值觀變化:家訓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外部動因

社會變遷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包括政治、經濟、人口、環(huán)境、社會制度、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系統(tǒng)等要素的變遷。其中文化和價值觀系統(tǒng)的變遷,“可以帶來許多不同的習慣而非種質的改變”。[12]這種習慣改變表現(xiàn)為由生產力變革造成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生產資料所有制發(fā)生變革,從而引發(fā)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個體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伴隨社會變遷,受相應的價值觀系統(tǒng)變化的影響,在教育引導、思想啟蒙和意識覺醒的前提下發(fā)生變化。

古代中國以王權和皇權信仰為主要價值取向,宗教信仰和家族信仰作為輔助價值取向,不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伴隨統(tǒng)治階級政權更迭而來的是代表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機器——教育的控制權逐漸由家庭拓展到學校。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帶著堅船利炮和近現(xiàn)代西方文明闖入中國,作為權威價值取向的皇權風雨飄搖,隨著教會教育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壯大而不斷在青年中普及西方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對中國封建教育形成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這種沖擊和影響最終導致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教育體系分崩離析。新式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和民眾思想升華促進了近現(xiàn)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犧牲與服務”等宗教教義與中國文化中的“篤信好學”、“士志于道”的傳統(tǒng)相結合,催生中國傳統(tǒng)家訓轉型。這一轉型并不意味著中國傳統(tǒng)家訓的衰敗和消失,而是在社會變遷的影響下,青年價值觀由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由困惑到自覺、由解構走向整合。家訓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也在繼承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成為培育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最直接的方式,是社會主義培育核心價值觀體系的豐厚滋養(yǎng),也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手段。

三、傳承和弘揚家訓文化:青年價值觀培育的必由之路

家訓文化是祖先父輩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各領域沉淀下來寄托靈魂、激發(fā)民族創(chuàng)新的智慧源泉,涵養(yǎng)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富滋養(yǎng)。傳承和弘揚家訓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豐富其內涵和外延,為青年價值觀培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之具有強大感召力。

(一)注重家庭教育,重塑家訓文化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一日之氣候,多定于崇朝,一生之事業(yè),多決于嬰孩,甚矣。家庭教育之不可忽也?!盵14]不僅國內注重家庭教育和家訓文化的積累,國外學者如日本學者望月嵩曾提出“慈祥教育”的母親愛護和“鍛煉引導”的父愛訓練如車之兩輪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即精神力量的奉獻。我們用美好的愛(用母親對父親的愛和父親對母親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的、深信精神來塑造人。健美的孩子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在那里母親和父親真正相親相愛,同時并熱愛和尊敬別人。我能一眼認出這種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熱烈地、忠誠地、相依為命地相親相愛著。在這樣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心地溫和善良、寧靜、心靈健康、真誠地相信人的美好,聽信教師的講話,對影響人們心靈的細微事物能敏銳感受(即對善良的言詞和美好的事物)。”[15]奧巴馬政府推行的提高母親素養(yǎng)的行動,彰顯著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家訓作為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種文化記錄形式,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折射出中華民族最樸素的為人之道。家訓從前輩言傳身教和實踐檢驗中繼承和發(fā)揚,“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留下美談的宋氏三姐妹的家庭教育的故事,楊絳先生對于母親的回憶,梁啟超對于六個孩子的“只問耕耘,莫問收獲”,“猛火熬,慢火燉”等教育,傅雷家書等等留下的精神瑰寶,為青年價值觀培育提供堅實的文化積淀。

(二)注重學校教育,筑牢正向價值

在社會結構穩(wěn)定后,學校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活動實施、知識快速有效傳播的主要場所。《大學》開宗明義,學校教育追求“三綱八目”,即 “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基礎上“垂世立教”,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這種蘊涵家國情懷與個人修為相結合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追求,應當通過學校教育“嵌入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從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的培育目標。教師作為直接經驗傳播的活的載體,“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師者,人之模范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因此“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要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要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用智慧和愛心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16]在學校教育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開展各類青年價值觀教育活動,借老一輩共產黨人之力,發(fā)揚紅燭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助力青年成長。同時,在價值觀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同伴引領作用,以優(yōu)秀典型的選樹、表彰為契合點,如由團中央和全國學聯(lián)主辦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活動,從情感和行動層面充分挖掘學生的天賦和才能,“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鼓勵學生“不當旁觀者跟隨者,要做參與者引領者”。[17]

