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華 尹 卓 盧祥云
(江蘇省常熟理工學院 215500)
動物俗名有別于動物的中文名,是人們了解動物習性后對動物形象生動的描述,動物俗名包含了顏色、形態(tài)、習性、聲音、食性、寄主、氣味和功效等信息。
黑伴兒:中文名烏鶇(Turdusmerula),除黃色的眼圈和喙外,全身是黑色;白頭翁:中文名白頭鵯(Pycnonotussinensis),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白襪子:中文名野牛(Bosgaurus),四肢膝上及踝關節(jié)下至蹄均為白色,像穿了白襪子一樣。
地圖蝶:中文名網(wǎng)絲蛺蝶[1](Cyrestisthyodamas),翅的斑紋排列像地圖;魚紋環(huán)蝶:中文名箭環(huán)蝶[1](Stichophthalmalouisa),有極似金魚形狀的赭黑色斑;王八:是鱉科[2]的俗稱,腹甲上有“王”字和“八”字的紋理。
刀魚:中文名長頜鱭(Coiliamacrognathos),體長、身側扁,向后漸細尖呈鐮刀狀;癩蛤蟆:中華蟾蜍(Bufogargarizans)的俗稱,皮膚粗糙具大小瘰疣,顏色丑陋;百腳:蜈蚣科的俗稱,軀干有許多體節(jié)構成,每一體節(jié)有一對足;四腳蛇:蜥蜴科和石龍子科兩大類的俗稱,有四肢,又長得像蛇;癩皮狗:中文名沙皮狗(Canislupusfamiliaris),皮膚松散,臉上的皮膚堆積在一起。
墨魚:烏賊類的俗稱,遇敵害時能將墨囊中的墨汁迅速噴出,掩護自己逃生;地龍:寡毛綱類的俗稱,喜居在泥土中;西瓜蟲:南方地區(qū)對鼠婦屬的俗稱,它能盤起身體,像微扁的圓盤,由于它生活于陸上潮濕處,北方人稱之為潮蟲或濕生蟲;變色龍:避役屬的俗稱,善于隨環(huán)境的變化來改變身體的顏色;黃鼠狼:中文名黃鼬(Mustelasibirica),性情兇猛又狡猾。
知了:蟬科動物的俗稱,叫聲像“知了”;布谷鳥:中文名大杜鵑(Cuculuscanorus),鳴叫聲為兩聲“bu-gu”; 娃娃魚:中文名大鯢(Andriasdavidianus),叫聲似嬰兒啼哭。
屎殼郎:糞金龜科、金龜科和蜉金龜科的俗稱[3],成、幼蟲均糞食性;蚊母鳥:中文名普通夜鷹(Caprimulgusindicus),愛捕食蚊子等害蟲;偷瓜獾:浙江一帶對猬屬的俗稱,愛偷吃瓜。
羊肝蛭:中文名肝片吸蟲[4](Fasciolahepatica),成蟲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動物和人的肝臟膽管內(nèi);馬兜鈴鳳蝶:中文名絲帶鳳蝶[1](Sericinusmontelus),幼蟲寄生于北馬兜鈴、馬兜鈴中;花椒鳳蝶:中文名柑橘鳳蝶[1](Papilioxuthus),幼蟲寄生在樗葉花椒、光葉花椒等植物中。
香煙蟲:中文名馬陸(Spirobolusbungii),能分泌刺激性氣味;臭屁蟲:蝽科的俗稱,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香獐:中文名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雄性能分泌麝香。
蠶寶寶:中文名為桑蠶(Bombyxmori),蠶絲、蠶蛹和蠶砂各有用處,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哈士?。褐形拿兄袊滞躘5](Ranaamurensis),其雌蛙的干燥輸卵管制作后稱之為“哈士蟆油”,具有補虛潤肺、強身健體的功效。
有的動物俗名來源有兩種說法,如大閘蟹中文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一是舊時以竹或蘆葦筑起的小閘,稱“蟹籪”,此法捕捉的蟹,吳方言都稱之為“閘蟹”,其中能爬上閘的往往大而壯健,因此在前面加了“大”;二是“煠”字意為烹調(diào)方法,吳語中“閘”與“煠”同音,中華絨螯蟹下湯鍋“煠一煠”吳語音為“閘一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