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峰
前幾天,經過一處公告欄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上面寫著尋物啟事??粗@些尋物啟事,我總覺得很不舒服;然而,我還是摘錄了幾則,以備深思。
①尋物啟事 昨天下午我在教室里丟失了一本《余秋雨散文》,如有拾獲,請從速交還。 高二(1)班××× 2015年9月18日
②尋物啟示 本人不幸丟失胸卡一張,望拾到者及時送還高三(14)班。 啟示人:×××2015年9月19日
③本人丟失一張模擬小高考練習卷,檢到者送至高二(10)班×××!
以上三則尋物啟事都存在諸多問題,請允許我粗略地點評一下。
第①則:明明知道“在教室里丟失了”,本應該與本班的同學好好溝通,無須在公告欄上告知全校;運用“拾獲”一詞,似乎表明別人有意占有,如果別人有意占有就有無法索回的可能;“從速交還”帶有強烈的命令語氣,會讓拾到者倍感不滿,從而導致拾到者有意不交還或拖延交還的情況發(fā)生。
第②則:“啟事”被寫成“啟示”,是隨手寫了錯別字,還是原本不清楚二者之區(qū)別,只有寫者自己最清楚;沒有交代遺失的時間和地點(即使本人不太清楚,也要有個大致的時間和地點);“丟失胸卡一張”就感“不幸”,很難想象其心理素質,我希望“不幸”只是“不慎”的筆誤;“及時”一詞,雖看似平常,但在這里卻不失命令之嫌,令人難以接受;“送還高三(14)班”,送還的對象不明確。
第③則:這則啟事過于簡略,只有正文而已,有失應用文的基本規(guī)矩;標題缺失,容易使人摸不著頭腦;沒有交代遺失的時間和地點;“模擬小高考練習卷”,語序不當,應為“小高考模擬練習卷”;“檢”字,雖有同“撿”之義項,但是有誤解之嫌;后面一個分句,沒有使用“望”“請”“盼”“期待”等詞語,卻運用了“!”,不得不使人誤解為命令之意,大有令眾人皆憤怒之惡果;最后缺失必要的署名和日期。
面對這樣的尋物啟事,我們應該持有什么樣的想法呢?
我認為:當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已經拋棄了應用文寫作教學,從而使得我們的高中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遠離了應用文寫作的學習。現(xiàn)在,我有幾點粗略的想法,欲與各位同人分享。
第一,認清語文的特性,重拾應用文寫作教學。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而應用文最能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因為人們的衣食住行、工作安排、社會交流、經濟活動、學習生活等方面都離不開應用文。我們從應用文的種種類型就可以認識到這一點,比如書信、通知、對聯(lián)、說明書、解說詞、工作計劃、述職報告、工作總結、調查報告、簡報、啟事、采訪、賀詞、祭文、合同、章程、廣告、讀書筆記、人物傳記、文藝評論等等。高中語文教師如果能夠認清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夠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考慮,就會重拾應用文寫作,將它傳授給學生;這樣也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這一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高中語文教師的人文關懷。
第二,承擔育人的職責,落實應用文寫作教學?,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把目光僅僅放在高考上,遵循著“高考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高考不考什么,我們就不教什么”的理念行事;這樣導致很多語文知識(當然也包括大量的應用文寫作知識)被遺棄,造成許多學生語文知識面狹窄、語文整體素養(yǎng)偏低、語文實際運用能力較差的現(xiàn)象。但是,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是工具?!薄耙龅絺€個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說多數(shù)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還不夠),語文教學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分內的責任。”因此,筆者希望一些同人能夠從“個個學生善于使用這個工具”出發(fā),而不是單純地從“個個學生善于應對高考”出發(fā);把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懂語文、認真地學語文、在日常生活中能嫻熟地運用語文的自由個體,而不是把許多學生培養(yǎng)成怕語文、機械地學語文、在高考中只能模式化地做語文題的書呆子。簡而言之,每個高中語文教師都必須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生命活動出發(fā),主動地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負責任地對待高中語文教學,將應用文寫作教學落到實處。
第三,發(fā)揮高考的功能,促進應用文寫作教學。切實、有效地進行高考改革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就拿高考語文而言,命題(似乎)缺乏實用性,未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未能突出地體現(xiàn)語文知識與實際運用的結合;從而使學生感覺語文遠離生活、遠離自己,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果高考語文能切實增加對應用文寫作的考查,形式多樣,且分值較高,那么高考語文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詬病就會消除。筆者呼吁,高考語文應該進行切實有效的改革,把應用文寫作考查納入體系,引導高中語文教師積極主動地落實應用文寫作教學,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作者簡介: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語文教師。