(三)注重媒介教育,引領核心價值

隨著2014年中央電視臺 “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欄目開播以來,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依托家訓家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除了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通過群眾自薦、實地調研、傳人示范、專家解讀等方式對家訓遺存進行挖掘和報道之外,微信、微博、論壇、博客等自媒體平臺也成為民眾直接參與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媒介。如江蘇、浙江省各市地開展對家訓文化的挖掘和弘揚,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江蘇南京推行的“聽、讀、贊、講”家風活動,傳統(tǒng)家訓文化校園,社區(qū)體驗活動,建立家風家訓教育基地,把 “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活動推向高潮。浙江仙居的“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踐行和制度督孝”的慈孝文化;浙江東陽木雕博物館的“詩禮傳家,家成業(yè)就,風紀世家,家傳戶誦,八德講堂”推行的“學家訓、立家規(guī)、樹家風”活動;浙江安吉通過“媒體曬、名家寫、活動亮、民眾講” 吸引15萬家庭立家規(guī);浙江諸暨推廣字字珠璣的諸葛亮《誡子說》;浙江海寧建設廉政家訓文化公園,拍攝的廉政家訓動漫片《鄭義門》受到了廣泛關注。[18]如微信圈盛傳的白巖松、王朔、黃磊等11位父親給孩子的信等也受到了廣泛轉載。自媒體時代構筑了全新的意識形態(tài)交流環(huán)境,公共言說形態(tài)、青年互動模式的變化對青年價值觀培育產生影響,一批扮演青年價值觀教育的“解惑者”、“桌邊人”、“召集人”的公共知識分子在網絡上應運而生,并形成具有一定社會關系、高度同質化的自媒體群落,這些公共知識分子中不乏傳統(tǒng)新聞工作者、有影響力的社會公眾人物,以及“期待用自己的言行和創(chuàng)作參與社會運轉,富有社會責任感且勇于充當引路人”的有志青年。[19]因此,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過程中,通過“用好用新用活”各類傳播媒介,使家訓文化“入眼入心入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

“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9]將優(yōu)良家訓貫穿于教育的全部過程,通過豐富多彩的家訓文化教育,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通過“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9]鼓勵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持“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堅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成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國家之棟梁、社會之英才。

[1]習總書記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N].人民日報,2013-05-04.

[2]陳延斌.中國古代家訓論要[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

[3]錢宗范,梁穎.廣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9.

[4]朱明勛.中國傳統(tǒng)家訓研究[D].四川大學,2004:22-24.

[5]鄭秀花.中國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詞頻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5:24-32.

[6]謝光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家學家風的傳承與弘揚”研討會綜述[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127.

[7]張玉清.我國古代家訓與現(xiàn)代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6:6-7.

[8]魏雪玲.傳統(tǒng)家訓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20-32.

[9]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習近平談治國理政[C].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172.

[10]【菲】盧德斯·R·奎蘇姆賓,卓依·德·利澳(余祖光,譯).價值觀教與學的途徑[A].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亞太地區(qū)網絡.學會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學習與工作的價值觀[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22.

[11]習近平.寫給父親習仲勛的一封拜壽信[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210/c85037-26180835.html.

[12]【美】威廉·費爾丁·奧格本(王曉毅,陳育國,譯).社會變遷-關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質[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3-35.

[13]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14]史彩榮.淺談家庭教育[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

[15]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教育[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35f8230101az9x.html.

[16]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09.

[17]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貿易區(qū)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N].人民日報,2014-12-15.

[18]林振芬.浙江處處好家風[EB/OL].http://csj.xinhuanet.com/2016-05/19/c_135370720.htm.

[19]王惠.自媒體時代公共知識分子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4-8.

(責任編輯:趙廣平)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and Path of Family Instructions to Cultivation of Youth Values

REN Hang-lu,BEI Jing-hong

(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2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amily instruction is essence of rearing offspring in every family, soul and blood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wisdom of national innovation.So we should take family instruction as the carrier,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inheritance on the youth values,an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family instruction.It has realistic meaning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guide the youth to become a success.

Family Instruction Culture; Inherit; Youth Values

2016-09-17

浙江海洋大學科研啟動經費資助“習近平青年觀研究”(Q1512)

任杭璐(1987-),女,浙江海洋大學數(shù)理與信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貝靜紅(1971-),女,浙江海洋大學數(shù)理與信息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G78

A

1008-7605(2016)05-0038-04

猜你喜歡
家訓價值觀傳統(tǒng)
我的價值觀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家訓伴我成長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朱子家訓》(四)
學生天地(2016年12期)2016-04-16 05:14:54
《朱子家訓》(二)
學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25
定结县| 祁东县| 巩义市| 开平市| 葫芦岛市| 青龙| 内黄县| 宁强县| 韶关市| 临泽县| 嵊泗县| 搜索| 华亭县| 太原市| 涞源县| 图片| 东乡| 武强县| 珲春市| 淮安市| 伊春市| 赤城县| 德江县| 南岸区| 济阳县| 辽宁省| 太保市| 云龙县| 永康市| 黔西| 漳浦县| 改则县| 甘南县| 钦州市| 会东县| 丹寨县| 正宁县| 康定县| 宜昌市| 乐安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